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7篇
轻工业   57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01.
为了克服稀疏表示中冗余字典分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字典优化的稀疏表示算法。该算法制定了新的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判别规则,采用了基于冗余字典内基元类内平均欧式距离最小以及类间平均欧式距离最大的字典优化方法,形成优化字典进行特征稀疏表示。将该算法应用于视频镜头的稀疏表示特征提取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后的字典进行视频镜头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其识别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DSI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对DSI装置的受力机理及变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DSI装置的原点指向恢复力模型(OO恢复力模型).此外,对典型DSI装置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特征,并利用试验结果对OO恢复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OO恢复力模型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摩擦力对其恢复力特性影响较大;往复荷载试验工况下,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加载频率对其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动荷载幅值和加载预压位移的大小对其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动荷载幅值的增加,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度逐渐减小,因加、卸载刚度不同呈明显不对称性形状;随着加载预压位移的增大,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趋于饱满,其耗能能力逐渐增强.OO恢复力模型能够有效模拟DSI装置的力学行为,利用OO恢复力模型计算的DSI装置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8%之内.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集中式状态估计方法的数据通信与存储任务重、计算量大,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状态估计需求。在计及系统状态估计非线性的基础上,将电力系统划分为若干个不重叠的子区域,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状态估计方程进行解耦,建立电力系统多区域非线性状态估计模型。基于一致性理论建立全分布式状态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无需状态估计控制中心,只需各子区域交换一致性变量和边界节点的状态变量信息,各子区域便可平行独立地计算本地状态变量估计值,较集中式状态估计均衡了通信及计算负担。IEEE 14节点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分布式状态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在风电接入的背景下,为了获得相对稳定同时满足风电波动时电压控制要求的合理分区,在牛顿-拉夫逊法中雅可比矩阵的基础上,采用逐次递归方法得到系统的全维灵敏度矩阵,通过建立全维空间电气距离矩阵反映系统所有节点间电气耦合关系的强弱;采用基于各潮流状态下风电概率模型和各节点电压值的电气距离矩阵修正系数,建立表征风电波动导致系统潮流状态动态变化的量化关系式,以修正后的各潮流状态下电气距离矩阵之和为分区依据,采用凝聚层次聚类方法进行全网分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修正后的电气距离矩阵进行降维,快速准确地得到系统分区数,以区域耦合度和区域无功平衡度2个指标对分区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对改进的IEEE 39和IEEE 11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分区方法能够有效地满足风电接入下获得稳定电网分区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5.
融合“互联网+”的能源互联系统成为新型城镇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充分考虑城镇资源禀赋与区域供用能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地规划能源互联方式,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由理论转化为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进行简要介绍,提出了能源互联系统的基本架构。其次,介绍了能源站、能源网络以及站-网联合系统的建模方法。基于此,从多能负荷预测开始,介绍了能源站、能源网络以及能源互联系统联合规划模型、求解方法,分析了不同规划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使污水周期性地往复流过水平潜流湿地而构成往复流人工湿地,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能.对两块大小、填料、植物都完全相同的往复流湿地和单向流湿地进行了历时为8个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运行条件下,两种人工湿地对COD、SS的去除率大致相当,分别为76.3%和97.1%;往复流人工湿地对TP、TN、NH3-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向流湿地,其对TP、TN、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76.3%、41.7%、35.6%,而单向流湿地的只有65.2%、27.6%、16.9%.  相似文献   
107.
Hydrophilic graphene nanosheets were rapidly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with poly(sodium 4-styrene sulfonate) and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by hydrazine hydrate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Organophilic graphene nanosheet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with octadecylamine and reduction by hydroquinone through a reflux proces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e attachment of organic molecules to the graphene nanosheets to achieve hydrophilic and organophilic affinity.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graphene nanosheets was maintained intact after chemical functionalisation.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进一步发挥电子追溯系统在食用油生产企业中的作用,对基于自动标识与数据采集(AIDC)技术、二维码形式的电子追溯系统监控食用油生产加工行业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流通和销售环节进行综述,并对电子追溯系统在企业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电子追溯系统企业能及时了解物料消耗、生产、订单完成情况等重要信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子追溯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得产品的完整信息,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对食用油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电子追溯系统在企业实际运行中还存在部分问题(信息兼容性、信息安全等),食用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统一的信息存储数据库,以更好地服务企业与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图像目标识别领域中识别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利用并联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来提取SAR图像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ELU激活函数代替常规的ReLU激活函数,建立与二次代价函数相结合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次采用均方根支柱(root mean square Prop,RMSProp)与Nesterov动量结合的优化算法执行代价函数参数迭代更新的任务,利用Nesterov引入动量改变梯度,从两方面改进更新方式,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与精度.通过对美国国防研究规划局(DARPA)和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共同推出的MSTAR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能充分提取出SAR图像中各类目标所蕴含的信息,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是一种有效的目标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110.
该研究采用缓冲液浸提法提取牛蒡根蛋白(Burdock Root Protein,BRP),并制备载泥鳅降压肽丙氨酸-组氨酸-亮氨酸-亮氨酸(Ala-His-Leu-Leu,AHLL)的牛蒡根蛋白纳米颗粒(Burdock Root Protei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Loach Antihypertensive Peptide,BANPs)。BRP与AHLL通过自组装形成BANPs,采用扫描电镜、荧光与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对BANPs的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对BANPs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pH值5.0时,BANPs粒径较小(231.47 nm),带负电荷(-19.10 mV),BRP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与AHLL分子结合。随着BRP与AHLL质量浓度的增加,当BRP为8 mg/mL,AHLL为200 μg/mL时,BRP对AHLL的包封率提高到77.28%,载药量提高到23.90%。在60~100 ℃范围内,BANPs的温度稳定性较高,与游离AHLL相比降解率低至46.90%;在pH值4.0~8.0范围内BANPs的pH稳定性较高,与游离AHLL相比降解率低至33.16%。该研究表明,BRP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保护AHLL免受pH值和热降解的影响,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纳米递送系统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