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6篇
  免费   1852篇
  国内免费   1850篇
电工技术   229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985篇
化学工业   1369篇
金属工艺   184篇
机械仪表   399篇
建筑科学   1311篇
矿业工程   862篇
能源动力   1006篇
轻工业   676篇
水利工程   4570篇
石油天然气   15236篇
武器工业   38篇
无线电   4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1篇
冶金工业   655篇
原子能技术   69篇
自动化技术   93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1017篇
  2020年   905篇
  2019年   756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1031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1527篇
  2013年   1439篇
  2012年   1897篇
  2011年   2286篇
  2010年   1562篇
  2009年   1512篇
  2008年   1355篇
  2007年   1708篇
  2006年   1867篇
  2005年   1623篇
  2004年   1455篇
  2003年   1395篇
  2002年   1149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708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73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王庄油田是水敏性稠油油藏的典型代表,其水敏性在热采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方式的选择。针对这一问题,从直接影响水敏性变化的储层粘土矿物入手,在模拟地层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室内高温高压静态和动态物模实验,并结合X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粒度检测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粘土矿物在100-300℃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找到水敏性的变化规律,进而从机理上解释了渗透率的变化原因,为数值模拟和开发方案制定提供室内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统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模型分为退积-退积型、退积-进积型、进积-退积型和进积-进积型等4种。同时认为,储集层物性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辫状河道沉积砂体变厚、粒级变粗、砂泥比增大;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差。指出了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层段对应于基准面较低部位的储集层,丘东洼陷纵向上J2X^4早期和J2s^2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平面上弧形带两翼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33.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震属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各种地震属性解释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地震属性的概念、储层地震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响应的核心是反映地震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有能引起地震能量发生变化的介质的不均质性均可导致地震属性的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并认为大部分地震属性只是基本属性在不同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分析现有地震解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震属性解释的新认识,强调了地震属性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对属性间的关系及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及对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针对川西新场气田JS2^1气藏开展了多参数的综合评价研究,多参数包括储层参数、裂缝参数、储层分类厚度参数。首先,开展了储层参数及裂缝参数的计算,以岩心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利用铸体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识别,对样品的裂缝参数和测井曲线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测井计算裂缝参数的数学模型;其次,对储层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将储层分为三类;最后,将计算的裂缝参数、储层分类中的Ⅰ类储层厚度、孔渗饱等参数进行正态化处理,拟和测试的无阻流量与这些参数建立多元回归计算模型,即综合含气指标的数学计算模型。以综合含气指标为主要依据,进行储层综合分类和评价,指出了有利的含气区域和可供挖潜井的建议。该方法在指导气藏开发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5.
泌阳凹陷深层系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深层系测井评价的难题,进行了岩心实验研究,为区域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了依据;基于岩心、试油及其它资料,利用地区经验及多种方法,确立了适合区域测井评价的基本储层参数计算模型及油气层评价常用参数下限标准,优选出了油气层判别地区适用方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综合测井解释实用技术,提高了测井评价的准确性,满足了勘探开发生产需要。同时说明了地区经验及多信息、多方法的综合判别在解决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评价难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6.
注水吞吐开发低渗透裂缝油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志 《特种油气藏》2006,13(2):46-47,55
室内油层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吞吐采油技术可发挥油层毛管力吸水排油作用,实现水驱,能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恢复地层压力。通过多周期的注水吞吐开发,逐渐扩大水驱波厦半径,提高驱替效率。油层润湿性和渗透率是影响注水吞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该技术简单易行,在头台油田实施后,效果十分显著,对同类油藏的开发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全面分析储层应力敏感性产生的机理认为,外部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性.而储层岩石物性等内部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评价时.仪器与设备的精度、加载与卸载方式、实验用流体类型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岩心密封套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密闭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应该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进行简单评价,中、高渗储层和低渗储层在生产过程也都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38.
胡小强 《特种油气藏》2006,13(4):24-26,3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地震岩性反演手段,对东濮凹陷胡状集北部沙一下段盐岩透镜体形成古环境、盐湖层序结构模式以及盐岩透镜体所在区域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岩性透镜体是湖泊中心或斜坡带底部发育的盐类扇体,其盐间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砂岩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对研究区寻找隐蔽油气圈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东营凹陷王庄-宁海地区流体包裹体分析与流体充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系统地分析了东营凹陷王庄-宁海地区覆盖所有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样品。包裹体荧光观察和均一温度特征分析揭示了包裹体发育期次为5期,说明该区油藏存在5次流体充注过程;据此确定了备期烃类的成藏期次。东营组沉积时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的油气运聚均在成藏后遭受大气淡水淋滤和降解作用。沙三段原油可能经历至少2期稠油化作用。荧光观察进一步证实该区主要发生2期充注、2期成藏。  相似文献   
40.
济阳坳陷新近系地层油藏特征--以太平油田为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由于河流相沉积受控于古地貌形态,并在凸起边缘部位形成地层超覆圈闭,因此济阳坳陷新近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太平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下亚段,根据构造演化、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源对比分析,认为“网毯式”输导体系是该油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地层超覆边界控制了各砂层组的含油性,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地层油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