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8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形退火的随机聚类算法。该方法通过在聚类过程中设置退火准则,并且将退火过程中的生成复合形部分引入随机化的复合形节点,从而在加速收敛的过程中实现了较低的算法复杂度。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的聚类效果好于传统的K-均值聚类方法,并且计算复杂度比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低。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现有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励磁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CC的双馈励磁控制器的实现方案;以PC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励磁控制器的核心控制器,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提岛了系统稳定性和系统的反应速度;通过搭建仿真实验系统,原动机采用15kW交流异步电机来模拟风机,双馈发电机采用绕线式感应电机,以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组合为双向变流器,加入PCC励磁控制器,进行起励、故障切除等的仿真实验,检测了在发电机转速发生变化和跨越同步转速的情况下励磁控制器的工作情况和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完全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低温等离子体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研究,考察了电气参数、场结构参数及铜绿微囊藻溶液液相体系因素等放电条件对其灭活规律的影响。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如丙酮提取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测定、扫描电镜(SEM)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验DBD低温等离子体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放电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灭活率有极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放电电压160 V,放电电流0.6 A,介质间距4 mm,溶液初始OD值0.2,pH值为弱碱性)放电时间5 min,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率可达90%以上。经DBD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处理后,藻液颜色由鲜绿色→淡绿色→浅黄色→无色,藻细胞的Chl-a含量大幅减少,光合作用能力被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受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藻细胞在放电处理前饱满、完整;而放电后的藻细胞细胞结构破坏严重,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仅存少量细胞残骸。放电处理后的藻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增大,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其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泄。DBD低温等离子体灭活铜绿微囊藻的过程中,藻毒素的含量随放电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在最佳放电条件下,放电5 min后,不仅完全降解了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藻毒素,去除率达100%,还对原有水体中的藻毒素进行了降解。上述实验结果表明,DBD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抑制藻细胞的增殖,造成藻细胞大量死亡,而且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决电站锅炉深度调峰过程中出现稳燃差、水动力不稳定、SCR入口烟温过低等问题,锅炉稳燃改造势在必行。  方法  文章以某660 MW火电机组锅炉灵活性改造为例,提出了两种有效的稳燃改造方案,分析了燃烧及制粉系统改造后对炉膛和NOx排放影响。  结果  两种改造方案均可提升锅炉超低负荷稳燃特性,燃烧及制粉系统改造后对炉膛和NOx排放影响小,在技术可靠性、施工难度及工作量等方面水平相当,相比之下方案一略优。  结论  两种改造方案经理论验证切实可行,可为同类型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控制系统是集控制、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该系统的复杂性给它的分析和设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火电厂典型热工系统为被控对象,构建了一个热工过程网络控制系统模型,利用Truetime工具箱,研究了网络传输速率、采样周期、数据丢包率、时延、扰动和通信模式6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仿真曲线和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是电网最为核心的设备,绕组变形是变压器主要的故障类型之一,频率响应分析法(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FR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绕组变形检测方法。为提高绕组变形分类诊断的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 PSO-SVM)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分类方法,采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取频率响应曲线的特征参量,并输入到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训练,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使其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的绕组故障类型。为证明文中方法在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方面的有效性,在一台特制模型变压器上进行了一系列故障模拟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支持向量模型表现出了极高的性能,并且,相比传统的网格搜索参数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可以显著提高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7.
申巍  高华  张鹏  左坤  田毅  杨文博  袁正康 《中国电力》2019,52(9):73-78,85
传统高温硫化(HTV)硅橡胶复合绝缘子以其优异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输电线路上。但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需要跨越强紫外辐射、强风沙以及鸟啄频发地区,而在这类气候恶劣地区极易造成传统HTV硅橡胶绝缘子外绝缘性能的下降以及材料的损伤。针对这一情况,采用耐紫外线、耐气候性能强,机械性能稳定的高聚物复合绝缘子与传统HTV硅橡胶绝缘子在紫外老化性能方面进行对比,旨在研究高聚物复合绝缘子在西北高原强紫外辐射地区的老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波紫外光(UVC)持续照射下,环氧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均远高于硅橡胶,具有更好的韧性,已达到防鸟啄和耐踩踏的目的,但憎水性相比较于硅橡胶材料仍略有不及,但仍满足户外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电力系统绝缘在线监测需求,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零磁通原理的精密小电流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重新设计传感器结构,进行硬件"零磁通"补偿,同时用动态平衡电子电路对其进行动态补偿,达到近似"零磁通"的效果.实际测试表明:该小电流传感器具有高精度(角差、比差分别在1.5'、千分之一以内)、高稳定度、调整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  相似文献   
9.
以国产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组运行参数基准值计算模型、机组运行参数经济性分析模型及耦合热力系统变工况模型,研究机组运行参数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电负荷特性及环境特性。结果表明,排汽压力对机组经济性影响最大,而主蒸汽参数、再热蒸汽参数偏低对机组经济性也有明显影响,并且与电负荷和环境温度具有明显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0.
树脂传递模塑(RTM)是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目前我国的RTM设备均从国外进口,其性能相差很大.主要针对实验室的RTM小型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了注射装置结构方案的对比,确定了适用于高性能环氧类树脂的RTM 注射装置的总体结构,根据杠杆机构的原理可精确控制各成分的配比比例.设计了成型用注射枪,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及干涉检验.该注射枪头部可以拆卸,停止注射时注射枪的注射口能够及时自动封住,防止材料外漏.该装置实用、可行,节省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