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1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电工技术   72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850篇
金属工艺   177篇
机械仪表   55篇
建筑科学   1338篇
矿业工程   57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83篇
水利工程   143篇
石油天然气   12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5篇
冶金工业   119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粒子发灰现象,从原料、聚合和脱挥单元分析了原因,并采取了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原料苯乙烯的含氧储存环境、聚丁二烯橡胶(BR)中挥发分及氯离子含量高是导致产品粒子发灰的主要原因;将苯乙烯存储由有氧环境改为氮气环境,严格控制 BR 中挥发分质量分数小于 0.5%,且优选线型低顺式BR,可有效降低 HIPS 产品粒子发灰的几率。  相似文献   
52.
从腐蚀磨损速率、钝化膜承载能力以及点蚀与腐蚀磨损的关系等方面,研究Cl对不锈钢在H2SO4溶液中轻载下的腐蚀磨损行为的影响,在自然电位下,Cl对腐蚀磨损存在一临界载荷,低于此载荷腐蚀磨损速率略有降低:高于此载荷,腐蚀磨损率增加,轻载下磨痕内的点蚀坑较多而深,高载下点蚀坑少且浅,在钝化区,Cl将降低钝化膜的承载能力,使腐蚀磨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3.
嘉兴发电厂二期工程化学补给水系统两套板框式316不锈钢加热器在短时间内相继损坏失效,在对换热器运行条件、失效宏观特征、腐蚀产物特征和材料化学成分的分析后,得出了应力腐蚀破裂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4.
从腐蚀磨损速率、钝化膜承载能力以及点蚀与腐蚀磨损的关系等方面,研究Cl^-对不锈钢在H2SO4溶液中轻载下的腐蚀磨损行为的影响,在自然电位下,Cl^-对腐蚀椅损存在一临界载荷,低于此载荷腐蚀磨损速率略有降低,高于此载荷,腐蚀磨损率增加,轻载下磨痕内的点蚀坑较多而深,高载下点蚀坑少且浅,在钝化区,Cl^-将降低钝化膜的承载能力,使腐蚀磨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5.
不锈钢换热器失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化学分析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等方法,对换热器 盘管孔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晶间腐蚀、氯离子腐蚀以及温差腐蚀是盘管穿孔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6.
采用外加恒电位下腐蚀电流-温度扫描方法研究了在0.5%Cl^-溶液中,SO4^2-浓度对316不锈钢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4^2-浓度的增加,钝化电流增加,开路电位降低.当SO4^2-浓度低于0.42%时,316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比不存在SO4^2-时的临界点蚀温度低;当SO4^2-浓度大于0.42%时,临界点蚀温度比不存在SO4^2-时的临界点蚀温度高.从离子竞争吸附的角度进行分析,对SO4^2-加速与抑制点蚀两种作用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7.
采用微电流电解技术对模拟游泳池水中的尿素进行降解处理,探索了电解对尿素的去除机理,研究了电流密度和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电解去除尿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钌钛和不锈钢分别做阳极和阴极材料,当水溶液中有较高浓度的氯离子存在时,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氯使得尿素被氧化,尿素降解产物中无氨氮、氯胺等二次污染物,尿素极有可能通过电解生成了N2等气体挥发到空气中。电流密度和氯离子浓度对尿素的去除效率有很大影响,随着电流密度和氯离子浓度的增加,尿素去除效率逐渐上升。在500 mg/L的氯离子浓度条件下,电流密度为12 m A/cm2时,电解处理30 min时尿素去除率可达99.5%。将微电流电解技术应用于游泳池水中的尿素去除,无需添加电解质,即能达到较高的尿素去除效果,采用该技术对游泳池水中的尿素进行降解去除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58.
陈楚鹏  吴立彬 《人民珠江》2011,32(Z1):62-64
研究了在相同外加剂、粉煤灰掺量比下,不同胶凝材料总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配合比设计应从其强度,胶凝材料用量,以及选择具有减水、引气、密实、抗渗的外加剂等多方面考虑,以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提高其密实度,从而提高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59.
燃煤电厂末端废水中高浓度的氯离子是制约废水回用和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法、蒸发结晶,以及新兴的零排放技术如烟道蒸发技术,都不能有效地解决高氯带来的负面问题,甚至因为氯含量过高使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此,提出电解制氯技术耦合已有的废水处理方法处理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并总结了现阶段电催化析氯反应的机理及电极材料研究进展;从电解制氯原理角度剖析了影响电解脱硫废水工艺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包括宏观电解条件的调控,工艺流程的选择;并分析了燃煤电厂末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F–、硬度离子以及重金属离子对电解的影响;认为随着析氯反应机理的不断完善,电解制氯技术的技术可行性不断提高的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如何减缓极板结垢倾向,降低其他离子对电解的不利影响,以及优化界面反应过程等还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脱硫浆液氯离子质量浓度一直是电厂脱硫系统的重要控制对象,实验测量浆液氯离子质量浓度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无法实时测量。根据浆液排出泵启停情况及电厂DCS监测数据,基于传统物料衡算模型及迭代算法,建立了脱硫浆液氯离子质量浓度计算模型,并根据机组实际运行工况模拟计算浆液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平均误差为4.44%,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随后,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该机组氯迁移情况,并针对吸收塔氯的来源和去向两个角度进行情景分析,给出了优化运行建议。本模型能够实现吸收塔浆液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实时模拟,对电厂脱硫系统适时补水排污,减少脱硫废水排放量,保证脱硫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