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食品、工业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检测水平和响应时间,设计了一种基于生物发光法的毒性检测仪。该检测仪以生物发光法作为检测手段,利用毒性物质会抑制荧光素强度的原理,通过检测荧光素的强度来计算毒性物质的毒性。实际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的监测到荧光的强弱,可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毒性,且响应快速,响应时间仅为30ms;测量精度相对较高,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
目的 高速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的轮轨磨耗严重威胁着运营安全和运营经济性,车轮偏磨对车辆的运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探究高速动车组车轮发生偏磨的原因,从而提出对应的抑制措施。方法 通过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动车组偏磨问题和演化规律,并对不同车轮偏磨下的轮轨静态接触参数进行分析;建立高速动车组车辆模型和Jendel车轮磨耗模型,分析偏磨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探究,包括左右轮表面硬度、左右侧转臂节点参数、线路分布和钢轨廓形的不对称性;通过建立轮对刚柔耦合模型,对不同车速下的车轮偏磨限值进行研究。结果 磨耗里程为200 000 km,当硬度差为0、5H、10H时,右侧车轮的磨耗深度分别为0.954、0.966、0.973 mm。当右侧转臂节点刚度减小为5 MN时,右侧车轮的磨耗深度减小了5%。当左右钢轨廓形不对称时,左侧车轮的磨耗比右侧的磨耗增大了15.8%。当速度为300、350、400 km/h时,轮径差限值分别为2.4、2.1、1.7 mm。结论 左右车轮的表面硬度、左右侧转臂节点参数、线路分布和钢轨廓形不对称性是引起车轮偏磨的主要诱因,在服役过程中需对影响车轮偏磨的车辆和线路参...  相似文献   
3.
许万  罗西  王琪  李炯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38(10):1526-1534
针对单舵轮AGV路径跟踪问题,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和位姿误差模型,以位姿误差和前馈控制作为输入,以舵轮速度和舵轮偏转角作为输出,设计了单舵轮AGV的路径跟踪控制器。考虑到参考路径在直线与标准圆弧过渡处的曲率突变对单舵轮AGV路径跟踪精度和平稳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连续曲率曲线的局部路径规划方法,并应用于路径跟踪控制器中。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单舵轮AGV在稳定状态左右摆差可达,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为澳大利亚某公司研制的30 t轴重煤炭漏斗车,其底门及开闭机构质量控制一直是生产中的难点。在前期试制过程中,出现了底门间隙与下漏斗脊之间间隙超差及底门与车体组装后死点不容易调出的问题。通过工艺技术人员的攻关研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铁路货车厂修制动装置的特点,找出制动配件实施先油漆后组装的难点,针对难点确定了相应的工艺措施,并在工艺试验过程中得到验证,保证了货车厂修制动配件先油漆后组装批量生产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环氧涂料在受力和形变等动态环境下的性能,通过对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等基础材料的筛选、涂膜柔韧性能的改善和防腐蚀底漆配方的设计,研制一款无溶剂环氧树脂工业防腐蚀涂料。选取黏度较低的J51型环氧树脂以及与其成膜性好且漆膜力学性能优异的WH-31型环氧固化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通过环氧活性稀释剂(SM80)进行增韧,当SM80与环氧树脂比例为1:7时,涂层柔韧性可达1mm且与碳钢板拉拔附着力可达12MPa。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溶剂环氧铁红底漆研制,得到施工方便、力学性能优异、耐水性良好、耐碱性良好,耐盐雾可达1000h的工业防腐蚀底漆。  相似文献   
7.
景传峰  张敏  金晓平 《包装工程》2019,40(19):239-244
目的 针对铁路机械冷藏车气密性检测指标滞后,难以反映车辆漏风特性的问题,对其气密性指标展开研究,寻求现有装备气密性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新造铁路机械冷藏车的气密性指标和车体气密性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方法 按照GB/T 5600要求,运用压差法对B23型、B23A型和B10型铁路机械冷藏车进行气密性试验,分析运行速度与压差、漏气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试和实地调研,掌握现有铁路机械冷藏车漏气量偏大的原因,为改进优化提供依据。结果 我国现有B23,B23A,B10型铁路机械冷藏车在50 Pa压差条件下的漏气量分别为27.0,34.1,26.1 m3/h,当压差升至125,250 Pa时,车厢漏气量约上升90%~320%。上述压差条件大致对应40,65,90 km/h的车辆运行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给出了新造铁路机械冷藏车的气密性指标,提出了改进优化的具体策略。结论 新造铁路机械冷藏车的漏气量标准应设定为在50 Pa压差条件下不大于10 m3/h,比现有标准规定减少了75%。此外,通过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改进车厢、车门和排水口结构,减少车体漏泄点,有效提高了车厢气密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国内外不同轨距之间的国际联运需求,对比国内外变轨技术现状和技术关键点。通过变轨距转向架应用技术探讨,分析既有技术实现方式的适用性,初步确定变轨距转向架总体型式,解决国际铁路联运中跨轨距直通的问题,填补变轨距转向架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数控车轮镗床(美国)的设备结构、运动形式、电气控制特点、PLC部分控制程序、加工车轮轮毂孔的步骤和工作原理。提出了数控车轮镗床(美国)存在的设备采用激光头检测车轮轮毂孔上下平面,然后计算出车轮轮毂孔深度值,但实际使用中测量深度值与实际值不符,且影响因素因条件限制无法消除的现象。该现象造成了如下问题:加工车轮轮毂孔下倒角R3时加工尺寸不稳定的惯性质量问题;驱动系统元件易损坏、价格高、购买不易且厂家已不生产,自行修复困难;电子镗杆部分驱动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易损坏、修复困难;电子镗杆结构复杂、故障多、磨损严重且因专利保护没有提供机械零部件图样;使用年限长,机床上电气元件接近老化状态等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设备加工货车通用车轮的定位方式、电子镗杆驱动伺服系统等进行国产化应用及改造,解决了设备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