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75篇
  免费   10812篇
  国内免费   8881篇
电工技术   12710篇
综合类   10636篇
化学工业   12862篇
金属工艺   5913篇
机械仪表   9816篇
建筑科学   3165篇
矿业工程   2385篇
能源动力   1425篇
轻工业   4983篇
水利工程   1319篇
石油天然气   3534篇
武器工业   1740篇
无线电   234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39篇
冶金工业   1807篇
原子能技术   1238篇
自动化技术   26524篇
  2024年   767篇
  2023年   2841篇
  2022年   2790篇
  2021年   3383篇
  2020年   2953篇
  2019年   3698篇
  2018年   2200篇
  2017年   3247篇
  2016年   3738篇
  2015年   4836篇
  2014年   7501篇
  2013年   6120篇
  2012年   7745篇
  2011年   8695篇
  2010年   7615篇
  2009年   9090篇
  2008年   9828篇
  2007年   8702篇
  2006年   7379篇
  2005年   6520篇
  2004年   4922篇
  2003年   3415篇
  2002年   2844篇
  2001年   2403篇
  2000年   2066篇
  1999年   1715篇
  1998年   958篇
  1997年   815篇
  1996年   699篇
  1995年   526篇
  1994年   459篇
  1993年   664篇
  1992年   599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31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经稀土元素Ce掺杂改性的Ti/RuO_2-SnO_2-Ce电极,利用SEM、XRD、EDS等分析方法对电极表面的形貌、物相和涂层成分进行了表征,利用CV曲线、LSV曲线等检测手段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以Ti/RuO_2-SnO_2-Ce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构建电化学氧化反应装置,并采用其对焦化废水进行电解处理。结果表明,Ti/RuO_2-SnO_2电极经稀土Ce改性后极板表面活性位点数量明显增大,金属涂层的结晶化程度明显增强,电极的催化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室温条件下,保持pH值为7.83,在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解时间为30min时,焦化废水经电解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1.63%,TOC去除率可达66.22%,UV254值下降到0.921。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86.
准东煤灰分含量低、着火温度低、燃尽性能优良,是优良的动力用煤,但准东煤灰中碱/碱土金属含量高,在燃烧过程中易挥发进入气相并冷凝在受热面上从而强化锅炉的沾污、结渣过程,要实现安全、高效、洁净燃用准东煤,需对准东煤燃烧过程中矿物尤其是碱/碱土金属转化特性和灰熔融特性进行研究。对准东煤中碱/碱土金属(AAEM)赋存形态及燃用过程中AAEM的迁移转化、煤灰熔融特性、准东煤结渣、沾污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锅炉结渣、沾污关键影响因素及目前常用的防控方法。由于实验样品和条件的差异,AAEM在煤燃烧过程中的释放、转化特性及其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尚未有一致结论;对于AAEM释放多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缺乏深入研究;由于燃烧试验台实验工况与实际锅炉烟气组分、热参数等存在一定差异,燃烧试验台获得的结渣、积灰特性能否反映真实锅炉情况有待验证;实际锅炉沉积样品分析面临锅炉工况调整困难、可重复性差等问题,需对锅炉实际结渣污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锅炉设计、掺烧、参数调整等方法仅能减轻准东煤结渣、沾污等问题,为实现准东煤的安全、高效、洁净利用,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煤灰结渣、沾污机理。应加强灰化温度、气氛等对煤热转化中AAEM的释放和转化特性影响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开展AAEM在煤热转化过程中的释放、矿物转化动力学模型研究,同时,需针对温度、气氛、煤灰组分等对准东煤结渣、沾污的影响规律开展更加细致地研究,为结渣、沾污防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