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电工技术   135篇
综合类   231篇
化学工业   155篇
金属工艺   46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141篇
矿业工程   331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63篇
石油天然气   138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6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0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In vitro digestion models are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changes, digestion and release of food components under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As compared to the in vivo digestion tests, the in vitro digestion reflects the digestion and utilisation of food after ingest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time consuming, inexpensive, reproducible and free from moral and ethical restriction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udies on the in vitro simulated digestion of polysaccharides conducted in the last 5 years and focused on the oral, gastric and intestinal digestion model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further testing of changes in the content, structure and active ingredients of polysaccharides before and after digestion.  相似文献   
2.
Liu  Song  Cui  Yuan-Zhen  Zou  Nian-Jun  Zhu  Wen-Hao  Zhang  Dong  Wu  Wei-Guo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2019,34(2):456-475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OACROSS loops are significant parts in many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hich are generally exploited pipeline/wave-front...  相似文献   
3.
徐建军 《煤炭技术》2020,39(1):128-130
为了提高碎软煤层条带瓦斯抽采效率和效果,基于目前地面瓦斯抽采主要采用垂直井或从式井的方式抽采效果差、效率低的现状,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论证了穿岩层压裂改造煤储层的可行性,提出了在目标煤层顶板岩层中钻水平井,并通过垂直向下射孔以及采用泵送桥塞分段进行压裂的方式进行地面瓦斯抽采。试验结果表明: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单井产量高、高稳产期更长、产量衰减更慢;有效水平井段控制区域内瓦斯下降均匀,更有利于进行条带瓦斯抽采;相同投资条件下,采用水平井的方式瓦斯抽采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更高。  相似文献   
4.
李星亮 《煤》2020,29(1):19-21
煤层开采打破了上覆岩层原有的平衡,必然引起岩层的移动、破断,导致应力场和裂隙场的改变,工作面出现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岩性和组合结构对工作面开采覆岩损害特征分布影响显著,一般岩性越坚硬,上覆岩层应力集中程度越高,采动裂隙越发育,矿压显现也越明显;坚硬岩层尤其是关键层对覆岩的破断运动起控制作用,覆岩破断发展到一定层位后软弱岩层往往是抑制覆岩破断进一步向上发展的关键。当工作面上覆岩层同时存在远近场关键层时,近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引起裂隙带范围内岩层的运动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而远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导致地表裂缝或台阶下沉,工作面压力急剧上升,有时甚至导致煤矿动压灾害,尤其是远近场关键层同步破断时动力现象更明显。通过地面钻孔使远场关键层提前破断是防止此类动力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西麓中生代构造反转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小松山断裂特征的再分析和对顺层断层特征的观察研究发现,发育于贺兰山北段西麓的小松山“推覆”构造实际上是一个滑覆构造。该区于晚侏罗世之后发生大规模构造反转,贺兰山沉积特征及玄武岩环境指示该区是一大陆裂谷斜坡,在中生代早中期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东西向挤压应力环境。滑覆面之下的三叠系—中上侏罗统的褶皱变形及顺层剪切是这种滑覆引起的局部构造变形,与鄂尔多斯地块西部发育的典型的东西向逆冲形成明显对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毅力 《微电子学》1993,23(5):1-10
MCM具有胜过PCB、LSI和一般HIC的诸多优点,正在逢勃发展,可望成为九十年代的代表性技术。本文从市场和技术两个方面评述MCM的发展潜力,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外MCM主要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态势,试图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复合乳化沥青的粘附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使用的阳离子乳化沥青粘附性试验方法难以有效评价复合乳化沥青粘附性,通过试验研究并综合考虑乳化沥青施工和路用实际情况,提出了乳化沥青水煮法试验方法和采用该方法检验复合乳化沥青粘附性时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 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 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 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相似文献   
9.
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爆发引起了公众对生物气溶胶的广泛关注。生物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气溶胶由于具有普通气溶胶的理化性质和本身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全球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生物气溶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样监测、消杀防护以及其环境与健康效应等方面,关于源特性研究相对滞后。基于此,聚焦大气中微生物的来源现状,综述了最近20年来生物气溶胶的自然源和人为源排放特性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影响源排放和输送过程的主要因素(如生物地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素等),探讨了当前生物气溶胶的各种源解析方法。最后,给出了生物气溶胶来源下一步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生物气溶胶的来源、输送与变化机理,更好地评估大气微生物污染水平与监控病原体的气溶胶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突发钠层(Sporadic Sodium Layer, NaS)是中高层大气金属层最为显著的一种现象,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突发E层(Sporadic E layer, ES)是等离子体密度异常增大的薄层,被认为与NaS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NaS及ES事件之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利用中国科学院“子午工程”2010~2018年合肥科大站宽带钠荧光共振激光雷达观测结果,并结合武汉左岭镇站数字测高仪及九峰站大气电场仪数据,分析大气电场倒转(即北向电场)对NaS以及ES事件的影响。在统计的91例NaS事件中,发生于大气电场倒转时的比例为20/91; 同时,在发生NaS事件的事例中,ES消失或中断的比例较大(14/20),表明ES可能以提供钠源的形式转化为NaS。此外,在分析武汉左岭镇站数字测高仪数据的同时进行概率统计,结果表明:当大气电场倒转时,ES临界频率减小甚至消失的概率较大(187/242),少数情况下可能造成临界频率增大甚至激发ES生成(55/242); ES虚高消失比例为179/242,ES不变比例为27/242,ES上升比例为23/242。综上所述,大气北向电场在一定程度上对ES事件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并对ES事件的发生高度有明显影响。最后,对一种与电场倒转相关的突发钠层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