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89篇
  免费   10692篇
  国内免费   6403篇
电工技术   1429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565篇
化学工业   1847篇
金属工艺   1079篇
机械仪表   5910篇
建筑科学   2248篇
矿业工程   2515篇
能源动力   1644篇
轻工业   760篇
水利工程   1623篇
石油天然气   3371篇
武器工业   874篇
无线电   51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40篇
冶金工业   1065篇
原子能技术   213篇
自动化技术   20341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239篇
  2022年   2398篇
  2021年   2565篇
  2020年   2820篇
  2019年   2157篇
  2018年   1908篇
  2017年   2306篇
  2016年   2493篇
  2015年   2798篇
  2014年   3928篇
  2013年   3528篇
  2012年   4709篇
  2011年   4597篇
  2010年   3494篇
  2009年   3611篇
  2008年   3564篇
  2007年   4127篇
  2006年   3493篇
  2005年   2910篇
  2004年   2458篇
  2003年   2127篇
  2002年   1656篇
  2001年   1472篇
  2000年   1284篇
  1999年   1031篇
  1998年   692篇
  1997年   591篇
  1996年   513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8篇
  1975年   7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廊固凹陷大兴断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廊固凹陷断裂系统复杂,其中大兴断层是中西部的控盆边界断层,它通过对凹陷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的控制进而影响整个凹陷的油气分布。从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沉积演化角度,按不同段落断裂展布的方向、产状的陡缓、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不同层段物质组份的差异,将大兴断层划分为4段:北段、中北段、中南段和南段,各段又可进一步分为上下不同的两段。各段断层的结构、形态、伴生构造、活动时间等都存在较明显差异,通过控制物源而控制沉积相的展布、储层物性和生储盖组合。相应的伴生构造和沉积物发育特征导致构造、构造-岩性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北段下段、中北段下段近湖一侧是廊固凹陷中西部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北段上段发育的生物气藏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2.
探讨了水资源系统分析法的步骤和数学模型,并以线性规划模型为例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对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微构造的地震识别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剩余勘探潜力,且大部分油气蕴藏在微构造油气藏中。微构造油气藏在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老区均有分布,纵向上从沙四段到东营组均有发育。该类油气藏埋深浅、储层物性好、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微构造油气藏在国内外研究较少,国内外较注重目的层沉积微构造的研究,且主要是沉积微构造对注采关系的影响。在对复杂断块的精细研究中,以前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应用钻井资料对断层的成因和对断层封堵性的研究上,而对微构造圈闭的成因、识别及成图,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文章划分了微构造的类型,研究了微构造的特点,并认为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是微构造形成的3种主要原因。同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微构造圈闭的识别方法和描述技术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系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油气田老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微制造平台微振动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混合隔振技术建立了微制造平台隔振系统。该系统以空气弹簧和橡胶层作为被动隔振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作为主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其主动控制器。研究了在不同的性能指标加权阵的情况下,该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对基础干扰和由微制造设备产生的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性能指标加权阵对振动控制效果影响非常大。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确定了一组性能指标加权阵,使所设计的主动控制系统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对基础干扰和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55.
简要介绍了井下电视在大港油田水源井水井结构检测、井管故障检测、指导落物打捞、水源井验收、地层结构检测及水源井地层受力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井下电视检测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6.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复杂断块群油田以断鼻、断块及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垂向含油层系多,平面上叠合连片,油气主要富集在鼻状构造主体部位的断鼻断块内。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控制因素的分析,指出继承性的鼻状构造控制了油气聚集方向和富集程度,油气藏含油范围和油气藏高度则主要受断层封闭性和封闭程度的控制,油气分布规律受伸展构造所伴生的各种断块群构造型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7.
分析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连续取心井段的岩心,发现了存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证据,据此认为馆1+2砂层组属于浅水湖泊沉积,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沉积期间,湖盆地形平坦、水体极浅,湖平面受气候影响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结构,湖泊沉积构造(如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波痕等)发育.根据岩性、沉积等特征,划分为水道、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洪水期和枯水期各微相的发育特点和平面展布不同.馆1+2砂层组属于湖相的观点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图5参9  相似文献   
58.
1 IntroductionIndesigningacomputercommunicationnet work ,thenetworkaveragedelayisanimportantpa rameterinthenetworkperformance .Inthispaper,weonlyconsiderM /M/1networks,whichmeansthatthemessageprocessingtimeisaprobabilisticdensityfunctionwithnegativepower,thegroupar rivalandsendingisofPoissiondistributionwithasinglequeue .Supposethatthenetworktopologicalstructureandtheestimatesoftheexternaltrafficrequirementsaregiven ,howtoselecttheoptimalroutestobeusedbythecommunicatingnodesinthenetworksoast…  相似文献   
59.
柴北缘地区走滑反转构造及其深部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过去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深部为向南逆冲的燕山晚期构造,浅部为向北逆冲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但通过详细层位对比和构造分析,发现冷湖5号、6号、7号构造与南八仙构造基本为喜马拉雅晚期定型的走滑压扭构造,局部构造主体发育多条高角度走滑断层,构造变形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而断裂带之间的凹陷则未发生大的变形,以沉积、沉降作用为特征.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揭示,柴达木盆地深部地壳存在低速层,地壳块体可能沿深部断裂带发生东西向的拆离作用.构造分析认为,在侏罗系烃源岩的排烃高峰阶段,冷湖6号构造并没有形成圈闭,而冷湖7号构造的高点与现今不一致,因而现在的构造高部位不具备原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冷湖构造带附近为侏罗系断陷分布区,侏罗系厚度较大,原生油气藏可能分布在该带的周缘地区,包括北部斜坡、喜马拉雅运动早中期的构造圈闭与岩性-地层圈闭,继承性凹陷的深部以及由深凹陷内侧断裂带所围限的断块也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图4参10  相似文献   
60.
马西洼槽中南部区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西洼槽是饶阳凹陷的主力生油洼槽,它为任丘潜山构造带、南马庄构造带、八里庄构造带提供油源。马西中南部剩余资源量较大,勘探目的层系多、勘探领域广,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构造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评价认为,马西断裂构造带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发育带,南马庄构造带为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带。下第三系Es3段为最有潜力的勘探层系。通过多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以及地震相分析,落实了一批构造、岩性—地层圈闭,为老油田的勘探找到了接替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