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7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278篇
电工技术   310篇
综合类   450篇
化学工业   332篇
金属工艺   410篇
机械仪表   369篇
建筑科学   1013篇
矿业工程   609篇
能源动力   139篇
轻工业   169篇
水利工程   267篇
石油天然气   227篇
武器工业   29篇
无线电   5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9篇
冶金工业   195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33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双馈直线电机(DFLM)以其推力密度大、响应速度快、可控性能良好及可实现无接触能量传递的优势,有望在未来高速轨道交通的直线牵引中发挥作用.结合DFLM的结构特点和经典旋转电机设计公式,设计了长定子DFLM的主要电磁参数,并建立了DFLM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电机不等极距抑制推力波动、定子单匝线圈降低端电压等方法,对电机推力和感应电动势等特性进行了分析与优化,最终使优化过的设计方案满足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双孔爆破时炮孔间距和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过程中爆破损伤的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建立了多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损伤云图研究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通过自定义变量—有效损伤率的变化探究炮孔周围岩石损伤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加,岩石有效损伤率逐渐递减,相同截面处的有效损伤率在炮孔间距最小的方案中最大,相邻炮孔间的爆破能量叠加作用随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合适的炮孔间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爆破效果;岩石有效损伤率随着自由面到炮孔中心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破能量倾向于向自由面方向传播,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能量分布的影响随自由面与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双孔爆破能量的传递法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TEM,研究了全层状TiAl合金的层片间距的影响因素及与各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全层状TiAl合金的层片间距与冷却速度和合金中铝含量有关,层片间距与冷却速度呈反比关系,并随着合金中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以层片生长的台阶机制为基础,推导出了全层状TiAl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层片间距的数学表达式,推导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4.
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原子数为13~1 055的铜纳米团簇.结果表明:随着尺寸的减小,铜纳米团簇的结构发生晶体→非晶→晶体→非晶→晶体→非晶的转变.团簇平均原子结合能随着尺寸的减小而减小,且只依赖于短程有序,这说明了团簇平均原子结合能一般不能够作为非晶与密堆结构晶体转变的判据.平均原子间距不但依赖于团簇的尺寸,且对团簇结构的变化敏感,可以作为非晶与密堆结构晶体转变的一个判据.对偶分布函数的研究表明,大尺寸团簇的内部和表层原子结构都表现出晶格收缩效应,且不同于相应块体晶格,这表明了目前文献中关于团簇的块体加表面模型与壳核模型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5.
不等厚板经过渡削薄处理后的对接焊缝,由于厚度的不均匀,射线穿透时的衰减不一样,对射线检测带来很大的麻烦。常用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在定位和定级方面比较困难,本文给出利用现在先进的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准确探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以磷矿料浆为介质,分别测量了流体穿过单个孔板和连续穿过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相同孔板产生的轴对称射流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存在一临界雷诺数Re0,对同一物系,Re0随喷孔长径比增加而减小.当雷诺数Re小于或等于Re0时,射流长度和宽度随Re增加而增加;当Re大于Re0时,射流长度和宽度几乎不变.根据因次分析结果,采用多元线性拟合得到了射流长度和宽度与喷孔出口流速、孔径、孔长和挡板间距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47.
在非等间距灰色模型GM(1,1)中α增加ω,建立改进的非等间距灰色模型IGM(1,1)。该模型在已知数据中预测,调节ω,使得该模型历史数据预测值和历史数据的平均误差率达到事先给定的精度。通过实证分析,非等间距IGM(1,1)模型较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因此用非等间距IGM(1,1)模型对气井生产动态进行预测,可以比非等间距GM(1,1)模型更准确的了解气井未来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8.
喷混凝土拱肋是加固软弱围岩的一种有效支护形式,其间距主要根据经验确定,可能偏大或偏小。为了揭示拱肋间距对加筋拱肋加固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FLAC3D软件对施工期某地下厂房交通洞软弱围岩在拱肋间距分别在1.0―5.0m之间变化情况下变形、应力和屈服区等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拱肋间距越大,围岩变形、顶拱最大主压应力和塑性屈服区越大,拱肋承受荷载越大;且拱肋间距介于2.0―3.0m时,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和拱肋支护潜力,围岩变形稳定满足要求,支护成本最低。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确定喷混凝土拱肋合理间距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了达到热废水排放过程中热水快速稀释的目的,采用Fluent中Realizable k-ε模型基于SIMPLEC算法,研究了热射流过程中,射流孔间距、初始流速对射流流场、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射流孔间距的增大,第1孔射流对第2孔射流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且第2孔射流的弯曲程度随之增加;射流与横流作用促使反向涡对的产生,加快了热水与环境水体的掺混度,横断面温度场出现"肾形"分布;当相对孔间距相同时,随着射流初始流速的增加,第1、2孔射流温度衰减速率随之增大;射流初始流速相同时,射流孔间距的增加对第1孔射流轴线温度稀释度影响较小,对第2孔射流的轴线温度稀释度影响相对复杂;S/D=2时,增大热射流的初始流速,为本研究中热水快速稀释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0.
避免工件干涉实用设计推算何朝旭(南京震晨涂装设备有限公司,210029)吊挂输送是大批量涂装生产最常见的工件输送方式。在设计涂装输送线时,合理确定吊挂间距,是保证涂装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尽可能简化计算,在研究挂件输送时,不妨建立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