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14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支深梁用和函数法的级数解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用和函数法求解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对简支深梁受三角形荷载作用时的应力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该问题的付立叶级数解答,该方法不仅将求解弹性力学的偏微分方程组解耦成非耦联的几个偏微分方程,而且其结果与传统的Airy应力函数得到的解答完全一致, 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该方法拓展了将经典的弹性力学解析法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锦屏水电站锦屏山隧道开挖中面临高压大流量地下水、且富水地段长(约占隧道全长的40%)的难题。为安全、可靠地进行隧道施工,以注浆材料的适应性、超前帷幕注浆的参数及工艺为研究对象,对浆液做了大量配合比试验,分析其流动性、物理力学性能和凝结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用纯水泥进行单液浆帷幕注浆,其可注性好,可大大地提高注浆加固效果;纯水泥+双液浆对局部小的渗漏水具有很好的封堵效果。对于低于2 MPa的压力水,注浆压力取2~3倍的静水压力;对于高于5 MPa的压力水,注浆压力取净水压力加2~3 MPa。对于在2~5 MPa之间的压力水,注浆压力可灵活选取,但不宜超过7 MPa,注浆应采用孔内循环灌注的方式。地下水发生在断层破碎带时,超前帷幕注浆宜采用全断面帷幕;若出水段以溶蚀裂隙、断层、管道为主宜采用有针对性的局部超前帷幕注浆。该技术成功解决了锦屏山隧道高压大流量地下水封堵的难题,对富水地层地下隧洞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天然气管道发生腐蚀后引发泄漏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对管道开展周期性检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修复、补强等措施。对比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管道间接检测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并分别采用多频管中电流检测(PCM)、交流地电位梯度检测(ACVG)、直流地电位梯度法(DCVG)对一条Φ273 mm埋地钢制管道进行检测和开挖验证。结果表明,DCVG和ACVG检测法对管道外防腐层破损点定位的精确性和准确度最高,因此在对埋地钢制管道进行外腐蚀检测过程中,建议优先选用这两种方法对管道外防腐层进行破损点检测,同时尽可能缩小测试间距,减少大缺陷产生的电位梯度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该文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代理服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从代理数据转发功能着手对比分析了各种实现技术,根据选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IP层及以上的代理服务器的实现模型,实现了基于Winsock控件的代理服务器。  相似文献   
5.
斜拉桥拉索锚固区是索塔受力的关键部位,在斜拉索大吨位拉力及预应力共同作用下,受力十分复杂,保证其结构安全、受力合理是斜拉桥建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运用实体有限元方法对某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进行空间应力分析,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工况下锚固区的受力特点及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环向井字形的水平预应力束配置形式是合理的;在1 265 MPa的张拉控制应力下,各铜束应力都已经相当接近1 116 MPa,说明了预应力钢束的强度已经充分发挥,不宜再提高张拉控制力.  相似文献   
6.
沿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塔河南部盐下地区奥陶系地层主要发育的储层之一,裂缝对该类储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内裂缝现象广泛发育,但其发育期次的划分还比较混乱.依据裂缝岩相学特征,结合裂缝内充填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可将裂缝分为5期,并对各期次裂缝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第Ⅲ期裂缝和第Ⅳ期裂缝对岩溶储层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傅骏  胡茶根  殷国富 《铸造技术》2012,33(8):993-994
通过设计浇注系统,严格执行熔模铸造工艺规程,成功生产了壁厚不均匀的铸铝件,积累了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8.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catalyzed by Ru/Ir-free electrocatalysts is pivotal for preparing oxygen in efficient way, ye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ER performance is still insufficient. Here we report on 41 kinds of FexCuyNi1-x-y/FeOOH/NiOOH/CuO complexes (FCN-x) to investigate the Cu and Fe induced electronic perturbation and what it brings to OER performance. As result, the activity mapping of FCN-x shows an optimal composition of 1:2:7 (FCN-7) showing a comparable overpotential potential of 170.3 mV, Tafel slop of 75.9 mV dec?1 and durability of 24 h (~29% activity loss) to that of mainstream Ru/Ir-free catalysts. Such enhancemen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ole of alloying contribution of Fe/Cu, electronic perturbation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urface oxides. Additionally, the incompletely oxidized FexCuyNi1-x-y not only provide a platform for electron conduction, but also work as a sacrificial material to forming fresh oxides to maintain the content of surface oxides, which is a key driver of the excellent durability of FCN-7. This synthetic strategy may give an effective way to design and screen Ru/Ir-free OER catalysts.  相似文献   
9.
低渗气藏不断加大水平井开发力度,水平井数量急剧增加,井筒积液成为水平气井普遍存在的难题。根据水平井筒内气液两相流体由分层流向非分层流转变判别式,对影响水平段井筒携液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水平段井筒倾角越大、积液高度越高、管径越小,水平井筒中气液两相流型更容易从层流转向非层流,水平段中的液体更容易被气流带出。通过实例证明水平井井轨迹对气井排液有影响,B靶点比A靶点越高,井底积液越少。  相似文献   
10.
Optimization of cast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process schemes and meas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 for cast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realizes the idea of applying TRIZ to optimize the casting process of a magnesium alloy intake manifold. By this method, the casting process is optimized so as to remove the shrinkage pores. The successful optimization of casting process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