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14篇
  免费   4291篇
  国内免费   2194篇
电工技术   816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715篇
化学工业   1806篇
金属工艺   1131篇
机械仪表   2497篇
建筑科学   6529篇
矿业工程   1138篇
能源动力   1712篇
轻工业   443篇
水利工程   1379篇
石油天然气   666篇
武器工业   695篇
无线电   17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65篇
冶金工业   1002篇
原子能技术   218篇
自动化技术   4013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1009篇
  2021年   1112篇
  2020年   1192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1002篇
  2017年   1234篇
  2016年   1298篇
  2015年   1401篇
  2014年   2290篇
  2013年   1935篇
  2012年   2538篇
  2011年   2797篇
  2010年   2066篇
  2009年   2113篇
  2008年   2039篇
  2007年   2390篇
  2006年   2102篇
  2005年   1722篇
  2004年   1435篇
  2003年   1224篇
  2002年   975篇
  2001年   851篇
  2000年   673篇
  1999年   579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一次超静定梁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虚功原理和单位荷载法分析了集中荷载作用下一次超静定梁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受力变形可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固支端附近产生塑性变形阶段;固支端附近和集中荷载作用点附近均产生塑性变形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集中荷载作用点附近塑性区扩展而固支端附近塑性区卸载阶段.给出了加载各阶段的弯矩、位移公式及外荷载与支反力的关系式,可供工程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92.
指出了现行教材中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主梁内力计算时永久荷载荷载分项系数取用存在的错误,分析了该错误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和笔者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波浪荷载下钙质砂孔压增长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模拟海洋波浪的加载形式,对相对密度为30%的钙质砂进行扭转和竖向加载耦合循环剪切试验,着重研究波浪荷载作用下主应力方向连续旋转及初始主应力方向角α0对饱和钙质砂孔隙水压力增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应力方向的连续旋转导致了钙质砂中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初始主应力方向和动应力幅值对钙质砂的孔压增长模式有显著的影响;归一化后的孔隙水压力比与广义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双曲线表示。  相似文献   
994.
风扇级负荷对其进口总压畸变响应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转子级负荷下的风扇压气机叶排实验特性,应用畸变传递的矩阵分析模型,对不同级负荷下的风扇压气机转子叶排、静子叶排的容进口总压畸变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建立了级负荷对总压畸变及其沿轴流压气机叶排衰减特性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转子级负荷在设计工况附近能有效提高转子叶排容总压畸变能力,但在接近失速工况下其容总压畸变能力明显降低;不同转子负荷下其后静子叶排容畸变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对合理选择风扇压气机设计级负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5.
武器爆炸条件下冲击波与弹片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武器爆炸条件下弹片与冲击波共同作用的规律。给出数值分析的计算假定,分别对爆炸产物弹片及冲击波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对现行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推导,所得计算公式与防护工程计算中的现行公式相比,简洁且反映实际情况。分析结论能够方便地确定武器爆炸后空气冲击波和弹片作用到结构物上的前后次序及相应的时间差,为研究冲击波和弹片对结构物的复合作用提供了依据。数值算例表明所给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灰色理论的城市燃气负荷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燃气负荷与城市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传统的城市燃气负荷GM(1,1)预测模型仅与历史数据有关,预测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燃气负荷在未来的变化趋势.应用灰色GM(1,N)模型,将工业产值和城市人口两个因子引入燃气负荷预测模型,建立一个一阶3个变量的灰色GM(1,3)模型,进行预测.实例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城市燃气负荷,而且该模型考虑了影响燃气负荷的主要因素,使得预测模型和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7.
Linux桌面系统性能评价的负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Linux内核的特点.通过负载测试评价Linux桌面操作系统的性能。本文详述其测试方法与步骤。实测几种流行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分析其瓶颈和缺陷。  相似文献   
998.
动态载荷下半刚性路面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半刚性路面的特点,依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将半刚性路面的沥青层、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底基层及土基层按线弹性来考虑,建立了半刚性路面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动态荷载下半刚性路面的应力特性。结果表明,路面的疲劳破坏是动载引起的水平应力、横向应力和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平应力的交变变化是使路面产生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车速下,随着载荷的增加,半刚性底基层底部的最大水平拉应力增大;在一定的载荷下,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半刚性底基层底部的最大水平拉应力减小,提高行车速度可以减小路面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99.
The deformation of an inert confiner by a steady detonation wave in an adjacent explosive is investigated for cases where the confiner is sufficiently strong (or the explosive sufficiently weak) such that the overall change in the sound speed of the inert is small. A coupling condition which relates the pressure to the deflection angle along the explosive-inert interface is determined. This includes its dependence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inert, for cases where the initial sound speed of the inert is less than or greater than the detonation speed in the explosive (supersonic and subsonic inert flows, respectively). The deformation of the inert is then solved by prescribing the pressure along the interface. In the supersonic case, the detonation drives a shock into the inert, subsequent to which the flow in the inert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regions of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In this case reverberations or ‘ringing’ occurs along both the deflected interface and outer edge of the inert. For the subsonic case, the flow in the interior of the inert is smooth and shockless. The detonation in the explosive initially deflects the smooth interface towards the explosive. For sufficiently thick inerts in such cases, it appears that the deflection of the confiner would either drive the detonation speed in the explosive up to the sound speed of the inert or drive a precursor wave ahead of the detonation in the explosive. Transonic cases, where the inert sound speed is close to the detonation speed, are also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finement affect of the inert on the detonation is enhanced as sonic conditions are approached from either side.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