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国内外荧光级氧化铕的生产现状及主要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主要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电解还原-萃取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新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2.
以商品化纳米硅粉和沥青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热解法制得Si@C复合物.将Si@C复合物和人造石墨混合,制得Si@C/G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Si@C复合物和Si@C/G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硅碳复合材料中Si@C复合物和石墨的质量比为15∶85时,在100mA/g的恒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95.4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6.1%,循环80周后容量仍有596.6mAh/g.  相似文献   
23.
针对现有氯化物体系废蚀刻液中铜难以电解回收利用的现状,采用LIX984作为萃取剂,探索其对废蚀刻液中铜的萃取及反萃转型性能.系统考察了萃取剂浓度、料液酸度、萃取时间等对铜萃取的影响,硫酸浓度、反萃时间等对铜反萃的影响,绘制了萃取及反萃等温线并模拟了多级逆流过程。结果表明,采用LIX984萃取铜时,为确保铜萃取回收率,应将废蚀刻液稀释至铜浓度接近0.5mol/L或以下。铜131.24g/L、氯231.6g/L,pH=2.45的废蚀刻液稀释4倍后,可直接采用20%(体积分数)的LIX984按相比O/A=4/1、萃取时间10min、萃取温度25℃条件进行萃取,经过5级逆流萃取,铜萃取率为97.1%,氯萃取率仅0.05%。负载铜有机相采用200g/L的硫酸溶液,按照相比O/A=6/1、反萃时间5min、反萃温度25℃条件进行萃取,经过7级逆流反萃,铜反萃率为98.62%。得到的含铜47.16g/L、氯0.18g/L硫酸铜反萃液可直接用于电解回收,得到满足GB/T 467—1997中产品Cu-CATH2要求的金属铜。  相似文献   
24.
25.
高镁低品位铜镍矿氧压硫酸浸出液综合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镁低品位铜镍矿氧压硫酸浸出液特点,提出“Lix984萃取提铜-MgO中和黄钠铁矾法沉淀除铁-MgO中和沉镍”综合回收工艺。结果表明,采用Lix984可选择性萃取99.79%的铜,其他金属离子基本不萃取,经模拟工业贫铜电解液反萃,铜反萃率达98.13%,得到富铜电解液,可电积制备金属铜; 萃铜余液通过MgO中和黄钠铁矾法沉淀除铁,铁沉淀率达99.20%,镍损失率仅0.60%; 沉铁后液通过MgO中和沉淀回收镍,镍沉淀率为99.91%,并得到镍含量24.13%的氢氧化镍粗产品; 沉镍后的高浓度硫酸镁沉淀后液,可用于回收镁。  相似文献   
26.
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备Nb_2O_(5-x)靶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靶材的相结构、脱氧率、密度以及电阻率的影响.控制靶材的真空烧结温度,可以制备出综合性能优良的Nb_2O_(5-x)靶材.实验结果表明:在真空烧结温度为1200℃时,靶材的非化学计量比为Nb_2O_(4.59),其各项性能指标最佳:靶材的电阻率2.32mΩ·cm、密度4.85g/cm~3、脱氧量2.47%.  相似文献   
27.
对湿法炼锌废渣经焙烧和酸浸后得到的酸浸渣进行氯盐浸出提取银和铅。考察NaCl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最佳浸出条件为:NaCl浓度250g/L、液固比5∶1、反应温度80~100℃、反应时间3~4h。在最佳条件下,Ag、Pb的浸出率分别为94.7%和81%。氯盐循环浸出3次效果较好,Ag的浓度达到139mg/L,浸出率93.84%,Pb浸出率为81.23%。  相似文献   
2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的GdBO3∶Ce3+,xTb3+荧光粉,研究了所合成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质和量子效率.结果表明,GdBO3∶Ce3+,xTb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在250~380 nm范围有宽的吸收带,其发射光谱中同时出现了Ce3+的宽带发射和Tb3+的f-f跃迁窄带发射,所合成最强绿光发射的荧光粉为GdBO3∶0.02Ce3+,0.15Tb3+.同时研究了Bi3+的掺杂对GdBO3∶0.02Ce3+,0.15Tb3+荧光粉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i3+的掺杂能够有效的提高GdBO3∶0.02Ce3+,0.15Tb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以及Ce3+-Tb3+的能量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29.
富镍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具有高容量的优点,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为确定最佳合成条件,本工作研究了合成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材料电化学性能衰减的原因以及循环过程中材料结构的变化。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合成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物化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低温段500℃保温4 h,高温段750℃保温14 h合成的正极材料NCM750在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6.2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2.5%,1 C放电比容量为185.1 mAh/g,100次循环后仍有175.2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2%。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具有结构稳定,粒径均匀,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本工作对富镍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材料的了解。  相似文献   
30.
通过液相法制备了白光LED用红色荧光材料K2SiF6∶Mn4+,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致发光(PL)等对该荧光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材料为较好的单相;在450 nm附近的蓝光激发下,发射出主峰位于631 nm的红光;K2SiF6∶Mn4+荧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可达43%;随着温度的升高,Mn4+的红光发射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温度从室温升至200℃时,Mn4+发射强度仅下降至室温时的91.5%,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