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40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72篇
矿业工程   49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09MnNiDR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进行双道次及多道次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行为,计算出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SRCT)、非再结晶温度(Tnr)。分析了试验温度与间隔时间对静态再结晶软化率的影响,同时得出了试验钢静态再结晶激活能,并建立了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为制定合理的控轧工艺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在热流密度q=0~25 kW/m2、质量流速G=10~262 kg/(m2·s)及入口压力Pin=8~9 MPa的实验参数范围内,研究超临界压力CO2在螺旋管中上升流动的传热特性,分析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及入口压力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沿程换热系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极大值发生在主流平均温度小于准临界温度而壁温大于准临界温度条件下;在换热系数上升段,沿程近壁区流体比热容增加引起的单位体积流体换热能力增强以及粘度减小引起的热边界层减薄是传热强化的主要因素;当近壁区CO2发生类液态到类气态的转变时,其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减小是换热系数下降的主导因素。对于物性变化剧烈的超临界流体传热,Nu数仅作为对流与导热相对大小的度量,其数值大小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换热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83.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进行整体结构抗火分析,研究结构在标准升温曲线下的位移和内力.通过变化网壳结构的不同参数,研究跨度、矢跨比和荷载水平对于抗火性能影响.在对算例结果进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临界温度的实用表格.  相似文献   
84.
750级ADI是将球铁在上下临界温度之间奥氏体化,然后等温淬火而得到的一种最终在奥铁体基体中存在先共析铁素体显徽组织的球铁。之所以称作750级是由于这种级别的ADI其最小抗拉强度为750MPa。正因为有部分先共析铁素体存在,这种材料的加工性能相对于一般级别ADI有很大改善。虽然750级ADI在北美的SAEJ2477和ASTMA897/897M标准中是新增加的,但它在欧洲已产生几十年了。本文将讨论750级ADI的发展过程、它的性能和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85.
 通过两道次压缩变形实验对含Nb微合金钢静态软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Nb微合金钢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随应变量增大而降低;随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而升高。温度高于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时,含Nb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常数(170589 kJ/mol);温度低于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时,由于Nb的碳氮化物应变诱导析出,含Nb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温度的函数,静态再结晶临界温度可通过再结晶激活能与温度倒数的关系曲线来确定。  相似文献   
86.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双相钢组织特征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临界两相区退火温度。当退火温度高于此临界退火温度,双相钢组织表现出带状铁素体的特征;而低于临界温度的退火可以得到典型的马氏体和铁素体等轴状组织的特征,这是由于冷轧钢板在两相区退火过程中的相变和再结晶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当相变先于再结晶发生时会形成带状铁素体。预先的低温再结晶处理可以消除铁素体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87.
为了提高COREX(?)工艺操作中的脱硫量和改进其出渣时的渣流动性,在1400℃~1540℃的温度变化区间,测量了含CaO25%~40%、SiO_235%、MgO10%~25%和Al_2O_312%的渣的粘度,以此作为碱度[B=(%CaO+%MgO)/%SiO_2]和MgO含量的函数。在冷却状态下,由于临界温度的出现,渣粘度因固体颗粒的沉淀而突然增大。与粘度变化相关的临界温度,随MgO含量增加到20%后而降低,但此后,转而增高。在临界温度以上,粘度由于渣碱度和MgO含量(达20%)增高而降低。根据测定的最低的COREX(?)工艺操作温度,讨论了渣组成对粘度的影响。通过实验也推导出粘度、渣组成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1550℃条件下,通过研究渣与石墨之间的润湿性,以了解在出渣期间,碳与熔渣一同排出的原因。随着炉渣碱度和MgO含量的增加,CaO-SiO_2-MgO-Al_2O_3渣系统与石墨之间的接触角略有减小,而且它们的值在非润湿性范围内。然而在同等碱度和MgO含量条件下,在给定的渣系统中添加FeO会引起接触角的显著减小。由于渣与石墨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碱度和MgO含量的增加,则会发现润湿性会极大地增强。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提高COREX工艺操作中的掊硫量和改进其出渣时的渣流动性,在1400℃-1540℃的温度变化区间,测量了含CaO25%-40%、SiO235%、MgO10%-25%和Al2O312%的渣的粘度,以此作为碱度[B=(?O %MgO)/%SiO2]和MgO含量的函数,在冷却状态下,由于临界温度的出现,渣粘度因固体颗粒的沉淀而突然增大。与粘度变化相关的临界温度,随MgO含量增加到20%后而降低,但此后,转而增高。在临界温度以上,粘度由于渣碱度和MgO含量(达20%)增高而降低。根据测定的最低的COREX工艺操作温度,讨论了渣组成对粘度的影响。通过实验也推导出粘度、渣组成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1550℃条件下,通过研究渣与石黑之间的润湿性,以了解 在出渣期间,碳与熔渣一同排出的原因。随着炉渣碱度和MgO含量的增加,CaO-SiO2-MgO-Al2O3渣系统与石墨之间的接触角略有减小,而且它们的值在非润湿性范围内。然而在同等碱度和MgO含量条件下,在给定的渣系统中添加FeO会引起接触角的显著减小。由于渣与石墨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碱度和MgO含量的增加,则会发现润湿性会极大地增强。  相似文献   
89.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和C-Strain传感器研究了SY740非调质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确定了SY740非调质钢的临界温度为Ac_1=720℃,Ac_3=827℃,由此探讨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相变温度区间的显微组织,并对相应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硬度测量,分析了冷却速率对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参数,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特定要求。  相似文献   
90.
《中国玻璃》2006,31(6):22-22
日本工业技术院名古屋工业技术研究所开发成功了一种当达到一定温度(临界温度)以上,光的透过量即可自动地减少的窗玻璃用涂膜。据称,这是在二氧化钒内搀杂钨而制成的,其特点是通过改变钨的比例,可自由的设定临界温度。夏天具有控制太阳光侵入室内的效果,减轻室内空调的负载,冬天则能防止暖气的流失,可望作为一种节能材料付诸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