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将场景化思维引入到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指导儿童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提升儿童输液坐具的功能适用性和用户体验感。基于场景化思维,通过场景预想、场景解构、场景重构和场景实现四个基本流程,以多重用户为主线,输液时间流为导向,将儿童输液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场景,并通过重构子场景相关要素,提炼用户需求,将儿童输液过程中的用户需求转化为用户行为设计,实现多维交互场景的创意表达,构建全新的儿童输液场景。将场景化思维引入儿童输液坐具设计中,不仅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围绕“物”来进行儿童输液坐具设计的思维方式,还拓展了现有儿童输液坐具的设计途径,有效指导儿童输液坐具的创新设计。同时该方法还为其他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革命旧址是我国为之骄傲的历史标记,承载了先烈们的英勇斗争精神,为人民群众树立了永恒的榜样。文章以绥蒙救国会旧址财神庙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场馆推广和公众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并加强地方的文化归属感。结合时代变迁、学术研究和实际环境,探究革命遗产空间布局的特点,并深入解析其文化。优化其周边环境、交通布局和宣传手段,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了解。通过改善交通和增强宣传,使革命旧址更好地得到文化传承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赵晓彦  王赫德 《包装工程》2023,44(18):265-275
目的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是其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创造积累下来的文化成果,是见证民族发展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入解析狍皮袍纹样创生发展轨迹,探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为当代学者探索北方游猎民族造物活动及服饰纹样的演变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典籍图册以及狍皮袍实物形成图文互证,结合田野调研,从皮袍结构与纹样及纹样的题材、形式、工艺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从自然崇拜之观念、美好期盼之理想、文化符号之体现、交流互鉴之融汇、中华民族之认同等角度进行文化解读。结果 从设计的角度看,狍皮袍纹样体现了鄂伦春人高超的艺术才智与朴素的造物思想;从文化的角度看,狍皮袍纹样中蕴含着鄂伦春族的精神信仰与民族认同。结论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创生于原始的游猎文化生态环境中,带有本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可以成为探究服饰纹样起源、发展和流变的形式范本。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传统文化、青年亚文化与消费文化相互碰撞与渗透的背景下,吉祥主题文创的热销现象、背后的消费动机及其成因机制。依据补偿性消费理论,结合Censydiam消费动机模型,参考“享乐购物动机量表”“超自然信念量表”归纳出5个核心维度及题项,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获取消费动机影响变量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娱乐性”“文化习俗”“心理暗示”“社交满足”消费动机对吉祥主题文创消费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经济成本”与吉祥主题文创消费呈负向影响。从而得出,娱乐性与文化习俗共同构成核心影响因素,心理暗示、社交满足在具体消费场景下亦呈重要影响;洞察青年亚文化与吉祥文化耦合下的文化共情,植根文化应用场景挖掘文化消费需求,是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北方草原传统家具造物根植于特有的游牧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折射出游牧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审美偏好与信仰观念,并因展示多元文化融合的演进历程而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物、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历史溯源与演化梳理;以其所处的建筑空间与文化场域为视角,解读毡庐场域、府衙场域及寺庙场域所用家具在功能性质、工艺构造及装饰技艺等方面的造物特征;结合北方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变迁,分析与探讨传统家具造物中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共存;亦可佐证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传统家具不仅是游牧文化本身影响使然,也是该地区跨地域多元文化交融与跨文化多元信仰共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呼斯乐  安蕊 《包装工程》2024,45(12):404-413
目的 “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纹样,然而对“普斯.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人们对其认知较为模糊,梳理“普斯.贺”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线,印证其来源,明晰其造型,解析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并创新蒙古族传统纹样提供设计参考。方法 建立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附着于蒙古族衣、食、住、行上的“普斯.贺”进行系统考证。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分类、编码,从图案学和类型学角度出发,提取纹样的造型轮廓、构成方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论 “普斯.贺”这一称谓自清代就已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其造型来源于汉字“寿”,通过纺织品等载体传入蒙古族,因其自身具有的结构、内涵与蒙古族的审美意蕴高度契合,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圆满和生命永生的精神诉求,成为蒙古族物质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通过本研究,以期更好地传承蒙古族传统纹样,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应该多曝光于大众视野,并将民族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更好的融合。文章通过乌拉特刺绣独特的文化特色,融入针法、图案与色彩层次变化等设计元素,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结合蒙古族创新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实践。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为蒙古族刺绣应用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棋壹  雷青  康祖怡 《包装工程》2023,44(14):224-234
目的 以“故宫文创”为例,从文化消费视角下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感知与消费需求间的关系,以期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 将情感、社会、功能质量、功能价格感知因素作为自变量,产品类别与价格区间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感知与消费需求关系模型;以17 204条“故宫淘宝”店铺产品在线评论为样本,运用文本挖掘法与LDA模型加以检验假设。结果 研究发现,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感知显著影响消费需求,产品类别与价格区间对价值感知因素关系及消费需求之间起到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情感、社会与功能质量3个价值感知维度对消费需求影响较大且较为均衡,功能价格感知相较呈现非敏感特征;各价值感知维度内具的体关键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城市物流无人机路径规划易收敛于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一种自适应瞬态搜索金枪鱼优化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设计Kent混沌初始化丰富初始种群多样性,提出自适应瞬态搜索平衡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利用透镜成像对立学习和柯西变异混合扰动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利用改进金枪鱼优化算法求解城市物流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结合城市飞行环境三维建模,设计评估路径规划的多目标代价函数,并对物流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案迭代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得到安全避障且代价更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透过风水理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特有的、充满诗性智慧的民族气质及思维习惯,以充满诗意智慧的心理素质为指导的空间设计可满足人在空间中心理需求的同时,使人在空间中生发更多的思想觉悟。风水文化的内涵风水理论从方法论和世界观层面均关照人的生理和精神,通过整合传统、习俗、伦理、艺术等文化要素,使人获得祥和、愉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最终营造出完美的人间仙境。从而达至中国最高的审美境界—天人合一。在当今浮躁的物质化生活中,利用物质上的精简去寻求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精神上的超越是诗意空间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