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轻工业   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基于PAW的果蔬采后品质研究主要采用浸泡处理,较少涉及喷淋处理。该文分别采用PAW喷淋和浸泡对生菜进行处理,并研究了处理后生菜表面菌落总数、失重率、颜色、叶绿素及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PAW喷淋和浸泡处理后生菜表面的菌落总数分别下降1.54和2.82 lg CFU/g(P<0.05),并且PAW喷淋较浸泡处理对生菜失重率和叶绿素的影响较小。代谢组分析表明,PAW喷淋处理组的生菜与对照组相比能维持含量更多的黄酮类物质,而PAW浸泡处理组的生菜与对照组相比膜脂代谢活跃。综上,PAW喷淋处理后在贮藏前期可以有效降低生菜表面菌落总数,并且能够在贮藏期间较好地维持生菜品质。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CO2伤害对软枣猕猴桃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龙成二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不粘贴气调元件为CK组,粘贴气调元件为 TR 组(环境稳定时O2含量为11.22%~15.55%,CO2含量为9.00%~11.93%),研究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并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CK 组可以维持果肉翠绿的颜色,保持果实新鲜的清香风味;TR组加快果实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使得末期果肉黄化严重,贮藏45 d 时表现出CO2伤害症状,同时抑制TSS升高,提高末期TA含量,加速VC的消耗;此外,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果实新鲜度拐点较CK组提前15 d;60 d果实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2-己烯醛和己醛相对含量下降至检测线以下,而乙醇相对含量达到36.78%,果实新鲜的青草风味消失,发酵味异味明显,风味发生较大改变。综上,TR组引起果实CO2伤害,降低营养品质,破坏原有风味,不利于维持软枣猕猴桃贮藏期品质。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成熟度对柿子加工产品品质影响,确定加工柿子片适宜原料成熟度,本文研究柿子片加工过程中干燥特性及产品质构、色泽、营养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成熟度越高,干燥阶段前5 h柿子片干燥速率越低;柿子片还原糖、可溶性果胶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柿子片VC含量、可溶性单宁、硬度和胶着性随着成熟增加而逐渐下降;成熟度Ⅲ、Ⅳ的柿子片可溶性单宁含量分别为0.095%、0.041%;色泽L*、a*、b*值随着成熟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至30.32、9.77、17.50。成熟度越高,柿子片感官评分越高。综合可知,成熟度Ⅲ、Ⅳ的柿子比较适宜加工柿子片产品,且成熟度Ⅳ加工的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精准温度处理对防褐变剂处理后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防褐变剂(质量分数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 L-天门冬氨酸)处理鲜切莲藕,在相温(?0.5±0.1)℃、冰温(?0.5±0.3)℃和冷藏(4±1)℃的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精准温度对鲜切莲藕表观色泽、褐变底物与相关酶活性、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 d时,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可以延缓L*的降低、a*和褐变度的增加,抑制总酚的下降和褐变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相温贮藏维持鲜切莲藕原有色泽最佳。在贮藏过程中,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能够抑制鲜切莲藕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同时延缓鲜切莲藕还原糖的升高和VC含量的下降。通过SPSS综合评分显示,相温组综合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温组与多酚氧化酶、相对电导率、褐变度、丙二醛、a*的相关性较低。因此,相温贮藏更好地延缓鲜切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的发生并维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25.
颜廷才  邵丹  李江阔  张鹏  陈绍慧 《食品科学》2015,36(20):258-263
为提高葡萄的保鲜效果,以4 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其落粒率、VC含量和可溶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物质,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ne,1-MCP)对葡萄货架品质特性及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4 个品种葡萄果实落粒率和腐烂率的下降,保持果实的新鲜度。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以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同时可以保持可滴定酸含量的稳定性,有效抑制4 个品种葡萄果实硬度的下降,在贮藏前期可以有效抑制VC含量的下降,但后期作用效果不明显。4 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和酯类。货架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主要挥发性物质波动小,整体风味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并结合电子鼻技术检测线椒的挥发性成分,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线椒在10 ℃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S-SPMEGC-MS方法共检测出52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1-MCP处理减缓了线椒醛类、酯类、酸类物质相对含量的降低,同时抑制了醇类、烃类以及其他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的增加,1-MCP处理可以保持线椒良好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变化,延缓其风味的改变;用电子鼻对线椒在10 ℃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负荷加载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结果均表明,1-MCP处理对线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主要在贮藏期第15~35天,10 ℃贮藏线椒在第15天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较大,是其新鲜度变化的拐点。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软枣猕猴桃在贮藏和销售中的商品性, 采用箱式自发气调、1 - 甲基环丙烯(1-methyllcyclopropene,1-MCP)及气调结合1-MCP的3 种处理,研究其对‘长江一号’软枣猕猴桃冷藏期微环境气体成分、软果率和腐烂率、生理、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库(0±0.5)℃中,冷藏期软枣猕猴桃在塑料箱式气调处理中自发形成的贮藏条件为CO2:2.2%~3.1%、O2:17.7%~18.6%;气调结合1-MCP处理中自发形成的贮藏条件为CO2:2.2%~2.7%、O2:18.1%~18.6%。气调、1-MCP及气调结合1-MCP处理均能抑制软果率和腐烂率的上升,延缓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保持良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与对照相比,3 种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气调结合1-MCP处理保鲜效果最为明显,1-MCP处理其次,对照品质最差。软枣猕猴桃风味物质主要由醛类、醇类、烷烃类和酯类组成,果实中主要的风味物质是反式-2-己烯醛和己醛,二者相对含量在软枣猕猴桃贮藏期相对含量中占84%左右。随着冷藏期的延长,气调、1-MCP及气调结合1-MCP处理的醛类、醇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28.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胡萝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鲜切胡萝卜为试材,采用0(冰温)、4、7、10℃不同温度进行贮藏,通过测定失重率、可溶性糖、菌落总数及感官评价等指标,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胡萝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食用贮藏期可以达到16 d,而4、7、10℃分别是12、9、5 d,并基于试验数据,回归了鲜切胡萝卜贮藏期与贮藏温度的关系式,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并不符合温度系数Q10的指数规律。综上所述,在0℃(冰温)贮藏条件下能够较好的维持鲜切胡萝卜的贮藏品质及感官  相似文献   
29.
光量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应用科学技术,在保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探究光量子辐照对番茄的保鲜效果及作用机制,以采后番茄为对象,研究了光量子辐照对番茄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下,与普通的低温冷藏相比,光量子辐照可明显降低番茄的腐烂指数,减缓番茄失重率的增大,延缓番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光量子辐照对番茄生理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同时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番茄的褐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光量子辐照可延缓番茄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维系番茄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光量子辐照较普通低温冷藏对采后番茄具有更好的保鲜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光量子辐照技术在番茄等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
香椿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容易腐烂变质,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其货架期,本研究以刚刚采摘的香椿嫩芽为试材,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比较不同保鲜方法下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保鲜膜结合紫外照射(ultraviolet irradiation,ZW)处理的香椿较聚氯乙烯保鲜膜、聚氯乙烯保鲜膜结合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聚氯乙烯保鲜膜结合乙烯吸附剂(ethylene absorbent,EA)处理的香椿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和多样性均有所下降,保持优势的细菌门和真菌门分别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主成分分析表明,PVC+ZW处理组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更高,群落的稳定性更好。共现网络分析发现,紫外照射提高了不同菌群之间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