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和降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4年陕北无定河流域日降水、DEM、土壤类型、MODIS NDVI等数据,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流域土壤侵蚀情况,定量分析了植被覆盖和降雨在土壤侵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平均占流域面积的88.35%,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比例随等级的升高而降低。2000—2014年微度侵蚀面积比例为下降趋势,轻度及以上等级面积比例均为上升趋势。(2)不考虑降雨因子影响时,无定河流域仍以微度侵蚀为主,且为增加趋势,而其他土壤侵蚀等级均为下降趋势。不考虑植被覆盖因子时,流域土壤侵蚀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和变化速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3.67%和24.55%,而降雨作用达到86.33%和75.44%,表明降雨是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子,降雨变化主导着流域土壤侵蚀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选取退耕还林典型区彭阳县为研究对象,应用ENVI和GIS软件,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根据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彭阳县土地利用变化后的林草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 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彭阳县耕地面积分别为1 405.8、1 345.9、1 327.9 km2,呈减小趋势,草地面积由2000年的684.4 km2增大到2010年的731.6 km2,灌丛地缓慢增大,林地面积变化不大;22000年、2005年、2010年彭阳县林草生态需水量逐渐增大,其中草地生态需水量增大最为明显,灌丛生态需水量增加较小,林地生态需水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对于变电站及周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基于降膜蒸发的污水零排放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变电站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处理。以降膜蒸发变电站污水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降膜蒸发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和特点,着重分析了不同设计及运行参数对降膜蒸发处理污水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变电站污水零排放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以西北地区51个地级市(自治州、地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法评价西北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应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城市适应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暴露度的高、低分布与降水量的低、高分布基本一致,适应能力空间规律性不显著,敏感性、脆弱性格局呈自东向西渐趋增加特征的趋势,敏感性格局与脆弱性格局相似;高脆弱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西北部,根据脆弱性差异特征,将西北地区城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高-高-高型、高-高-低-高型、低-高-高-高型、低-低-高-低型、低-低-低-低型;节水型城市、水库库容、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西北地区城市干旱适应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空间管制区划是规划转型期中有别于传统用地布局规划的一种政策性空间管理手段,而非简单的用地评价分区,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由技术型向政策型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岚皋县城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构建空间管制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得到土地建设适宜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以“规划主干路网和中观用地格局”为核心,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区划归并和修正,将中心城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三类适建区,并单独划出已建区,同时,在各分区之间划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从而得到最终的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尖扎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风成沉积物,夹杂有河湖相沉积层段,已进行了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是旋回地层学研究的良好剖面。以尖扎盆地加让剖面3~361 m晚中新世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旋回地层学研究,旨在建立加让剖面的绝对天文年代标尺,提取尖扎盆地中蕴含影响古气候演化的地球轨道参数的主导周期,为进一步进行海陆对比和深入研究古气候环境演化提供基础数据。加让剖面古气候替代性指标频率磁化率(χ fd)数据序列深度域频谱分析表明:3~361 m层段存在稳定的代表长偏心率周期的26 m沉积旋回,代表其他地球轨道参数周期的沉积旋回也有所体现,但并不稳定。基于识别出的沉积旋回,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对3~361 m深度域频率磁化率数据序列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加让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建立了11.758~5.890 Ma的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经过天文调谐的频率磁化率数据序列时间域与古地磁年代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是可靠的。加让剖面频率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频谱分析显示,在约7.2 Ma存在明显的周期转变。这一记录表明,东亚夏季风在7.2 Ma之前由41 ka的斜率周期主导,在7.2 Ma之后受控于100 ka的短偏心率周期。  相似文献   
7.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增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是关键.通过实验测试了单一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增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无机盐对复配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质量浓度在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之上时,长链烷烃和多...  相似文献   
8.
石冰川是以冰岩混合物为基础形成的一类具有舌状堆积纹理的冰缘地貌,了解其分布和变化对于寒区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石冰川的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针对石冰川发育地的偏远和调查的困难,以及其光谱特征的微弱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石冰川识别方法,以ResNet作为训练网络,得到石冰川的图像分类模型,以国产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在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展开了应用,共识别出石冰川96条。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98.72%的总体精度、89.48%的生产精度和81.77 %的用户精度),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石冰川,并为在大区域开展石冰川的调查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Landsat TM/ETM+及OLI遥感影像,对喜马拉雅山西段杰纳布流域冰川面积进行提取,对冰川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分析,并结合周边气象台站及CRU再分析资料气温、降水量资料对研究区冰川变化原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杰纳布流域冰川面积萎缩了164.56±161.72 km2,占总面积的5.78%,年均萎缩率为0.25±0.25 %·a-1,且在2000年后加快萎缩;②杰纳布流域冰川在各个朝向和海拔带上均呈萎缩趋势,其中S朝向冰川面积萎缩率最大,占研究区冰川萎缩总面积的24.35%; 4 600~4 800 m和4 800~5 000 m两个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近23 a分别减少了29.93 km2和30.91 km2,占流域冰川面积萎缩总量的17.72%和18.30%;③1993~2016年杰纳布流域共有28条冰川末端发生不同程度的前进现象;④对狮泉河和Srinagar气象站及CRU再分析资料气温、降水量变化分析表明,1993~2016年该区域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是杰纳布流域冰川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0—2017年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研究了不同地貌分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 a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增加幅度较大,秦岭山地、汉江盆地与大巴山地增幅较小,关中平原则呈减少趋势。②全省38.88%的区域植被显著改善, 8.49%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黄土高原区为主要改善区,关中平原区及其它地貌类型区的城市周围植被退化。③降水与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分别以正相关和负相关为主,秦巴山地高海拔地区则均以负相关为主。④相对于地势低缓区域,地势高陡区域植被覆盖度更高,阴坡植被覆盖度较其它坡向高。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