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的互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冰情信息的预报因子,建立了冰情预报的自适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表明:流凌日期为乙等预报方案,封河日期为甲等预报方案,开河日期为丙等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年降水量频率分布参数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系列为基础资料,选取12种概率分布模型,分别按矩法、极大似然法估计参数,并参照离差平方和最小准则OLS进行了参数优选,最终优选出在OLS准则下的最佳分布模型、参数计算方法以及最优分布不同频率下的设计值.结果表明:在OLS准则下,对数正态分布(LN2)或广义极值分布(GEV)拟合效果好.文中计算结果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与运行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GPS RTK测绘技术具有快捷、精确、操作简便等特点,易于普及推广,在导航、军事、气象、水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木文以内蒙古鄂托克旗赛乌素灌区地形图测绘为例,介绍了RTK的工作原理及地形勘测方法,为RTK技术在水利、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星卫星定位系统对察尔森水库大坝变形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PS和GLONASS双星定位系统及GMX902 GG双频卫星接收机,对察尔森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进行监测,通过精密解算,获得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量可达到毫米级乃至亚毫米级的精度,可对水库大坝变形进行预警,为大坝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燕麦为西藏自治区典型牧草之一,由于种植区地域辽阔,灌溉试验结果受限,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尚不明确。本文在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内选取28个典型站点进行资料收集,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进行区域划分,基于水量平衡法揭示了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呈由西藏中部至东部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50%水文年下的燕麦灌溉定额在56~265 mm之间变化。降雨量是影响研究区内燕麦灌溉定额的主要因素(R2为0.515),ET0次之(R2为0.152);其它气象因素中,日照时数对研究区燕麦灌溉定额影响较大(R2为0.462),且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对燕麦灌溉定额影响较小。西藏燕麦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定额及其空间分布可为西藏自治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近年来完成100万亩农田由传统地面灌(管灌)转为浅埋滴灌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和改造。本文根据该工程实施2年来的实地调研和2010—2019年地下水观测资料,以常规管灌为对照,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节水、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对浅埋滴灌技术和高效节水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浅埋滴灌技术比管灌技术分别节水41.83%和37.66%,灌溉水生产率提高1倍以上,净收益增加51.96%和49.88%。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对比可知,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由工程实施前0.36 m/a下降至0.24 m/a,浅埋滴灌工程实施能明显减缓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浅埋滴灌技术的综合效益均高于管灌,可在本地区或者相似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桩基础竖向静载进行试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积累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些保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高频信号的干扰,其中雷电干扰就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因此,雷电干扰识别技术的研究对超高速保护能快速准确动作、尽快走向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对电流暂态分量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不同情况下能量的分布,找出差异,并结合对暂态电流的波形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
We estimated the food web linkages among primary producers, invertebrates and fish in a macrophyte-dominated region of a eutrophic lake (Lake Taihu) by analyzing gut contents and C and N stable isotope ratios. Observation of the gut contents reflected a variety of feeding modes among fish species that consume a diverse assortment of prey, with limited dietary overlap. Basal food sources were distinguishable based on their δ13C isotopic signatures, and wid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sotope values were observed in the lake biota with a general trend towards enriched δ13C and δ15N values in summer and depleted values in winter. This pattern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g., irradiance and nutrient inputs) and biotic (e.g., availability of food sources and plasticity in prey item choice) features. We adopted a paired (gut contents and stable isotopes) approach to reconstruct diets that used known food items as end members in the isotopic mixing model analysis and diagrammed the food web structure of Lake Taihu describing the organic matter pathways from primary producers to predators of the upper trophic levels. Our surveys also corroborate the finding that phytoplankt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imary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 for fauna within this macrophyte-dominated lake region, whereas macrophytes also made a sizeable contribution for several invertebrate and fish species, especially in w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