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5篇
  免费   1136篇
  国内免费   406篇
电工技术   4688篇
综合类   608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131篇
机械仪表   607篇
建筑科学   120篇
矿业工程   110篇
能源动力   151篇
轻工业   73篇
水利工程   113篇
石油天然气   62篇
武器工业   60篇
无线电   20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8篇
冶金工业   86篇
原子能技术   44篇
自动化技术   685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组串式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结构广泛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其高阶输出滤波器与非隔离特性极易引起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振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为抑制其输出电流谐振,首先根据组串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和控制建立闭环控制模型;然后针对此结构和控制的特点提出了有源阻尼算法的基本方案,并派生出四种有源阻尼方案;再利用系统闭环零级点对四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抑制效果较好的方案,并对其电网阻抗适应性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搭建20 kW实验平台,对该有源阻尼的谐振抑制效果和电网阻抗适应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2.
为提高大功率并联谐振型感应加热电源的稳定性和功率密度,在电源设计中采用了IGBT和逆变桥双重并联的扩容方法,其中双重并联设计的重点是IGBT和逆变桥的均流.在基于IGBT并联模块驱动脉冲一致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IGBT和逆变桥并联电路等效模型,分析了电路杂散参数对均流的影响.利用Simulink仿真验证了杂散参数对IGBT和逆变桥均流的影响.在电源样机中通过对并联IGBT模块驱动脉冲的一致性设计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均流效果.  相似文献   
83.
传统的比例积分(PI)控制器在光伏三相逆变器系统中存在无法实现无静差跟踪及谐振抑制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提高光伏三相逆变器系统谐振抑制效果及电流控制效果,提出一种基于PI与准比例谐振(QPR)双闭环控制的光伏三相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PI与QPR双闭环控制的控制策略及控制框图,实现入网电流无静差跟踪,具有更好的入网电流波形及谐振抑制效果,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李朝晖  孙鑫  滕卫军 《热力发电》2021,50(5):147-152
储能变流器(PCS)是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抑制PCS并联系统谐振尖峰有助于提高PCS并网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多台PCS并联系统谐振尖峰的抑制原理,研究并联虚拟电阻抑制897 Hz处的谐振尖峰,提出基于数字低通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通过引入虚拟阻抗增加系统阻尼,使系统输出电流中的谐波含量明显减少,从而抑制PCS并联系统谐振尖峰,提高PCS系统并联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为解决电缆化配电网高频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网阻抗重构的高频谐振频移方法。首先,分析了电缆化配电网高次谐波源与高频谐振的产生机理。其次,给出了电缆化配电网阻抗重构的高频谐振频移方法,并比较不同无源阻抗重构后的频移及谐振峰抑制效果。然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利用系统函数绘出伯德图与根轨迹评价该方法对高频谐振治理效果以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基于电缆化配电网阻抗重构的高频谐振频移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了无源阻抗参数变化对配电网高频谐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针对一种在整流侧和逆变侧分别采用电网换相型换流器(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新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了直流回路的谐波模型。在整流侧采用三脉动谐波电压源,等效了12脉动换流器的谐波输出特性;在逆变侧使用电容串联电感的无源结构作为MMC直流侧等效电路,同时搭建了输电线路及直流滤波器相应的谐波模型。以单极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为例,对该直流回路进行阻抗-频率扫描,计算出不同情况下该直流回路的谐波阻抗大小,从而对谐振情况进行判断。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线路长度及滤波器组数的增加,谐振频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7.
磁场能量收集技术是电磁环境中分布式传感器实现自供能的有效手段。与工频磁场和射频磁场等单一频率的磁场环境不同,电力变换器中的磁场分布具有宽频率范围特性。为了提高取能模块的功率密度,应尽可能多地在有限体积内收集能量,提出通过采用双级谐振-带通滤波网络。与此同时,基于相同取能线圈,充分对比了不同电流和负载特性下,单级谐振网络和双级谐振-带通网络的输出特性,归纳出双级谐振-带通网络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8.
陈晓娟  贾敏  李明晨 《中国电力》2021,54(7):125-131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系统线圈的相对位置是系统传输性能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传统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发生偏移时造成的效率亏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的参数设计方法,实现线圈在非同轴放置时的效率优化;首先对不同位置下的线圈互感系数进行分析,然后引入双边LCC拓扑结构对其传输性能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萤火虫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及实验平台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偏移距离小于线圈半径时系统的传输效率可保持85%以上,与传统的SS拓扑结构下WPT系统进行比较,优化后的系统传输效率平均提升20%,负载的接收功率保持在20 W左右。  相似文献   
89.
分析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区段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的相似性特征,提出基于故障暂态零序电流Hilbert瞬时能量谱相似性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adAP)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所提方法对故障后首半个工频周期的故障线路各区段的故障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CD),对得到的各频带波形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瞬时能量谱.计算Hilbert瞬时能量谱两两间的动态时间弯曲距离,对动态时间弯曲距离构成的相似度矩阵进行adAP,根据Silhouette指标最高的聚类情况定位故障区段.在电弧故障、存在分布式消弧线圈系统、不同消弧线圈补偿度系统、噪声干扰、两点接地、采样不同步的场景下的仿真结果和现场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克服工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鲁棒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0.
在介绍新型LCL(混合谐振结构)谐振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主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对这种弧焊电源进行了设计,并对电路中主要参数予以了确定.其内容包括并联电感Lp及变压器初级电容Cp的计算、变压器变比及其最大占空比的确定.根据设计的电源参数,对研制的焊接电源进行试验.试验表明,该电源能够较好地实现软开关.从而证明该设计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