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电工技术   829篇
综合类   150篇
化学工业   367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77篇
建筑科学   63篇
矿业工程   54篇
能源动力   53篇
轻工业   124篇
水利工程   256篇
石油天然气   74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8篇
冶金工业   65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8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91.
CLL谐振变换器谐振网络电路参数的设计关系到变换器性能的好坏。基于基波近似法,并结合特征阻抗分析方法,提出一种CLL谐振变换器谐振网络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CLL谐振变换器的直流增益特性、谐振网络电流有效值和谐振电容电压应力,同时采用特征阻抗分析方法给出了实现开关管软开关的限制条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2.
单相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是一种新型的多电平拓扑,输出与子模块数相关的多电平波形。MMC具有高度模块化、易扩展、输出波形好等特点,在中高压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单相MMC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对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与环流抑制进行协同控制;利用载波移相脉宽调制(CPSSPWM)技术,等效提高了开关器件的频率,从而降低其损耗。最后用Matlab/Simulink对单相MMC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调制策略和控制策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
在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中,一般采用PQ下垂控制。传统的PQ下垂控制是基于理想模型,每个逆变模块的参数完全一致。然而在实际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各个逆变模块的电路参数往往无法完全一致,致使模块之间出现环流。为解决该问题,将虚拟阻抗的概念应用于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研究表明,采用虚拟阻抗可以有效解决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因为组件和电路参数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减小系统环流和改善系统均流。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4.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环流抑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结构特点带来了内部环流问题,这将直接影响MMC的系统损耗和内部运行特性。最近几年中,关于MMC环流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概述了MMC环流理论分析的进展,在讨论相应的环流控制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综述了前沿的环流抑制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共直流母线的逆变器的并联会产生零序环流,导致逆变器三相电流不平衡、输出电流失真、系统损耗增加等问题。针对逆变器的并联零序环流问题,文中基于逆变器并联的零序环流等效模型,分析了逆变器的并联零序环流产生机理、组成成分。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有效零矢量脉宽调制和比例—谐振(PR)控制的逆变器并联零序环流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利用非零矢量来替换零矢量,以减少高频零序环流,通过采用PR控制的零序电流闭环控制以抑制低频零序环流。该策略具有直流电压利用率高、零序环流小的优点。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混合管出口宽高比以及混合管出口掺混距离对红外抑制器整体气动性能和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得到如下结论:相对于椭圆出口的混合管,矩形出口混合管的引射系数显著增加,且垂直方向3~5 m红外辐射强度峰值降低10.7%;随着矩形出口宽高比从2.2增大到4.6,抑制器总引射系数增大,而总压恢复系数几乎不变;延长混合管出口掺混距离,有助于提高抑制器引射能力,且压力损失几乎没有增加;无论是增加混合管出口宽高比还是增加出口掺混距离,红外抑制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3~5 m波段红外辐射强度都呈现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7.
新型旋流沉砂池的除砂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F模型和DPM模型对某污水厂新型旋流沉砂池(1×104m3/d)的除砂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考察进水流量、搅拌桨高度及转速与砂粒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砂粒去除率与进水流量成反比;当进水流量一定时,砂粒去除率与转速呈抛物状曲线关系;进水流量越大,最佳转速也越大,但对应的砂粒去除率则越小,且转速对砂粒去除率的影响亦越显著。②当转速为15 r/min时,砂粒去除率与搅拌桨高度呈现两种抛物状曲线关系;在不同进水流量下,搅拌桨最佳高度为150 mm左右。③当进水流量为400m3/h时,不同搅拌桨高度下砂粒去除率与转速呈抛物状曲线关系,搅拌桨高度与最佳转速呈现两种抛物状曲线关系;最佳搅拌桨高度应设在140~150 mm之间,最佳转速在15~25 r/min之间,对砂粒的最高去除率在60%~65%之间。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究导流筒高度对环流反应器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方法,采用基于多尺度结构的EMMS曳力模型,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环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通过对比实验数据,确定了合适的模型参数。采用已建立的流动模型,对导流筒高度进行了优化研究,考察了导流筒高度变化对平均床层密度、质量流率和环流速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流筒优化高度为1.4 m时,环流效果较好,其平均质量流率比原装置(HD为1.2 m)提高了36.17%。  相似文献   
99.
总结了传统的单变量(a角)控制理论,提出了相控(a角)加脉宽(b角)的双变量控制理论,给出了自然无环流方式下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无环流、无闭锁、无死区、无过零检测的全开环控制系统,确定了级差足够小的有级变频代替无极变频及其优化频率的选择方式,用模糊控制理论作指导进行了输出波形的对称性和正弦度改造。  相似文献   
100.
梁诚  屈丰  张涛 《采矿技术》2006,6(3):480-482
针对移相控制ZVS全桥变换器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两个桥臂实现ZVS的差异,提出了减少副边占空比、环流损耗、关断损耗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双零软开关全桥变换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