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基于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选取无盐和有盐(盐度10%)腌制的新平酸腌菜,对主发酵期(前30 d)理化指标(pH、总酸、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明显的三个时间点的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解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无盐和有盐腌制的6个酸菜样品共鉴定出22门、339属、902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在门分类水平上两个盐浓度腌制的酸菜样品菌群结构组成相似,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均>40%,处优势地位;在属分类水平上各酸菜样品中共有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为未分类的蓝细菌属(unidentified-Cyanobacteria)(30.02%)、水生杆菌属(Aquabacterium)(17.65%)、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19.56%);有盐腌制组的特异菌属种类较无盐腌制组多;理化指标对菌群影响大小依次为总酸>亚硝酸盐含量>pH值。总体而言,无盐与有盐腌制的酸菜细菌结构存在差异,盐分的存在主要影响优势细菌属和特异菌属的差异,进而影响酸菜的风味口感与贮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诱导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对采后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cv. Shatangju)拮抗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所引起青霉和绿霉病的生防增效作用,本研究以市售的砂糖橘为试材,筛选0.5%(质量分数,下同)CMC培养C. laurentii抗砂糖橘果实青霉、绿霉病的最佳诱导时间,采用无菌水为对照组,0.5% CMC诱导/未诱导培养C. laurentii为处理组,探究其对砂糖橘果实抗青霉、绿霉病效果、诱导果实抗病防御体系形成及果实贮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 CMC诱导C. laurentii处理抗砂糖橘果实青霉、绿霉病的最佳诱导时间为72 h,该诱导时间下,C. laurentii对青霉、绿霉病害发生的生防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诱导时间(P<0.05)。经0.5% CMC诱导培养72 h的C. laurentii(0.5% CMC-C. laurentii)所处理砂糖橘果实与其他组相比P. expansum、P. digitatum的发病率、病斑直径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0.5% CMC-C. laurentii浸泡处理诱导可在贮藏第8天显著提高砂糖橘果皮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和总酚、类黄酮含量(P<0.05),保持砂糖橘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因此认为,添加0.5% CMC诱导培养可提高C. laurentii生防效力,CMC培养C. laurentii处理诱导能够提高砂糖橘果实抗病防御酶活力、促进抗性物质的合成积累、抑制采后青霉、绿霉病害发生,进而维持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郭雪  池泽平  兰蔚  王娟  张鹏远 《中国油脂》2024,49(4):139-144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滇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滇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滇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滇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综上,种源对滇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滇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壳聚糖-罗伦隐球酵母生物活性膜处理对葡萄柚果实抗病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里约红”葡萄柚为实验材料,采用壳聚糖(10g/L)、罗伦隐球酵母发酵液(1×107CFU/mL)、壳聚糖-罗伦隐球酵母复合液对采后葡萄柚果实进行浸泡3min处理,并设置CK组,在室温条件(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85%~90%)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葡萄柚的果实发病率、果皮几丁质酶活性、β-1, 3-葡聚糖酶活性、质量损失率、果实外观色泽、营养物质、贮藏品质等指标。通过主成分综合评分法分析最佳的抗病保鲜方式。结果 在室温贮藏过程中,与CK组相比,壳聚糖、罗伦隐球酵母发酵液和壳聚糖-罗伦隐球酵母复合液处理组均能有效降低葡萄柚果实青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提高果皮抗病防御酶活性;抑制葡萄柚果实失水,增强果实的鲜亮度;延缓营养物质的流失。其中,壳聚糖-罗伦隐球酵母复合液处理对保持采后葡萄柚果实的贮藏品质最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柚贮藏品质的综合得分顺序为壳聚糖-罗伦隐球酵母复合膜>CTS膜>C. laurentii膜>CK。结论 采用壳聚...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鱼腥草根总黄酮的工艺,以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适宜的液料比、粒径、乙醇浓度、酶解时间、加酶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鱼腥草黄酮提取最佳条件,并对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8:1 mL/g、粒径<250μm、乙醇浓度54%、酶解时间22 min,在该条件鱼腥草黄酮提取量为22.197 mg/g,产品干燥后纯度为26.63%。所得鱼腥草黄酮对DPPH·、·OH、ABTS+·有良好的清除能力,EC50值分别为0.097、2.250、0.384 mg/mL。本研究为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实现鱼腥草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