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71.
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特征及高产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应力是渗透率的重要控制因素,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最小主应力相对较小的区域,因此地应力特征对高产区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泌水盆地南部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机理,指出主应力差增大,渗透率呈指数形式急剧增高,而储层压力呈对数形式上升;试井地应力梯度尽管与渗透率、储层压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离散性较大。预测了3种有利的煤层气成藏类型,即大宁-潘庄-樊庄区带高主应力差-滞流封闭-浅埋型煤层气藏、沁水-郑庄-樊庄北和沁源-安泽区带中主应力差-缓流封闭-中埋型煤层气藏、郑庄北和沁源东-安泽东区带中主应力差-缓流封闭-深埋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72.
为解决司马矿厚表土薄基岩煤层的综放开采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基岩结构稳定性和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不变,黏土层是薄基岩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黏土层厚度越大则结构越稳定;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范围为15m,支承压力峰值点在工作面前方5~15m范围内,比厚基岩工作面小,基本顶来压断裂步距小,但工作面矿压显现明显;当黏土厚40m,基岩厚20m时两者可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结论在现场首采工作面的开采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3.
丁艳  袁隆基  宋正昶 《中州煤炭》2019,(5):10-13,17
搭建了低浓度瓦斯在碳化硅泡沫陶瓷内燃烧的实验台,研究了碳化硅泡沫陶瓷孔密度对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泡沫陶瓷孔密度对瓦斯燃烧温度的影响并非线性,也非单向,在10 PPI和40 PPI孔密度下均出现了反常分布,孔密度由10 PPI增加至20 PPI时,泡沫陶瓷中温度增加,增加至30 PPI时温度反而降低,40 PPI的泡沫陶瓷温度又高于30 PPI的;20 PPI的碳化硅泡沫陶瓷综合换热效果最好,燃烧室整体温度水平较高;同一流速下,4种孔密度的碳化硅泡沫陶瓷内的CO浓度都随当量比的增大而减小,而且当量比由0.50上升到0.55时,CO排放急剧减小;CO排放也与孔密度有关,但规律并不明显,大体上可以看出,20 PPI的碳化硅泡沫陶瓷对应的CO排放浓度在所测当量比范围内普遍偏低,而10 PPI的碳化硅泡沫陶瓷对应的CO排放浓度略高;NO的排放规律与CO相反,NO的排放浓度随当量比的增大而不断增加,NOx的排放趋势和NO的排放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74.
岩体隧道开挖过程中所获得的节理相关信息的迅速程度、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借助于三维岩体不接触测量技术,快速获取一系列真实描述岩体宏观结构的数字图像,提取节理几何形态空间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岩体模型空间分析系统 GeoSMA-3D ,快速识别关键块体;并运用三维离散元程序 3DEC 及其内嵌 FISH 语言建立模型,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研究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岩体的运动形式和垮落形态,记录并且分析开挖推进过程岩体变形塌落全过程,最后尝试将数值计算结果来反馈分析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75.
把工作面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值和计算机模拟的工作面单产数值关联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王庄矿能综合反映人-设备-环境3种因素影响的单产预测模型,并对王庄煤矿待开采的工作面进行了科学合理地单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和计算机模拟关联预测模型对于预测工作面单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结论对于王庄矿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掘接替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王庄矿在边角煤开采等方面的辅助生产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为充分利用乌兰煤矿瓦斯资源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提出将保护层开采区域的高浓度瓦斯和井口抽放井下的低浓度瓦斯(6%)进行混合配气,达到8%~15%的爆炸界限,采用低浓度燃气发电机组,实现爆炸式瓦斯发电,提高瓦斯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78.
编制背景     
对<低层冷弯薄壁型钢建筑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墙体在受力蒙皮作用下的抗剪取值和有关抗震计算规定作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79.
煤自燃过程中自氧化加速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静态耗氧实验、热分析实验及红外光谱实验结果,结合煤低温氧化阶段的宏观耗氧放热规律及微观活性基团含量变化,对煤的化学动力自氧化加速温度进行了探讨。基于静态耗氧实验结果所得的活化能变化规律显示,随温度升高,煤氧复合的活化能逐渐减小,较高温度时出现负活化能,标志着煤氧复合反应进入自发反应阶段;利用补偿效应推导了等动力学温度点T iso的计算公式,得到实验煤样的T iso为127 ℃。在T iso附近,煤中还原性强的基团急剧减少而含氧基团快速增加;另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实验结果计算得到在T iso附近活化能达到最低。微观结构变化和宏观放热特征证实了计算所得T iso与煤自氧化加速点的相关性,认为可将等动力学温度点T iso视为煤从低温缓慢氧化进入自活化反应阶段的临界点,即自氧化加速温度点。  相似文献   
80.
陈勇  桂兵  赵慧杰  蔡辉  马志锋  熊洪恩 《中州煤炭》2021,(3):138-142,147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改进防突治理工艺,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释放人力资源,研究了煤矿智能打钻造穴一体化技术。以某煤矿具体巷道为例,分析了智能钻冲一体化成套装备,主要为自动化控制打钻车和自动化控制钻杆车,并对比分析了智能打钻造穴一体化装备与普通打钻造穴设备的平均钻进速度、平均扩充速度等指标。研究表明,引入自动化施工设备来代替原始设备,配套使用智能水力冲孔造穴来提高防突治理效率,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降低人力资源输出和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工人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