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8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24篇
电工技术   23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83篇
化学工业   793篇
金属工艺   69篇
机械仪表   125篇
建筑科学   1320篇
矿业工程   370篇
能源动力   397篇
轻工业   388篇
水利工程   716篇
石油天然气   119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1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7篇
冶金工业   818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08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人机交互解译1996年和2004年TM影像得到2期土地利用数据,求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各种生态环境景观指数。通过分析两期土地利用及景观结构指数之间的差异性,指出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研究区总面积有所减少,盐碱地改良后用于了鱼虾养殖,部分未利用地和水域盐碱化,区域景观类型丰富且均匀,局部破碎严重。  相似文献   
62.
流域非点源污染源解析的投影寻踪对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菊良  洪天求  魏一鸣 《水利学报》2007,38(9):1032-1037
为分析非点源污染物及其来源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对应分析方法(PP-CFA),并应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源解析研究中。应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与流域营养物地表径流输入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3类对应关系;巢湖各主要入湖河流水中N和P营养盐分输入特征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3类;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和有效控制营养盐分的输入,是减少和控制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由于PP-CFA根据一维投影值的散布图进行聚类分析,因而操作较现有方法简便,精度亦容易保证。  相似文献   
63.
训练样本量、辅助数据和分类法是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精度的3个主要因素,通过找到这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方式以提高分类精度,分别在25%、50%、75%、100%样本量下,加入NDVI、DEM和纹理均值特征作为辅助数据,比较了分类回归树、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法3种分类法的效果,探讨了训练样本、辅助数据以及分类技术对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总体分类精度较高,在相同样本量和没有有效辅助数据的情况下,SVM可以获得最佳的分类结果,总体分类精度在85%以上;在进行分类时,加入NDVI和纹理均值特征使分类回归树分类精度提高了2.82%,说明该方法对有效辅助数据的加入较为敏感;在获取的训练样本集有限而可获取有效的辅助数据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分类回归树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  相似文献   
64.
刘旭勇 《微机发展》2012,(3):153-156
需求获取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针对系统客户和开发人员由于认识问题角度和知识的差异而存在的需求获取障碍,提出了一种基于用例的需求获取方法。该方法以用户和任务为中心,设计了一个用户需求描述模板,引导用户填写需求描述信息,开发人员利用用例驱动技术对需求描述信息进行分析和验证,最终获取全面和准确的参与者和用例信息。该构建过程不仅为构造用例图和类图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使软件工程活动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65.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eshwater fishes and habitat is critical for effective fisheries and habitat management. Habitat suitability indices (HSI) are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fish–habitat associations in rivers and other freshwater ecosystems. When applied to large lakes however, standard sampling procedures are inadequate because of larger sampling areas and an increased risk of fish collection bias through one-time observations. Here, we use lake bathymetry, substrate, and multiple fish telemetry detections collected from a systematically deployed receiver grid to develop HSI for four fish species (lake sturgeon, freshwater drum, common carp, and walleye) in Lake Winnipeg. Seasonal variations in habitat use based on water depth and substrate were observed in three of four species. Lake sturgeon remained in shallow locations with predominantly gravel substrate near the mouth of the Winnipeg River regardless of season. Freshwater drum persisted over fine substrate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but had a broader depth range in the summer compared to winter. Common carp shifted from mid-range depths and silt substrate in the summer to shallow depths and gravel substrate in the winter. Walleye showed an unchanging association to fine substrate but expanded from primarily mid-range depths in the summer to include shallower depths in the winter. These findings show how multiple telemetry detections per fish can be combined with hydroacoustic data to provide informative habitat associations for fishes in a large lacustrin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66.
拉萨河流域处青藏高原中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人口和耕地较为密集区域。在建立SWAT模型对拉萨河流域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气候情景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近30 a来拉萨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成因,并研究径流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径流影响占比分别约为82.95%和17.05%,主要原因在于近30 a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变化不大,而气温、降水则呈显著增加趋势;②降水每增加10%,流域径流约增加11.8%,且径流对降水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差异性较小;③气温每增加1 ℃,流域总径流约增加2.5%,但径流随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其中,中上游地区径流减小0.7%,下游地区径流约增加3.6%。  相似文献   
67.
选取位于粤东、闽西南地区的韩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CA-Markov模型对2050年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预测,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和气候变化情景为变量进行水文模拟,分析不同情景下韩江生态流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未来城镇化扩张将使梅江支流中上游成为韩江流域内生态流量对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将导致韩江流域枯水期流量整体减小,枯水期流量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韩江流域生态流量变化特征将呈现从西南到东北由升到降的趋势,梅江支流中上游地区的生态流量将得到改善;梅江和汀江两大支流上游区域生态流量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韩江流域径流总量下降,但丰枯流量分化加剧,长期来看枯季生态流量保障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68.
综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andsat影像时序特征和面向对象分割方法,分析1985-2018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覆盖时空特征,探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85-2018年间研究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9.9847×104 hm2,其中沼泽和草甸湿地面积减少尤为明显,而人工湿地面积则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加率达54.66%,主要是盐田养殖场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大;社会经济因素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的影响程度高于水文因素;输沙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水文因素,实测径流量的减少进一步导致天然湿地向旱地类型转化;人口和GDP变化对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正相关作用比较显著,而天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则与该两个指标的负相关关系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9.
Background: The rapid spread of COVID-19 forced many countries to adopt severe containment measures, transferring all didactic activities into virtual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may present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Italy.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how the two main factors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namely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combined with online teaching self-efficacy,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to teach. We posited a moderated moderation model in which perceived usefulness represented the main predictor, with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as moderators of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to teach. Method: The model was tested 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s, using the PROCESS macro on SPSS 26 with a sample of 178 upper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Ita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Regressions showed that each variabl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In addition, a moderation effect of self-efficacy on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using technology was found for medium and high-level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of technology. Implic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targeted implication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its adoption (or the blended modality) in Italian upper schools.  相似文献   
70.
现阶段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一些中小型IT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导致很多中小型IT企业发展的新旧项目成功率都很小。所以,在当前情况下,要大大加强项目管理的涉及度,使之进入中小IT企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IT企业,何为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在IT企业中的推广应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