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轻工业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明确1-MCP处理对软枣猕猴桃冰温(-0.5±0.3℃)贮藏0~60 d期间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以"龙成二号"为研究试材,采用1.0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进行熏蒸处理,探究其对果实生理、活性氧代谢、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60 d时1-MCP处理组果实呼吸强度为44.1...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气体微环境对冰温贮藏蓝莓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气体微环境在冰温贮藏(?0.5±0.3 ℃)0~80 d期间果实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3种不同的气调环节中,O2变化范围分别为15.4%~18.2%、13.1%~15.9%和6.1%~13.4%,CO2变化范围分别为2.2%~4.5%、4.5%~8.8%和8.8%~14.8%。与对照相比,微环境气体调控延缓了蓝莓果实的营养物质(VC、花色苷和可滴定酸)和硬度的下降,保持了较低的腐烂率和较高的果霜覆盖指数,还能够抑制醛类物质生成,促进萜类物质的生成。其中,O2含量维持在6.1%~13.4%,CO2含量维持在8.8%~14.8%的气体微环境对蓝莓贮藏的效果最佳,有利于蓝莓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抗菌干预结合微环境气调保鲜箱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采后经抗菌干预(0.8 g/L纳他霉素和1.0 g/L ε-聚赖氨酸喷施以及1 μL/L 1-MCP处理)后置于气调保鲜箱中,于-0.5 ℃冰温库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葡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3个处理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葡萄果实贮藏品质的下降,其中处理3(气调元件保鲜箱+复配保鲜剂+1-MCP)箱内气体环境更有利于抑制葡萄果实的呼吸作用,贮藏90 d时,果实腐烂率、落粒率和失重率分别为6.54%、1.70%和0.30%,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较好地抑制了果皮L* 值、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3组处理葡萄果实风味成分变化较大,处理3更有利于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释放和维持。综上所述,处理3可有效延缓“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成熟衰老,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基于PAW的果蔬采后品质研究主要采用浸泡处理,较少涉及喷淋处理。该文分别采用PAW喷淋和浸泡对生菜进行处理,并研究了处理后生菜表面菌落总数、失重率、颜色、叶绿素及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PAW喷淋和浸泡处理后生菜表面的菌落总数分别下降1.54和2.82 lg CFU/g(P<0.05),并且PAW喷淋较浸泡处理对生菜失重率和叶绿素的影响较小。代谢组分析表明,PAW喷淋处理组的生菜与对照组相比能维持含量更多的黄酮类物质,而PAW浸泡处理组的生菜与对照组相比膜脂代谢活跃。综上,PAW喷淋处理后在贮藏前期可以有效降低生菜表面菌落总数,并且能够在贮藏期间较好地维持生菜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接种红曲霉混合制曲及酱渣添加对黄豆酱理化指标的影响,在制曲阶段采用米曲霉与红曲霉混合接种制曲,并在发酵基质中添加适量酱渣,改良黄豆酱发酵体系,对黄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理化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比较纯黄豆酱与改良后的黄豆酱在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红曲霉与酱渣的添加对发酵过程中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影响较小;但发酵过程中,接种红曲酱渣酱的总酸、还原糖以及盐分含量均高于纯黄豆酱,且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接种红曲酱渣酱比纯黄豆酱显示出更高的硬度和稠度以及更强的内聚性和粘性,且差异显著(P<0.05);添加红曲霉和酱渣后,豆酱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感官评分均高于纯黄豆酱;因此,混合制曲和酱渣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豆酱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CO2伤害对软枣猕猴桃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龙成二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不粘贴气调元件为CK组,粘贴气调元件为 TR 组(环境稳定时O2含量为11.22%~15.55%,CO2含量为9.00%~11.93%),研究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并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CK 组可以维持果肉翠绿的颜色,保持果实新鲜的清香风味;TR组加快果实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使得末期果肉黄化严重,贮藏45 d 时表现出CO2伤害症状,同时抑制TSS升高,提高末期TA含量,加速VC的消耗;此外,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果实新鲜度拐点较CK组提前15 d;60 d果实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2-己烯醛和己醛相对含量下降至检测线以下,而乙醇相对含量达到36.78%,果实新鲜的青草风味消失,发酵味异味明显,风味发生较大改变。综上,TR组引起果实CO2伤害,降低营养品质,破坏原有风味,不利于维持软枣猕猴桃贮藏期品质。  相似文献   
7.
