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1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63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147篇
化学工业   173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52篇
矿业工程   62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499篇
水利工程   41篇
石油天然气   1992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新疆北缘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进行了完整的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盆地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微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相互碰撞与错动;(2)盆地前期演化从属于准噶尔盆地,盖层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盆地初始发育期(T3-J1b)、盆地快速沉积期(J1s—J2t)、整体沉降时期(K)、边界断裂复活时期(E—Q),其中侏罗纪为盆地的主要成盆期,也是构造变形最大的时期;(3)盆地东部的和布克河凹陷及其周边地区为盆地最有望取得突破的优选勘探区。  相似文献   
22.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5):67-67
锡5井位于白音查干凹陷锡林浩来构造,钻探目的是探明该区腾格尔组的含油气情况,了解油气成藏特征,落实腾格尔组砂体变化情况,为沉积相、储层研究提供资料。该井完钻井深2163m,完钻层位腾格尔组。对1407~1409m井段(腾格尔组地层)射孔试油,获日产10.24t的高产工业油流,充分展示了白音查千凹陷南坡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3.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的宝浪苏木构造带是背斜型油气藏.主要烃源岩八道湾组生成的油气在宏观上受构造带的控制进入三工河组储层段,微观上油气的运移与汇聚是受输导系统、能量场的非均质性以及流体性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宝浪苏木构造带及其邻区砂层由于其沉积和发育特征,存在明显的优势运移通道;背斜构造带的控制断裂受构造演化和断面展布特征的影响,存在油气优势充注点.因此,砂层 断裂和构造背景所组成的优势运移通道对圈闭成藏的差异以及今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中国石油地质学新理论——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Ⅱ)——非均质控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并系统地提出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重点以牛庄洼陷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为例,详细论述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区别: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到油源和构造条件的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中强调的核心思想。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而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来讲,油气不均一分布的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在油藏评价、准确计算油气储量、井位部署等油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将东濮凹陷划分为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系统,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3种成藏模式及特征。  相似文献   
27.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成藏是包括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在内的复杂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与生烃中心、古今构造、生储盖组合、沉积相带、储层岩性等要素的演化均有关系。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系统。该文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的产生与技术背景、原理模拟系统。最后对成藏动力学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8.
唐红君 《试采技术》2003,24(1):8-12
为解决新场上沙溪庙组致密低渗透气藏气井利用稳定试井求取产能的实际问题,采用二项式单点产能预测方法。为保证它在现场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不仅利用压恢解释成果来计算α值,而且讨论了二项式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7人为气井在开采过程中,产能方程中二项式系数A、B主要受偏差系数Z、粘度μg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只要知道未来某一时刻稳定的产量、井口压力,可用原有的稳定产能来预测气井未来任一时刻的地层压力。与稳定试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两者之间的误差较小,说明此方法在新场上沙溪庙组低渗透气藏中的应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有重要作用。辽河幼陷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不整合较发育,根据实际资料研究沙三段顶面不整合类型(削截、平行和超覆)和不整合面上下6类岩性接触关系的平面分布。不整合类型和不整合面上下岩性接触关系不同,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不同:下泥上砂的削截和平行不整合可在不整合面之上成藏;下砂上泥的削截不整合易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不整合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砂岩,可作为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不整合面上下均为泥岩,可起封堵和区域盖层的作用。根据上泥下砂的不整合面分布区有利于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认识,预测青龙台构造高部位和茨榆坨潜山的低带是有利目标区。图5参12  相似文献   
30.
曹毕飞 《中国宝石》2006,15(3):197-199
白族文化是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具有延续性和包容性的双重特点,对内吸收了大量的汉藏文化,对外吸收了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古文化,从而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兼收并蓄,个性突出。色彩斑斓的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