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12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边缘计算(MEC)通过在无线网络边缘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来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然而,MEC的计算卸载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该文针对超密集组网(UDN)的MEC场景下的计算卸载,考虑系统总能耗,提出卸载决策和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采用坐标下降法制定了卸载决定的优化方案。同时,在满足用户时延约束下采用基于改进的匈牙利算法和贪婪算法来进行子信道分配。然后,将能耗最小化问题转化为功率最小化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凸优化问题得到用户最优的发送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卸载方案可以在满足用户不同时延的要求下最小化系统能耗,有效地提升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2.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IP骨干网上的IP QoS实现技术,论述了集成业务(IntServ)与差分业务(DiffServ)解决方案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相关的队列管理与排队机制。并结合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的最新发展,阐述了综合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与DiffServ技术体系端到端IP QoS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增强磁控溅射沉积Ti(Al)基纳米复合涂层在铸铝模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增强磁控溅射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了TiSiCN、TiSiCON、TiAlSiCN、TiAlSiCON纳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性能,主要讨论了Al、O元素对涂层的显微组织、表面能和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O元素的加入使涂层致密度降低、表面变得粗糙且产生了少量的柱状组织,但它的加入可以降低涂层的表面能;Al元素的加入能显著降低涂层的表面能,并能提高涂层的耐高温性能。这是因为涂层在高温下没有发生分解,且Al元素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涂层进一步氧化。低表面能、好的耐高温性能是便于铸铝模具脱模,延长其工作寿命最有效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不锈钢基体的抗固体颗粒冲蚀性能.方法 在不锈钢基体表面,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系统(PEMS),采用不同偏压工艺制备TiAlVSiCN纳米复合涂层.通过SEM、HRTEM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与组织,利用XRD、SA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与晶体结构,并通过划痕仪、纳米硬度计以及冲蚀试验机探究不同工艺涂层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5.
将弥散度概化为运移距离的渐进函数,并考虑土壤孔隙中存在的不动水体以及溶质的吸附和降解,建立了考虑弥散尺度效应的溶质运移两区模型(TRMS,Two-Region Model with Scale-dependent Dispersion),通过Laplace变换和de Hoog数值反演方法求得了模型的半解析解,并运用混合拉普拉斯变换有限差分法验证了半解析解的准确性。通过TRMS与弥散度为常数的两区模型(TRMC,Two-Region Model with Constant Dispersion)之间的比较,分析了弥散尺度效应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算术平均方法计算了TRMS的等效弥散度,最后应用TRMS和TRMC模拟了长度为1250cm的一维非均质土柱中的溶质运移过程。结果表明:TRMS的等效弥散度反映了弥散尺度效应的影响,可以近似作为区域弥散度的平均值,采用等效弥散度时,TRMC描述的穿透曲线与TRMS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TRMC的模拟结果与非均质长土柱的浓度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而TRMS的模拟精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模拟非均质长土柱中溶质的不规则运移过程,说明本文建立的TRMS能够较好地模拟非均质介质中溶质在较大尺度上的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水基压裂液开发非常规油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背景,总结了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的独特优势、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及其作业机制。全面分析了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的起源、超临界CO2压裂岩石起裂机制、缝内携砂规律、井筒流动与控制、压裂设备及现场试验等研究发展现状,得到了当前阻碍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针对超临界CO2压裂岩石起裂机制的研究多为现象性描述,未来应重视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给出定量评价方法;超临界CO2缝内携砂能力的研究除了加强增黏剂方向的攻关力度外,研发纳米纤维实现物理增黏、开发新型低密度支撑剂、提高施工设备技术参数等也是有益的工作。未来超临界CO2压裂技术将逐渐由直井单层压裂向水平井多级压裂发展并与连续油管拖动压裂相结合,逐渐满足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化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La2Cu04 δ试样在加热过程中氧的逸出及其对试样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a2Cu04 δ试样的电导率与其所逸出的氧分子数密切相关。未经电化学充氧、即间隙氧含量较低的试样,在673K和1073K附近有两个氧逸出过程,前者为间隙氧的逸出,其导致CuO2平面空穴载流子浓度的降低而使试样的电导率显著下降;后者系晶格中的氧逸出,使晶格中产生氧空位,但对试样电导率影响较小。经电化学充氧的间隙氧含量较高的试样,在533K和673K附近有两个脱氧过程,分别对应处于两种状态的间隙氧的逸出,两者均导致空穴载流子浓度的降低而使试样的电导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风机、光伏两种分布式电源出力在时间上具有互补的特征,利用储能装置功率双向流动的特点,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对现有的配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指标进行改进,以配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和运行经济性为目标研究微电网系统的定容选址问题。采用基于K-means++方法的多场景技术处理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问题,针对配电网不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出力特点,计算出风光储三种装置不同的最佳容量配置比例。对平衡优化器(equilibrium optimizer, EO)算法进行改进,利用Tent映射产生的混沌序列代替随机生成的初始种群,根据拥挤度和非支配排序实现多目标问题寻优。最后,在由三种地形组成的IEEE 33节点系统和PG&E-69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无线信道异常检测中,现有基于大尺度衰落建模的能量检测法简便、迅速,然而其在检测过程中忽略了阴影衰落的实时、随机变化的特性。马尔可夫模型在无线信道建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阴影衰落的动态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先验马尔可夫模型矩阵的相似度变化阈值,计算先验与实时马尔可夫模型矩阵相似度,检测阴影衰落的变化规律是否发生变化,实现无线信道环境的异常检测。该方法作为大尺度衰落建模能量检测法的补充,能够完善检测覆盖面,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多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斯白噪声入侵时,该方法可实现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