鲜切甘蓝易造成机械损伤,导致品质恶化,选择合适的保鲜剂配方尤为重要。该文通过研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ε-聚赖氨酸保鲜剂的不同质量分数对鲜切甘蓝品质的影响,采取真空包装,以色泽、质地、外形、气味为筛选指标,对鲜切甘蓝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鲜切甘蓝的生物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0.3%(m/m)木瓜蛋白酶、0.3%(m/m)菠萝蛋白酶和0.1%(m/m)ε-聚赖氨酸。由响应面方差分析对鲜切甘蓝的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ε-聚赖氨酸>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根据贮藏实验,证明了优化后的生物保鲜剂配方,能有效延缓鲜切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贮藏12 d时,生物保鲜剂处理组鲜切甘蓝维生素C含量为26.23 mg/100 g,还原糖含量为18.92 mg/g,叶绿素a含量为6.08 mg/kg,叶绿素b含量为12.25 mg/kg。结果证明了经优化的生物保鲜剂能有效维持鲜切甘蓝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指标,较单一保鲜剂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鲜切甘蓝的商品保鲜。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精准温度处理对防褐变剂处理后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防褐变剂(质量分数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 L-天门冬氨酸)处理鲜切莲藕,在相温(?0.5±0.1)℃、冰温(?0.5±0.3)℃和冷藏(4±1)℃的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精准温度对鲜切莲藕表观色泽、褐变底物与相关酶活性、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 d时,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可以延缓L*的降低、a*和褐变度的增加,抑制总酚的下降和褐变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相温贮藏维持鲜切莲藕原有色泽最佳。在贮藏过程中,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能够抑制鲜切莲藕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同时延缓鲜切莲藕还原糖的升高和VC含量的下降。通过SPSS综合评分显示,相温组综合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温组与多酚氧化酶、相对电导率、褐变度、丙二醛、a*的相关性较低。因此,相温贮藏更好地延缓鲜切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的发生并维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销地甘蓝冷藏5 d后鲜切货架品质的影响。以甘肃榆中甘蓝为实验材料,1-MCP熏蒸处理24 h后物流运输到目的地置于冷库贮藏,贮藏5 d后进行鲜切处理及真空包装,置于10 ℃环境货架贮藏,每2 d测定鲜切甘蓝的褐变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1-MCP处理相较于CK组(未进行1-MCP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甘蓝褐变度的增加,货架末期1-MCP处理Vc含量49.24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69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0.33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7%,均显著高于CK(P<0.05);同时抑制乙烯生成速率、褐变度、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相对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延缓甘蓝组织内细菌数量的增加。1-MCP处理能延缓鲜切甘蓝的衰老,维持鲜切甘蓝更好的货架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新型生物保鲜技术,使玫瑰香葡萄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良好品质并有效延长其货架期,以玫瑰香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1×106cfu/mL~1×109cfu/mL)的酵母发酵液处理葡萄,在4℃条件下贮藏32 d,定期对葡萄的失重率、腐烂率和果粒病情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抗坏血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酵母处理能抑制葡萄果实失重率上升,可有效减缓葡萄的腐烂率和果粒病情指数的升高,减缓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维持可滴定酸度和抗坏血酸含量。在一定范围,酵母发酵液处理可有效保护葡萄细胞膜系统。综合分析,1×109cfu/mL酵母发酵液处理玫瑰香葡萄效果最好,可使其在低温贮藏期间维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