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04篇
  免费   5846篇
  国内免费   2999篇
电工技术   1996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675篇
化学工业   2110篇
金属工艺   1378篇
机械仪表   3304篇
建筑科学   1928篇
矿业工程   1522篇
能源动力   1652篇
轻工业   1469篇
水利工程   2224篇
石油天然气   856篇
武器工业   590篇
无线电   62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0篇
冶金工业   2085篇
原子能技术   388篇
自动化技术   5801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85篇
  2022年   1145篇
  2021年   1580篇
  2020年   1666篇
  2019年   1178篇
  2018年   1166篇
  2017年   1663篇
  2016年   1776篇
  2015年   2177篇
  2014年   3440篇
  2013年   2703篇
  2012年   4064篇
  2011年   4213篇
  2010年   3082篇
  2009年   3072篇
  2008年   2927篇
  2007年   3502篇
  2006年   3155篇
  2005年   2585篇
  2004年   2023篇
  2003年   1780篇
  2002年   1436篇
  2001年   1356篇
  2000年   996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991.
新能源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并网容量的大规模增加给电网的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问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采用储能系统参与调峰是推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了综合考虑储能用户满意度和新能源调峰需求的电力系统双边交易联合运营模式和交易模型,以各方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新能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投标和出清模型,其中储能用户与新能源于日前完成双边交易以直接减小电网的调峰服务压力,最终由电网侧的储能消纳剩余新能源出力。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运营模式不仅有效地调动了用户主动调峰的积极性,还减小了电网侧储能的调峰压力,在促进新能源发展和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在运行灵活性提升背景下,考虑热电厂内不同类型热电机组的可行运行区间及其相关辅机运行动态安全边界,以实现热电厂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提出一种多类型热电机组群实时负荷动态分配方法。该方法计及热电厂的售电收益、运行成本、辅助调峰市场收益、负荷跟踪惩罚,并通过设置机组出力最小调整量降低各机组出力调整频次。基于东北地区某热电厂实际数据的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含混合多端直流输电(Hybrid-MTDC)的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SVSR)构建难题,提出一种含Hybrid-MTDC的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快速搜索的预测-校正方法。计及多类型换流站的控制策略切换特性和站间控制策略协同,构建含Hybrid-MTDC的交直流系统连续潮流模型,搜索SVSRB上的首个临界点。借助获取的首个临界点信息,根据SVSRB拓扑特性,通过所提预测-校正模型实现含Hybrid-MTDC的交直流系统SVSRB上相邻临界点的快速、准确获取,进而构建出含Hybrid-MTDC的交直流系统SVSR。通过含Hybrid-MTDC的IEEE 5节点和IEEE 118节点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含Hybrid-MTDC的交直流系统SVSR高效、准确构建。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直联网引起的受端电网惯量降低、频率调节能力下降等问题,提出了海上风电与柔直主动支撑系统频率的协调控制策略。在惯量支撑方面,利用直流电容能量主动支撑系统惯量,并通过直流电压建立风机转速与频率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基于差异化转子动能调节的风电场惯量支撑协调控制策略,以提升受端电网惯量水平。在频率偏差调节方面,根据本地直流电压偏差量,提出了基于风机变速控制与桨距角控制的风电场一次调频策略,并设计了基于附加桨距角控制的风电场二次调频策略,以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最后,设计了多时间尺度频率支撑控制策略的协调配合流程,并基于RT-LAB OP5600实时数字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可有效提升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传统子模块(sub-module,SM)均压策略存在的开关频率高、开关损耗量多、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基于子模块电容电压允许值的均压控制策略。通过引入电容电压允许值变量,使得SM电压始终在规定的范围内运行,降低了功率器件损耗。与此同时,由于不需要每个控制周期对全部SM进行排序,进一步减少了控制策略的计算量。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可以显著减少单位时间内功率器件的开关次数。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传统三单元级联H桥直流电源电压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电容替代其中利用率较低的直流电源,构成含电容单元的级联H桥逆变器。围绕该型逆变器的调制策略及电容选择等问题,在载波层叠式脉宽调制策略的基础上,利用冗余开关状态改进现有调制策略。通过采集电容电压和输出电流,切换调制模式实现电容充放电控制。分析电容电荷量在不同调制度下的变化,得到电容电压稳定到参考值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考虑到电容纹波电压不超过参考值10%的要求,并结合最大连续放电区间,计算出最小参考电容,使逆变器达到最优配置。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新型调制策略可对电容充电并具有良好的稳压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主动电压控制问题,深度强化学习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优化方法在精确性和实时性方面的不足。但传统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存在信用分配、过度泛化等问题,难以学习到全局最优的协调策略,控制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价值分解深度强化学习的分布式光伏主动电压控制方法。将主动电压控制问题建模为分布式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然后基于中心化训练和去中心化执行框架,提出分解式价值网络、集中式策略梯度2项改进措施:将全局价值网络分解为个体价值网络和混合网络,并采用所有智能体的当前策略进行集中参数更新。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的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表现出了优越的稳压减损控制性能,且在训练速度、场景鲁棒性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8.
针对传统耦合电感网络变换器中漏感所导致的母线电压尖峰问题,在△源变换器的基础上,结合LCD吸收回路与箝位二极管的概念,提出具有母线电压尖峰吸收能力的准△源变换器电路拓扑。分析了传统△源变换器电压尖峰的产生原理,并将吸收回路对电压尖峰的抑制进行理论分析。与传统的耦合电感网络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相比较,所提拓扑大大提高了升压能力,有效抑制了母线电压尖峰,降低了元器件的电压应力。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并在仿真的基础上搭建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验证了改进型电路拓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基于CMOS工艺制备了空穴触发的Si基雪崩探测器(APD),基于不同工作温度下器件的击穿特性,建立空穴触发的雪崩器件的击穿效应模型。根据雪崩击穿模型和击穿电压测试结果,拟合曲线得到击穿电场与温度的关系参数(dE/dT),器件在250~320 K区间内,击穿电压与温度是正温度系数,器件发生雪崩击穿为主,dV/dT=23.3 mV/K,其值是由倍增区宽度以及载流子碰撞电离系数决定的。在50~140 K工作温度下,击穿电压是负温度系数,器件发生隧道击穿,dV/dT=-58.2 mV/K,其值主要受雪崩区电场的空间延伸和峰值电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朱贵德 《电讯技术》2023,(4):583-588
介绍了一种高电压灵敏度、低切线灵敏度检波器的设计方法。在建立检波二极管简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检波二极管Ka频段阻抗参数的提取,再根据提取的阻抗参数,通过仿真优化了射频匹配网络,使得检波器能够较好地工作在23~34 GHz。实测表明,在1.2 kHz视频带宽下,当输入功率为-30 dBm时,23~34 GHz范围内电压灵敏度高于6 000 mV/mW,切线灵敏度优于-56 dBm,对应等效噪声功率(Noise Equivalent Power, NEP)估算为11.5~36 pW/Hz1/2。对比实测与仿真结果较为一致,证明了阻抗参数提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