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8篇
  免费   1636篇
  国内免费   444篇
电工技术   1568篇
综合类   781篇
化学工业   2446篇
金属工艺   388篇
机械仪表   707篇
建筑科学   262篇
矿业工程   110篇
能源动力   5731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152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武器工业   281篇
无线电   3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03篇
冶金工业   173篇
原子能技术   372篇
自动化技术   67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916篇
  2022年   831篇
  2021年   824篇
  2020年   1236篇
  2019年   1026篇
  2018年   570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783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983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4篇
  195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Co-SiC core-shell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vealed that Co-SiC core-shell powders were of nearly sphere-like shape and were about 0.3 pa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showed that the cobalt powder was hexagonal crystallite. The complex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 complex permeability of Co-SiC core-shell powders-paraffin wax composite were measured by the rectangle wavegnide method. It showed that the dielectric loss was less than 0.1 and the magnetic loss was about 0.2 in 8.2-12.4 GHz for prepared Co-SiC core-shell comoosite oowders.  相似文献   
62.
对某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余热利用和抽汽的整体优化。余热利用方式选择两种:方案1,低压回热加热器之间引入低温烟水换热器;方案2,采用空气预热器分级布置,在水侧高温烟水换热器与1~#高压加热器并联在烟气侧高温烟水换热器与高温空气预热器并联,出口烟气汇合后进入低温空气预热器。结果表明,机组在余热利用后对最佳抽汽口位置有很大影响;采用方案2整体优化后发电功率增加最明显,可以使机组发电功率增大21 170 kW,发电效率比单独优化提升明显。此外,研究表明,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时需要余热和回热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63.
为预测湿法脱硫系统(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FGD)浆液温度,提出湿烟气绝热饱和温度的概念,推导浆液温度与入口烟气温度及含湿量的函数关系。基于预测的浆液温度,建立脱硫塔内液滴运动、热质传递及压差分布一维耦合数学模型;分析脱硫系统三维不均匀性对于模型准确度的影响;用龙格-库塔法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探讨脱硫塔内主要运行变量(浆液颗粒直径、烟气入口温度及液气比)对传热传质的影响,获得相关参数的一维分布规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别进行现场测试和物模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的浆液温度与现场实测温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大相对误差为4.56%;浆液颗粒直径是影响传热传质的主要因素;颗粒在下降过程中速度迅速衰减,并趋向于最终不变值;烟气温度沿塔高呈指数规律分布。与模型预测温度及压力相比,物模试验温度分布与压力分布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72%和6.46%。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脱硫塔的设计、运行及SO2的传质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常规烟囱内筒的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角区的分布、流动压降的分布,以及横截面积和侧面积对流动阻力的影响。针对半圆形内筒压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弧弓形内筒,可有效结合圆形内筒和半圆形内筒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横截面积小且流动压降低的特点。研究表明,当内筒横截面积相同时,优弧弓形内筒的压降小于半圆形内筒,略大于圆形内筒的压降。为确保与圆形内筒具有相同压降,半圆形内筒应增大横截面积约5%,而优弧弓形内筒应增大横截面积约3%。该结果可为电厂烟囱内筒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主要介绍换热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对不同结构换热器的产生及典型应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微结构换热器和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及其为了实现强化传热所开展的相关几何参数优化和结构改进的发展工作。分析现有换热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限制,总结换热器结构更新的具体建议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
刘广林  徐进良 《现代电力》2021,38(4):386-391
相对于燃煤水蒸汽发电机组,高参数燃煤CO2发电系统在效率、体积及选材方面都是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型发电系统。对燃煤CO2发电系统中压缩冷却流程进行优化研究,以压缩机总耗功和系统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EES软件模拟分析。首先分析常规燃煤CO2发电系统中压缩机部分耗功及压缩机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依据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优化系统。结果表明:压缩机总耗功随着低压压比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即低压压缩机存在最佳低压压比,当主蒸汽参数为30MPa/600 ℃时,最佳低压压比为1.66,系统效率为44.1%;低压压缩机出口温度随低压压比增加而增大,而高压压缩机出口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优化压缩冷却流程,得到系统效率提高且随低压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比增大而增加,当低压压缩机入口温度为160 ℃时,系统效率为46.2%,最佳压比为1.325。  相似文献   
67.
Wang  ZhiMing  Xu  Chao  Wang  XueYe  Liao  ZhiRong  Du  XiaoZe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2021,64(7):1555-1566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A three-dimensional, non-isothermal, two-phase model for a PEM water electrolysis cell (PEMEC) i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相似文献   
68.
建立了以一维无限深势阱中极端相对论粒子为工质的不可逆量子斯特林热泵循环模型。考虑高低温热源之间的热漏,导出了循环的性能系数与无量纲泵热率的表达式。分析了循环性能与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热泵的性能系数与无量纲泵热率都随粒子在状态1进处于激收态上的占有几度单调递减,性能系数与无量纲泵热率都是势阱宽度比的凸单调函数。无量纲泵热率关于性能系数的关系曲线为回原点的扭叶型,并确定了该不可逆量子斯特林热泵的最优运行区间。  相似文献   
69.
由于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会造成T接塔在按照直线塔标准进行设计时塔头横担间距过大,电气安全余量过多,经济性不足。因此为T接塔的塔头电气安全余量,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以实际工程中的某110 kV双回T接塔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分析了T接塔两侧、带电作业工作点以及地面上1.5m处电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10kV双回T接塔在缩短横担间距后,T接塔的电场分布得到明显改善且均满足电气安全要求。在相对主线路方向电场更强且分布不均匀的T接线路侧,电场强度得到明显改善。T接塔塔头横担间距存在电气安全余量,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0.
In the chemical looping with oxygen uncoupling (CLOU) process,CuO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due to the high oxygen carrier capacity and exothermic reaction in fuel reactor but limited by the low melting point.The combustion rate of carbon is faster than the decoupling rate of oxygen carrier (OC).Hence,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and rapid oxygen release rate of CuO modified by three different or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kinetics analysis of oxygen decoupling with Cu-based oxygen carriers was also evaluated.Results showed that CuO modified by chrysolite had faster oxygen release rate than that of CuO.Limestone showed obviou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oxidization process.The selected OCs could keep stable in at least 20 cycles,for about 1200 min.Shrinking core model (SCM) fitted well for the decoupling proces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123-1223 K.Reduction rate kinetic information may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looping with oxygen uncoupling (CLOU) technologies during reactor design and process modeling.Ternary doped copper oxide with chrysolite and limestone could improve the reactivity of CuO in decoupling and coupling process and also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