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38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含聚合物污水中含有原油成分,一部分重质成分和这些残余油很容易在近井地带的孔道附着,进而出现堵塞问题,因此需要专门针对地层中胶质沥青、蜡、原油所造成的堵塞进行处理。分析了含聚合物污水中钙离子、铁离子、铝离子、氯离子含量,以及含油量及聚合物浓度,根据含聚合物污水的性质和特殊性,在氧化剂和表活剂的基础上配制解堵剂,使聚合物堵塞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研究表明,磷酸钠和Rlee两种洗油剂具有较好的解堵性能,并进行了复配实验,确定了以0.5%磷酸钠+0.5%Rlee为最佳的解堵剂。  相似文献   
32.
运用温度示踪法确定稳定入渗补给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地中渗透仪入渗实验,分析包气带温度场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而采用多层介质热传导解析方程评价入渗补给速率,探讨了温度示踪法评价包气带入渗补给问题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气温控制包气带温度场整体特征,其对温度场的影响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弱。水位埋深影响土壤含水率,控制包气带介质比热,决定了温度场波动性。灌水改变介质热导率从而影响包气带温度场;灌水量小且灌水温差小,灌水本身的热状态对温度场的影响可以忽略。水位埋深浅时,基于多层介质热传导解析方程的入渗补给速率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旱季相对雨季,评价结果准确性整体更高;浅部包气带含水率波动性强是造成评价误差的重要原因,选取更短的评价周期和更深的计算剖面可相对提高评价结果准确性。含水率在时间尺度上的波动是温度示踪法在非饱和带应用的难点及关键。  相似文献   
33.
针对当前曝气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存在曝气设计不科学,曝气量、曝气时间及影响半径等参数设计不合理,与其他技术的耦合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先对曝气削减水体常见污染物的效果进行文献研究,明确曝气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有效性。其次,对影响曝气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底部微气泡曝气在效果及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与污染物去除率三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能耗和效果,曝停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等结论。最后对曝气与其他技术的耦合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以期为曝气技术治理黑臭水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4.
有色金属矿场资源勘探工作是我国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的重要内容,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逐年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逐年减少,矿产开采工作逐渐朝着深部矿产地域进行勘探、发展。为此,本文将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察工作入手,分析勘查技术在实际矿产开发中的应用与发展,明确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后期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奠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9烃源岩的勘探潜力,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结合烃源岩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开展陇东地区长9烃源岩的烃源岩分相带差异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长9烃源岩普遍发育暗色泥岩,平面展布呈现“沟谷相间”特征,受沉积相控制较为明显。陇东地区长9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整体为中等—好的烃源岩,且长91烃源岩品质优于长92烃源岩。长91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可以为长8—长9—长10储层供烃,且长9烃源岩生烃强度总体呈现出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增强的趋势。研究区东北部华池—白豹井区长9烃源岩品质好,生烃强度高,且与附近储层具有较好的运移通道,是该地区长9段石油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6.
基于我国726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风速和日照时数,利用气候学计算方法估算风能密度和太阳辐射量,采用标准差计算单类资源的量维波动,进而以风、光互补前后波动的变化率作为互补指标,分析我国范围内风能、光能年内日尺度波动互补特征表明:从空间上看,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部和沿海区域的风光互补效果较好,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互补效果较差;从时间上看,从1961~2016年风光互补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位于沿海地区站点的互补效果呈显著下降趋势,位于内陆地区站点的互补效果具有上升趋势,可为风光能源互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辽宁化工》2021,50(2)
通过运用色谱-质谱技术(GC-MS),系统剖析了中央构造带原油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正构烷烃峰型呈双峰型分布,C_(27)~C_(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揭示了中央构造带母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的的混合来源。Pr/Ph介于0.67~1.25,G/C_(30)H介于0.28~0.68,表明烃源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C_(30)*/C_(30)H比值与Ts/Tm比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推测研究区重排藿烷的形成受成熟度影响。C_(29-ααα)20S/(20S+20R)和C_(29)ββ/(αα+ββ)等成熟度参数说明原油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8.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对其成因来源存在争议。实测结果表明,米探1井天然气以烷烃气为主(95.18%),气体干燥系数(C1/C1-5)为0.947,非烃气体中H2S含量为3.49%,还有少量的N2和CO2。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45.5‰、-26.4‰、-24.3‰。基于区域地质背景、潜在烃源岩特征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米探1井天然气为奥陶系盐下碳酸盐岩自生自储的油型气,但其存在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和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具有煤型气特征等地球化学异常。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和岩石残余气特征认为米探1井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普遍存在的膏岩关系密切:一方面,普遍存在的膏岩提供了良好的盖层使得很多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得以留存;另一方面,膏岩的存在促进了H2S和乙烷等重烃类气体的生成。此外,小于5%的H2S含量和较高的重烃气体(C2+  相似文献   
39.
程斌  王培荣  王铁冠  王广利 《石油学报》2015,36(11):1341-1348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对采集自塔里木、北部湾、准噶尔、琼东南及江汉盆地的共45件原油样品进行分析。借助标准样品对原油中18个C10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其中包括2,6-二甲基辛烷(2,6-DMO)、2-甲基-3-乙基庚烷(2-M-3-EH)、1,1,2,3-四甲基环己烷、反-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1-甲基-3-异丙基苯和1-甲基-4-异丙基苯6种单萜烃化合物。研究表明,原油样品中均存在丰度不等的6种单萜化合物。高等植物精油催化加氢产物中检测到丰富的单萜烃,表明陆生高等植物为单萜烃的可能来源之一。新分子标志物参数2-M-3-EH/2,6-DMO(MTR)与Pristane/Phytane(Pr/Ph)相结合可以有效区分源自不同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样品:源于偏还原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具有较高的MTR和较低的Pr/Ph值,而源于偏氧化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则具有较低的MTR和较高的Pr/Ph值。定量数据表明,两类原油中MTR和Pr/Ph值的差异源于原油中2-M-3-EH及Phytane含量的差异,即两类原油样品中2,6-DMO和Pristane的含量范围十分相似,而2-M-3-EH及Phytane的含量范围则差异明显。偏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源岩所生成的原油中2-M-3-EH和Phytane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偏氧化条件下沉积的源岩所生成的原油中两者含量则相对较低。MTR可以与Pr/Ph一起用于判断源岩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其对于生标含量很低或匮乏的轻质油及凝析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0.
通过自行研发的一套真空密闭加热脱附以及冷柱头零压力进样装置,对采集到的顶空气样进行轻烃在线分析,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轻烃C_5-C_7化合物的有效检测。根据Kováts保留指数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祁连山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天然气水合物轻烃中C_5-C_7共2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轻烃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利用甲基环己烷指数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进行划分,揭示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有2种成因3种类型,其中以混合型为主,并伴有少部分的油型气和煤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