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赵晓峰  陈知行 《中国园林》2022,38(4):127-132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初学者、熟练者和卓越者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心理学机制,辨析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思维传承性.进而根据电脑编程和人工智能的特点,分析数字时代给建筑设计过程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带来的变革.最后,结合数字时代脑机结合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建筑学专业原有教育体系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探索智能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面向智能生活世界的体验设计原则。基于现象学“视域”和“生活世界”概念对比传统生活世界与智能生活世界中人与自然、社会、技术的关系,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寻智能生活体验范式。智能生活世界形成了技术视域特征下的生活体验范式,交互过程逐渐表现出自然缺失、情感虚拟、行为固化、文化同化等现象,针对问题提出面向智能生活世界的体验设计原则,促进智能生活向善向美。  相似文献   
5.
微型居住空间是未来有效解决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住房问题、实现城市高质量健康发展目标的重要居住类型.基于存量时代居民对居住的新需求,识别当代居住生活新特征和居住空间新认识,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小尺度户型的研究与实践,从多角度不同层面对微型居住空间概念与居住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梁晨  曾坚  丁锶湲 《室内设计》2022,(3):112-118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 机制,分别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 价模型、耦合协调度与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 2011—2019年福建省9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 耦合协调过程与时空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通过复杂的耦合协调机 制共同构成人居环境可持续系统,其演进具有 整体性、阶段性和连锁性。研究期内生态文明 建设与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著, 虽然二者关联性已达高位,但协调度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二、各市生态文明建设普遍同步或超 前于城市化,省域南北两翼城市化水平滞后是制 约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短板,相对发展度在中 后期出现良性收敛趋势,但耦合协调演进表现 出一定波动性;三、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演进具 有阶段性、传导性和全局性特征。区域经历了复杂的空间组织重构,呈现出沿海带动内陆、中轴辐射两翼的“T”字型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也是保存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构成形态的活化石。在现代建筑思想、建造方式冲击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和类别的视角,梳理 2004-2019 国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地域特点、村落文脉、院落形制、建筑结构、局部构件、技艺本体、匠人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的研究视角及特点,并基于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区域不均、视角单一、缺乏体系、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河遗产分布的重心区是广大的乡村地区,其研究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予以深度关注。文章选取北运河王家摆村滨水景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分析,得到影响差异的关键因素是文化表达。从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视角对乡村地区运河滨水景观设计策略进行探讨,构建能够表达运河文化的滨水景观,为未来运河沿岸乡村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白仲航  胡欣  张旭 《包装工程》2023,44(24):190-196, 238
目的 针对当前公益服务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旨在研究助推理论介入公益服务设计的可行性,总结适用于公益服务设计的助推策略。方法 首先,通过从服务提供者、服务核心及服务模式的角度将服务设计细分,依此对公益服务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按照服务对象资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其次,从服务对象行为的角度,将公益服务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并依据福格行为模型分析阶段的行为要素,对助推原则进行阶段性划分;最后,分析现有不同类型的公益服务设计案例,验证各阶段可用的助推原则,并总结出从服务接触点出发的阶段性助推策略。结论 从理论与实际案例可以佐证助推理论与公益服务设计的良好适配性,助推理论为研究公益服务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促进服务流程实现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10.
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考溯了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的空间原型—佛教“须弥世界”空间体系,解析了其宏观形态所蕴含的构图比例规律。并依据实测图纸和数据,揭示了现存大量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的设计构成,均符合“须弥世界”空间构图比例的量化规律:其中组群平面多符合25或9宫格构图;组群立、剖面设计表现为附属建筑高度等于或不超过中心建筑高度的1/2、整体三角形构图斜边斜率近似等于0.5。相关结论对清代皇家园林藏传佛寺建筑组群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