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2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电工技术   453篇
综合类   210篇
化学工业   116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195篇
建筑科学   210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142篇
轻工业   109篇
水利工程   339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2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80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信息系统不仅面临着外部攻击的威胁,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系统内部的威胁。本文针对系统内部攻击,首先对信息系统的内部威胁和内部攻击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基于用户操作行为的一般规律,提出几种检测模型,通过对比检测结果找出检测效果好的检测模型。基于SEA公开数据集,采用词袋、TF-IDF、词汇表以及N-Gram几种方法进行特征提取,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检测模型,包括XGBoost算法、隐式马尔可夫和多层感知机(MLP)。结果显示:测试样本采用词袋+N-Gram特征模型和XGBoost学习算法的精确率和召回率较高,检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2.
针对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收敛较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IPSO-ELM)算法的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来实现两种参数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的自适应调整,使PSO初期搜索范围大、速度高,后期收敛能力强、稳定。其次,针对PSO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粒子停滞扰动策略,将陷入局部最优的粒子重新引导至全局最优飞行。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既保证了全局寻优的能力,又对局部搜索能力有所增强。最后,将IPSO与极限学习机(ELM)结合来优化ELM的初始权值及阈值。与ELM相比,结合IPSO的ELM的预测精度提高了44.25%。实验结果表明,与PSO-ELM相比,IPSO-ELM的预测结果拟合度可达到0.99,收敛速度提升了47.43%。所提算法在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53.
针对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跌倒检测存在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无法兼得的问题,提出一种阈值和极端随机树融合的实时跌倒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可穿戴设备只需计算阈值量,无需确保跌倒检测的准确率,从而减少了计算量;同时,上位机利用极端随机树算法确保了跌倒检测的准确率。可穿戴设备通过阈值的方法过滤了大部分日常动作,因此减少了上位机检测的动作数据量。这样一来所提方法既满足了跌倒检测的高准确率,又满足了实时性。另外,为了降低跌倒检测的假阳性率,可穿戴设备融合了姿态角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上位机中加入了反馈机制。当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时,通过上位机将检测错误的样本加入非跌倒数据集中进行再训练,模型经过这样的不断学习会生成适合个人的报警模型,且这种反馈机制为降低跌倒检测的假阳性率提供了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在1 259个测试样本中,所提方法具有平均99.7%的准确率,最低0.08%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54.
针对背景杂波干扰、目标外观形变导致的跟踪精度差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极限学习机和改进烟花算法的混合式目标跟踪技术(OSELM-FWA).该技术在提取图片特征信息时,为了剔除冗余信息、保留边缘轮廓处的颜色信息,提出梯度稀疏矩阵作为特征信息提取工具来提取图片的颜色特征信息;同时为了提高运动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烟花算法来生成候选目标样本,该算法不同于传统烟花算法采用固定不变的常量作为爆炸半径参数,而是在其基础上加入目标的运动速率量来调整烟花半径参量,而且为了控制烟花的多样性,该算法还根据烟花置信度方差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烟花的变异概率,将烟花的多样性维持在最优范围内;另外为了及时地更新目标外观模型,利用目标的置信度变化率来调整更新样本数目,随后运用在线极限学习机增量的学习相应数量的目标信息.最后,论文将该跟踪技术在标准数据集OTB上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得到该跟踪技术在处理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跟踪问题时,不仅兼顾跟踪的实时性而且拥有较高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55.
火焰探测是火灾探测和监测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提出了船舶火灾探测中火焰的动态和纹理分析方法。火焰最初是根据多尺度颜色空间中的颜色强度分割的,称为候选火焰区域。从候选火焰区域中提取动态和纹理特征,通过混合纹理描述符获得混合纹理特征。结合动态特征,得到了动态混合纹理特征。最后,利用极值学习机分类器,根据提取的动态和纹理特征,将候选火焰区域划分为真实火焰或非火焰区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火灾探测技术有较好的识别率,可有效降低误检。  相似文献   
56.
基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提供的CMFD资料,研究者对中国地区近40年来的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2018年间我国年均降水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且未来几年持续增加的可能性极大;近40年来我国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比例大体稳定,但有微弱下降趋势;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近5年来降水量增加显著;西南、西北及东北等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下降明显;华东和华南等地区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及强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7.
通过甘肃近50 a暴雨洪水与已知世界最大暴雨洪水及其外包线的对比,分析甘肃暴雨洪水极端值的量级特性,探讨甘肃暴雨洪水成因及时空分布,研究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历时小于1 h的局地暴雨可达到或超过世界最大外包线;流域面积小于30 km~2的小面积洪水量级可达到或超过世界最大外包线,大流域洪水量级与世界最大外包线相差较大,造成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暴雨洪水在7月和8月发生的频率均超过70%,"七下八上"是甘肃境内洪水的高发期;从暴雨洪水分布区域看,东南部流域发生的频率大,河西内陆河流域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8.
全球变暖和剧烈的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非平稳性,极端高温等气候事件日益频繁,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分别利用1960—2012年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的年日最高气温和74种逐月大气环流指数分析流域内极端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珠江流域年日最高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2002年前后发生显著突变,变化周期为4.8 a,且存在2.0~5.8 a的振荡周期;②流域极端高温呈现出从西部向东部递增的特点,其中东部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③对珠江流域极端高温具有重要驱动作用的4个指数分别为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以及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而北半球副高北界位置指数和亚洲纬向环流指数的相对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59.
利用云南高原岩溶区9个气象站1960-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等技术方法,探讨了云南高原岩溶区极端降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高原岩溶区1960-2017年各极端降水指数中,CDD、RX1day、RX5day、SDII主要呈缓慢的上升趋势,CWD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RCPTOT整体减少趋势不显著;1960-2017年间仅有CDD和PRCPTOT发生了显著突变,突变年份分别为2006年以及2000年,其余4个指数CWD、RX1day、RX5day、SDII无明显突变现象;各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性震荡较为明显,CDD、CWD、RX1day、RX5day分别存在28~30a、26~30a、27~30a、27~30a的主周期,SDII与PRCPTOT在27~30a时间尺度上周期最为明显;1960-2017年云南高原岩溶区各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除CDD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递增趋势外,其余5个指数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相反趋势;1960-2017年间,CDD、CWD、RX1day、RX5day以及SDII均与PRCPTOT呈一致的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8以上。极端降水的这些变化可为未来岩溶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为找出辽宁省干旱的基本规律,并找出适用于辽宁省干旱预测的标准模型,基于该区域沈阳、锦州、开原、叶柏寿、瓦房店、宽甸、岫岩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计算不同站点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并基于极限学习机模型、M5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共3种机器学习模型,建立辽宁省干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辽宁省多年干旱程度逐年降低,且当地在春季和冬季的干旱严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干旱现象,极限学习机模型在模拟预测干旱中表现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