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李欣洋  金彤彤  王韫 《包装工程》2023,44(22):208-215, 224
目的 将家居环境中的椅子作为交互媒介,以开发一种更自然、更适应居家环境的健康促进系统,从而减少生活中的慢性压力对人们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负担。方法 通过用户“坐”的行为活动来表征其在居家环境中的身心健康状态,结合数字化辅助正念,对智能椅的自然交互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提出将椅子同时作为输入和反馈的自然人机交互界面,利用用户的身体触觉与呼吸的自然动态映射关系,通过椅子背部气囊大小的变化来引导用户进行正念深呼吸活动。结论 通过对用户焦虑和放松等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客观生理信号进行采集并结合用户主观报告量表,可以证明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可用性。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压力并提升用户使用时的情感体验,还可通过“坐”的时长和姿态等指标来反映用户的行为状态。此外,该系统也对人的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韫  何丽雯  王党校 《包装工程》2022,43(16):37-49, 108
目的 触觉是人类主动感知和响应外部世界及其他个体最直接、关键的感官渠道,近年已成为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热点主题。由于触觉感知维度多、传感和驱动技术多样化,以及家居环境中已存在诸多天然触觉反馈等原因,触觉交互在智能家居场景中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智能家居系统逐步普及的今天,触觉交互有助于智能设备更自然地融入用户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优化用户体验。方法 基于智能家居自然交互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触觉的自然性优势和触觉交互技术的现状,确定了家居情境下的触觉交互界面的应用基础和设计框架。结论 通过大量案例调研发现,以辨别功能为主的触觉交互可以在智能家居的控制、监测、安全和提示场景中降低成本、提高操作效率、交互自然性和用户舒适度,保留用户熟悉的家居样式和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优化用户的智能生活体验;同时,触觉交互还可以在感官增强、情感沟通、多模态媒体等方面提出新方案和新设备,发挥触觉独特的情感承载能力,为用户拓展智能家居的沉浸体验。此外,列举了一系列助力设计师搭建触觉交互体验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3.
徐迎庆  图拉 《包装工程》2023,44(2):1-8, 68
目的 对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沉浸式叙事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以统一媒介论中观念、符号、语境所构成的三元媒介体系为方法,澄清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叙事本质为文化观念的传承与文化符号的传播。其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之下,实现“文化遗产”这一符号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结果 自然与文化遗产在赛博时空中以数字资产形态存在的“数字孪生”,不仅是中华文化元宇宙建构的基本前提,亦可能将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终归宿。结论 媒介技术的迭代,正在促使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资产迁徙;媒介环境的变迁,亦促使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交互、非线性叙事等设计论题再度浮出水面。而诸般现象的背后,实际皆隐含着两条纵横交织的媒介演化律。  相似文献   
4.
付心仪  张鹤  薛程  李欣洋  孙喆  徐迎庆 《包装工程》2022,43(16):50-58, 108
目的 梳理和分析智能家居相关实验平台现状,探究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研究方法,对平台的构建展开应用实践。方法 以智能家居理论框架为基础,从传感器网络、数据、场景、被试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实践进行阐释。结果 提出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中围绕“感知”“思考”“执行”3个层面的理论框架、应用实践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结论 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理论构架对于智能家居领域的科研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影响力,3个层次在建设时相互独立,在理论中相互印证,在实践中相互支撑。建立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可以为智能家居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产业问题提供实验场地、关键数据、核心算法等支撑,使相关研究可以在更完备、更集成及鲁棒性更强的框架下展开。智能家居综合实验平台的研究和实践整合了现有知识体系,从顶层设计、传感网络、数据研究、算法模型、用户研究、人机交互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角度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参考,全面地推动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传统文化产业存在的人工成本相对高昂、物资损耗相对较大等问题,利用科技赋能企业服务,从而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设计门槛、提高设计效率、灵活对接生产、服务更广人群。方法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化产业,从智能设计和智能制造两方面,拆分文化产业服务环节。一方面,将智能设计具体化为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再进一步将平面设计划分为智能配色和智能排版两个部分。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主要基于大数据来调整工厂产能,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结果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和大胜达人工智能包装设计联合实验室研发了人工智能设计师小方,并开发出包含AI设计、配材推荐、印前检测、智能供应链、订单管理、产能分配等环节在内的一体化文化设计服务模式,为非专业用户提供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新智造服务。结论 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实现了需求分析理解、一键生成设计方案、智能印前检测、灵活对接工厂、随时查询订单状态等功能创新,获得了高效迅捷、所见即所得的竞争优势。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触达人类的情感层面,无法捕捉服务对象的人性温度,在人文关怀领域仍有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