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102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71.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对环境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目前,利用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酸性矿山废水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等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了酸性矿山废水的来源及危害,总结了硫酸盐还原菌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高硫酸盐和金属的机理,详细介绍了影响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基于硫酸盐还原的生物反应器系统。最后,对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2.
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K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去除溶液中以铀酰离子形式(UO22+)存在的六价铀[U(Ⅵ)],考察纳米零价铁(NZVI)投加量、溶液pH值、U(Ⅵ)初始质量浓度以及时间等因素对铀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ZVI对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溶液pH=5.5、投加量为1.0 g/L、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45 mg/L、吸附时间为2.5 h时,对U(Ⅵ)的去除率为98.98%,吸附量为27.22 mg.g-1。  相似文献   
73.
简单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发展过程及MOFs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色谱柱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目前MOFs色谱柱的制备技术、对有机物质的分离机理和分析物类型.并对MOFs色谱柱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为了揭示拉萨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机制,于2019年8月通过采集并分析拉萨河水及地下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开展拉萨河流域水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拉萨河水δD和δ18O值分别在-151.22‰~-132.24‰和-20.49‰~-18.13‰,地下水δD和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47.69‰~-120.86‰和-19.56‰~-16.08‰,均在全球与中国大气降水范围值内,地下水重同位素富集程度较河水强,河水与地下水δD和δ18O值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两者存在一定水力联系;当地大气降水均为流域内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除降水补给外,还接受拉萨河水的补给;流域内体现出明显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降水水汽主要受孟加拉湾海洋性气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76.
配位化合物由于其独特新颖的结构及潜在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主族金属、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配位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对于锕系元素的配位化合物等方面却研究较少。铀作为锕系的代表元素,是探究锕系元素性质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对铀酰零维的簇状结构、一维的链状结构、二维的层状结构、三维的网状结构及其应用等综述,可为不同结构的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针对浙江西部裴岭脚地区早寒武世大陈岭组中发育两套地震事件沉积,通过自下而上共采取了14块含液化脉的样品,分别对脉体和其对应的围岩进行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发现:δ~(13)C_(PDB)-w为+0.01‰~-1.09‰,δ~(13)C_(PDB)-v为-0.07‰~-1.51‰,数值均属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区,但每一个样品均显示δ~(13)C_(PDB)-wδ~(13)C_(PDB)-v,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地震驱动造成的泄水构造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后期蚀变和泄水过程中δ~(12)C优先于δ~(13)C从沉积物中迁移所致;脉体和围岩的氧同位素值均表现受强烈的蚀变作用,因为泄水构造在形成过程中伴有热蚀变作用,形成之后,是一个构造薄弱面,易受大气降水、后期热液等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铀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铀的化学毒性和放射性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长久的、持续性的、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其在环境及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而引起的由点至面的污染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对铀的来源、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赋存形态、富集迁移及铀污染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且运用模型和相关软件来评估、预测放射性核素铀的迁移对人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总结前人研究进展,为铀的污染机理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9.
研究临水河河水中放射性核素铀、钍含量的分布特征,对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并估算其放射性核素所致居民剂量。结果表明,河水中铀、钍核素浓度分别在1.1~8.2、0.5~8.18μg/L范围内,距离铀矿田越近的采样点铀、钍含量越高,总体上,河水中铀、钍含量沿程呈递减趋势。采用处于铀矿田上游且距离铀矿田较远的1号采样点作为背景值,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河水进行污染评价,发现临水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污染指数最高为10.37,属严重污染。饮水摄入的放射性核素铀、钍浓度所致居民剂量最大值为8.84×10~(-6) Sv,低于WHO推荐的指导水平,暂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或危害较轻。由于核素的迁移与累积特性,建议对该河水仍需持续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80.
~(175)Hf现有的半衰期数据偏少且分歧较大,对核参数的准确使用不利。本实验通过加速器质子束流轰击~(175)Lu,并使用HDEHP萃淋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得到无载体无~(181)Hf干扰的高纯度~(175)Hf液体测量源,对其中的杂质~(65)Zn与~(56)Co的去污因子分别为5.2×10~3与2.3×10~3;引入一固定位置的监督源~(137)Cs与~(175)Hf进行了40d的连续测量,对343keV以及661keVγ射线计数率的比值关于测量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得到~(175)Hf的半衰期为(70.73±0.25)d,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关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