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8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和对比澳门新口岸商务区、南湾新住区、黑沙环平民住区在入遗前后地块规划批示、平面格局、建筑类型、土地功能的变化,分别揭示了上述片区博彩化、商业化、旅游化、豪宅化的后世遗时代城市形态特征。研究发现,在世遗保护和土地资源稀缺条件下,政府通过否定已有城市规划寻求新的城市空间生产力,实现了城市空间转型。但这种无规划下的城市空间重塑所造成的城市两面性矛盾也损害了世界文化遗产和世遗城市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以乐 《城市住宅》2021,28(2):64-67
为提供更宜居的环境和户外游憩空间,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市政署着手推动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步行径及单车径是重要组成部分.尝试使用POE的方法对澳门目前仅有的滨海步道进行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从使用人群的角度出发,通过现场实地环境的考察和使用人群的访谈等,研究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和使用需求,归纳总结澳门路环岛黑沙龙爪角海岸径使用情况评价,为创造使用者满意的游憩环境提出优化、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滨海城市海岸径设计的质量,使滨海步道的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景观视线分析是城市设计实践和研究领域的关键之一,尤其是对于城市中的重要景点的可视区域和建筑遮挡的准确控制。在城市迅猛发展下,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与城市建设高度的开发争议不断。通过运用参数化软件作为模拟分析平台,建立一种基于视点和景点之间三维连线并扣除建筑物遮挡后所得到的虚拟户外空间人眼纺锤形视线观察方法。以澳门东望洋山周边区域和南湾湖片区为例,计算得出东望洋山周边的户外空间可视区域,以及主教山小堂和海面眺望视线控制下的南湾湖片区建筑形态和高度。计算结果表明,参数化景观视线分析方法实现了量化、高效、可视化的目的,后续有利于指导城市景观风貌的保护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久远。因其具有绿色低碳的特点,近五年来,发展迅速。研究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延续优势、地方特点入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研究探讨设计与建造协同思维、标准化和智能化建造技术,从而为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1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嵌瓷工艺概况在众多文化遗产中,嵌瓷是岭南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也是客家文化和宗祠文化的象征性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1900年左右达到鼎盛。“嵌瓷”本身既属于物质文化遗产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在现实当中保存相对完整的嵌瓷装潢建筑,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在师徒传承的嵌瓷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6.
7.
城市吉祥物代表的是城市的一种理念、承载的是城市的一种文明[1].城市吉祥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德国柏林的柏林熊、法国第戎的猫头鹰、新加坡的鱼尾狮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城市形象或符号.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我们发现,这种竞争不再只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硬实力"的比拼,而是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这一"软实力"的提升.城市吉祥物作为城市品牌的虚拟代言,逐渐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城市吉祥物的设计与传播借助网络媒体而爆红,其受关注度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麻江县河坝绕家枫香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智慧美学,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为一手资料对枫香染工艺文化进行研究,介绍和概括了枫香染工艺及流程,并对枫香染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得出:枫香染具有天然取材自制工具、绘图自如涂抹点花、枫香防染出白花反复浸染现深浅蓝、女性分散制作男性集中染布的工艺特征,并结合枫香染工艺文化提出枫香染造物的智慧思想,即重已役物致用利人的实用思想、尊天重时的工艺思想、文质彬彬的装饰审美思想、巧法造化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  相似文献   
9.
应对气候是建筑最基本的任务,建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类适应气候的庇护所,而气候适应性在岭南传统建筑中是其重要设计标准之一。在气候炎热或者寒冷的地区,在主动式技术出现以前,都是依靠场地布局以及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来达到室内温度的可舒适性。文章以"广州第一家族"许地为设计选址,在梳理了原本许地的历史文脉与场地结构秩序的基础上,尝试性地以气候适应性作为解决现在许地所面临的主要设计指导,提出串联型、融合型、抽离型的设计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能够对解决现状问题提供更为适宜的解决方法,同时能对类似空间的旧城改造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谷诚章教授是中日建筑教育交流的推动者。自2012年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创立了中日研究生联合设计工作坊,已将工作坊扩展到七所学校。澳门站的工作坊教学探索,从古谷教授的中日建筑交流起源和作为日本建筑学会会长的工作理念出发,系统梳理了工作坊澳门站的课题设置、预研究、现场调研、返校设计、成果汇报和发布、成果总结等多维度的教学研究过程。古谷教授和工作坊指导教师结合澳门科技大学建筑教学,提出了一套“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实体+媒体”多维度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