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21篇
金属工艺   1472篇
机械仪表   173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0篇
冶金工业   173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
3.
4.
铁素体球墨铸铁与20钢的闪光对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青  杨涤心  姚俊邦 《焊接学报》2004,25(2):28-30,34
试验使用铁素体球墨铸铁和20钢的实心棒料进行了闪光对焊,通过改变次级电压4~8级,通电时间3~5s,观察其焊接接头组织的变化并测定其抗拉强度。结果表明,接头由三个区组成;当通电时间一定时,抗拉强度随次级电压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次级电压一定时,抗拉强度随通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次级电压为8级、通电时间为5s时,抗拉强度达最大值,为370.8MPa,是20钢母材的90.4%,是球墨铸铁母材的83.7%。  相似文献   
5.
提高淬火模拟精度的系统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淬火过程计算机模拟精度,提出了“系统化处理”方法。该方法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试验结果为依据,根据冷却曲线和组织转变量用反计算方法求出数学模型中包含的材料和介质的物理参数,如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相变潜热(相变温升)、扩散型相变动力学参数和热通量等。用标准探头测试热通量,其他参数用试验材料做成一个圆柱试样在淬火过程的两条或三条冷却曲线和不同半径上的组织转变量计算出来。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计算中用到的物理参数。而且减小了计算误差。温度的最大计算误差约10℃,组织转变量的最大计算误差约10%。  相似文献   
6.
渗铝钢扩散层空洞对循环氧化和剥落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研究了热浸渗铝钢扩散层空洞对循环氧化和剥落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扩散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扩散层空洞不断增加,次外层和过渡层之间空洞逐步聚集连接成平行于表面的波浪线状空洞带,使高温氧化过程中扩散层产生了内氧化,氧化动力学曲线偏离平方抛物线规律而呈现抛物线一直线规律。因此,渗铝钢的长期氧化速度同时受扩散层内氧化和外氧化的控制。空洞(空洞带)的形成对循环剥落性能也产生严重影响。探讨了空洞(空洞带)和内氧化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6009铝合金时效组织,球形Mg2Si是其主要强化相。在电解低钛铝合金中,球形Mg2Si分布更为弥散、均匀。对高分辨像通过傅立叶变换和反傅立叶变换,得到了调幅分解组织的晶格像。结果表明:电解低钛铝合金其力学性能和组织优于熔配加钛铝合金;电解低钛铝合金中Mg和Si原子在铝基体的(200)面上偏聚,形成明显的调幅分解组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新型简化内氧化工艺,并制备了不同氧源系数的Cu-Al2O3复合材料。用SEM、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烧结态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简化工艺成功制备了Cu-Al2O3复合材料,在铜基体上弥散分布着大量细小的γ-Al2O3颗粒,其粒径为5~20nm,颗粒间距为25~60nm,当氧源系数(k)为1.20时,压制粉末经烧结(950℃,4h)后全部完成内氧化,此氧化剂含量为最佳的内氧化氧化剂添加量。  相似文献   
9.
P+RE变质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共晶Al-Si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RE变质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其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变质后合金组织中粗大块状、条状的初晶Si尺寸明显细化,粗大针状的共晶Si变为纤维状或短杆状,合金的力学性能提高。当P含量为0.08%和RE含量为0.6%时,其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最好,室温抗拉强度从未变质的236.2MPa提高到287.6MPa,高温抗拉强度从142.5MPa提高到210MPa,分别提高了22%和47%;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7%和42%。初晶Si的变质以AIP异质形核作用机理为主,共晶Si以RE吸附产生孪晶为变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杨涤心  杨留栓  王汝耀  鲁薇华 《铸造》2004,53(7):525-527
通过选择低铝低镍中锰成分和采用硅铁-铝复合瞬时孕育工艺生产了奥氏体铸铁,其组织由A型石墨、奥氏体基体及数量小于15%、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组成.奥氏体铸铁的抗弯强度为383~393MPa,无磁性,高温下奥氏体不分解,可用于工作温度低于500℃的电气设备零件以及发动机活塞镶环和缸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