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4篇
  免费   2504篇
  国内免费   1636篇
电工技术   1868篇
综合类   1979篇
化学工业   2872篇
金属工艺   645篇
机械仪表   1505篇
建筑科学   899篇
矿业工程   502篇
能源动力   446篇
轻工业   875篇
水利工程   512篇
石油天然气   1823篇
武器工业   1195篇
无线电   24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33篇
冶金工业   504篇
原子能技术   313篇
自动化技术   304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823篇
  2019年   724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769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197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391篇
  2011年   1476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180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137篇
  2005年   962篇
  2004年   785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郑昱  李磊 《现代雷达》2015,(7):20-21
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的系统设计瓶颈,研究了距离子带划分与方位预滤波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机载实时成像系统设计。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满足雷达成像大幅宽、高分辨的实时处理需求,而且还具有优良的拓展能力,兼容性好。实际处理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和小冬  唐斌 《现代雷达》2015,(11):81-86
从相位域假目标调制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针对弹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欺骗干扰信号产生方法。首先,干扰机根据侦察系统提供的弹载合成孔径雷达平台参数,将假目标模板按散射单元划分距离向单元,计算距离向单元内各散射单元对应的多普勒频率、多普勒频率的和函数、相位及幅度信息;其次,对截获的弹载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按距离单元进行相位延时调整、假目标相位调制;然后,利用假目标模板获取的多普勒信号幅度信息进行雷达散射截面重建;最后,对各距离单元干扰信号求和后转发。仿真结果表明:由该方法产生的干扰信号能够形成期望的假目标,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测量长期光辐射下人眼对比度敏感函数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环境下研究得出的对比敏感度函数模型,在人眼受长时间高亮度电脑或手机显示屏光辐射(即视觉异常)时不再适用。文中基于正弦光栅的计算公式在Matlab中编程得到了实验所需的正弦光栅。由于在不同光谱功率分布下的对比敏感度值会有较大差别,实验基于LCD显示器得出视觉异常实验者在不同光谱功率分布(日光,灯光)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和CSF曲线。并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视觉异常时CSF模型。其结果表明,视觉异常时人眼最敏感空间频率和光学成像能力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且节能灯和显示屏等非自然光源与自然光源日光相比其光谱功率分布对人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干燥空气、N2和He等3种常用敏感工作气体对射流陀螺灵敏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输入角速度ωi=20(°)/s时敏感元件内的流场。计算结果和实验表明,改变敏感元件内敏感工作气体的种类,流场分布也随之变化。ωi=20(°)/s时,两热电阻丝r1、r2处的气流速度差ΔvN2>ΔvAIR>ΔvHe。灵敏度系数KN2>KAIR>KHe,其中KN2=1.05 KAIR,KHe=0.21%KAIR。N2对应的灵敏度最高,热电阻丝抗氧化,稳定性较好,但成本高;干燥空气的灵敏度次之,热电阻丝易氧化,稳定性差;He对应的灵敏度最小,热电阻丝不易氧化,稳定性最好。该文解释了敏感工作气体对射流陀螺灵敏度的影响机理,为提高射流陀螺的实用性,满足不同工程需要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将纳米线技术与声表面波(SAW)技术相结合,分别利用纳米线气体敏感材料比表面积高,声表面波传感器质量敏感性高的优点,探索研制新一代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体积小,质量注和易集成等优点。该文主要从SAW专用芯片的研制、专用纳米线研制、专用纳米线的表面修饰与改性研究、检测电路设计等4方面进行了阐述。理论计算表明,相比传统二维结构的SAW气体传感器,三维纳米线结构的SAW气体传感器的在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上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储气库库容参数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经过10余周期注采后工作气量仅为建库方案设计工作气量的一半,运行效率偏低。为此,利用气藏地质、动态及建库机理,建立了地下储气库注采运行剖面模型,根据气藏开发、气藏建库及稳定注采运行过程中纵向上流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将地下储气库剖面分成4个区带(建库前纯气带、气驱水纯气带、气水过渡带及水淹带);按区带确定了影响建库有效孔隙体积的主控因素(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水侵和应力敏感)及其量化评价方法,进一步考虑束缚水和岩石形变的影响,并引入注气驱动相,根据注采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库容参数预测数学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地质、动态及建库机理,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综合评价了影响建库空间的主控因素,大大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使建库技术指标设计更趋合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群的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菜籽油与亚磷酸二正丁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制备了环境友好植物油基润滑油添加剂(PRO)。利用四球试验与SR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对比了PRO与磷酸三甲酚酯(TCP)在饱和多元醇酯基础油(3970)中的减摩、抗磨以及极压性能。结果表明,PRO在不同的载荷、浓度、温度等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均明显优于TCP。PRO优异的摩擦学特性主要得益于其在摩擦过程与金属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含有Fe2O3,Fe3O4,FeP与FePO4的边界润滑薄膜,从而起到极压、抗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成像算法,联合各极化通道进行超分辨处理.首先,建立全极化信号模型及超分辨字典,利用各极化通道信号的联合稀疏性将全极化超分辨成像建模为最小L2,1范数的优化问题,运用一种快速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由于利用联合稀疏约束,多极化通道联合成像相比于单通道成像能够获得更好的超分辨性能和噪声抑制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图像极化融合的效果.同时,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操作提升了算法的运算效率.基于backhoe的仿真数据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9.
传统LOG边缘检测算法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时,对噪声敏感,同时也易损坏部分低强度边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LOG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和自适应中值滤波来代替传统LOG算子中的高斯滤波,再计算平滑后图像的拉普拉斯,最后提取运算后的零交叉点作为图像的边缘。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脉冲噪声环境下具有显著的去噪效果,而且能较好地保护边缘,提高了检测精度,相对传统LOG算法具有更好地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分析国际药物滥用市场最新流行的U系列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分别在电子轰击源(EI)和电喷雾正离子(ESI+) 碰撞诱导解离(CID)模式下采集数据。EI模式下,U系列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的分子离子峰丰度较低,几乎都出现了m/z 84、125(或者m/z 112、153)的峰;ESI+模式下,U系列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的碎裂主要发生在酰胺基的两端及内部,二级质谱图中除准分子离子峰([M+H]+)外,至少还会出现5个峰,分别为离子碎片A~E,其中A为基峰,A比B的质量数多80,C比D的质量数多28,E的精确质量数为81.069 9。通过总结该类物质在两种模式下获得的碎片离子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碎裂途径,并归纳了通过谱图推导未知U系列新型合成阿片类物质结构的方法,可为该类物质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