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0篇
化学工业   140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几种不同结构型号PE改性PPR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R)共混体系、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R)共混体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R)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UHMWPE的增韧改性效果最好,在UHMWPE的含量为15%时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LLDPE的增韧改性效果次之,HDPE的最差。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SBR/LDPE熔融共混物改性沥青的高温贮存稳定性及其粘温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种改性沥青在高温下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预先制备的SBR/LDPE共混物所得到的改性沥青能够在高温下稳定贮存。同时,相形态观察也表明。这种共混物改性沥青的高温相形态也不随时间变化。而聚合物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使用等级。  相似文献   
23.
两步法合成大粒径丁苯胶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丁苯(BS)胶乳的附聚作用以增大丁苯胶乳粒径;探讨了无机盐、体系pH值及体系中MMA胶乳与BS胶乳的固含量比(R值)对附聚后丁苯胶乳的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添加无机盐可以稳定胶乳体系,最佳用量(质量分数)为0.1%~0.2%;适当增大体系pH值,可增大胶乳粒径;在附聚过程中,当R值在两个附聚峰附近时,可增大丁苯胶乳的粒径。  相似文献   
24.
玻璃微珠填充PP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混合工艺,研究了经过表面预处理的玻璃微珠填充PP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可以通过熔融共混均匀分散在PP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填充体系随着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增大,冲击强度下降。流动性随着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然后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5.
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用磺酰氯代替二氧化硫气体以提高其利用率,采用液-固本体法制备了氯磺化聚乙烯(CSM),探讨了磺酰氯的用量;采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包覆磺酰氯的工艺来提高其热分解温度,以改善氯磺酰基在分子链上的分布均匀性,并研究了其与分散剂白炭黑的用量配比;采用两段升温方式考察了低温下预氯化程度对CS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固本体法制备CSM时,高密度聚乙烯与磺酰氯的最佳用量配比为50 g/0.2 mol;经DOP包覆后的氯磺酰基在分子链中的分布更加均匀,磺酰氯、DOP及分散剂白炭黑三者的最佳配比为0.2 mol/0.03 mol/7.5 g;采用两段氯化工艺时,在温度达到110℃前进行初步氯化至含氯质量分数达到10%的产物性能最佳。液-固本体法制备的CSM比用溶液法工业生产的CSM 40的氯分布更加均匀,硫含量基本一致,力学性能则更为优异,远优于GB/T 30920—2014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研究纳米碳酸钙对氯化聚乙烯橡胶(CM)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碳酸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对CM混炼胶加工流动性的影响鞍小,有助于交联反应;对胶料的硫化有延迟作用,但仍能较好地满足CM的工艺要求;能够有效改善CM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对CM的补强效果优于普通碳酸钙。  相似文献   
27.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制备了衣康酸(IA)熔融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聚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t共聚单体可显著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28.
以1-丁烯(B t)为原料,负载钛(简称Ti)-三异丁基铝(简称Al)为催化体系,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聚1-丁烯(PBt)热塑性弹性体(TPE)。考察了聚合条件对PBt TPE的影响,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氢气压力的升高,单体转化率、催化效率呈下降趋势;随着Al/Ti(摩尔比)的增加,转化率和催化效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Ti/Bt(摩尔比)的增加,转化率和催化效率逐渐升高;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转化率和催化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在氢气压力为0.2 MPa、Al/Ti为300、Ti/Bt为2×10-5、反应温度为30℃的聚合条件下,合成出转化率为80.0%的PBt TPE。随着氢气压力的升高,聚合物的特性黏数([η])和全同立构质量分数都呈下降趋势,氢气压力能较好地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Al/Ti的增加,[η]逐渐下降,全同立构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随着Ti/Bt的增加,[η]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而全同立构质量分数略有降低后趋于平稳;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η]和全同立构质量分数都呈下降趋势。反应温度为40℃时,PBt TPE的结晶度最高,为20.3%。  相似文献   
29.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合成主链为氯化聚乙烯(CPE)、支链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的官能化接枝聚合物(CPE-g-HEA),制备CPE-g-HEA/2,4-二异氰酸甲苯酯(TDI)热塑性弹性体,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PE-g-HEA/TDI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性能较好;与溶液法产物相比,共混法CPE-g-HEA/TDI热塑性弹性体的强度较大、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热行为基本无变化;共混法CPE-g-HEA/TDI热塑性弹性体的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70℃,共混次数(即打三角包次数)为150次时拉伸强度较高、80次时拉断伸长率较高,HEA/TD1摩尔比为1/0.5时拉伸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0.
姚姗姗  李炳海 《塑料》2006,35(3):16-19
考察了二氧化硅(SiO2)、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对嵌段共聚聚丙烯(PPB)基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六甲基二硅氮烷表面处理的SiO2填充PPB,使PPB各项性能均得到了提高,PE-g-MAH的加入又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红外分析表明,表面处理后的SiO2表面羟基减少,极性明显减弱,增加了与PP基体的相容性;POM照片和DSC曲线分析表明,SiO2填充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增加了与PPB基体的相容性,加入PE-g-MAH作为增容剂后,复合材料的晶粒更加细化,结晶温度有所提高;SEM断口分析表明,加入SiO2及PE-g-MAH的PPB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