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520篇
  免费   44925篇
  国内免费   29003篇
电工技术   49181篇
技术理论   17篇
综合类   57897篇
化学工业   83027篇
金属工艺   44117篇
机械仪表   66326篇
建筑科学   113216篇
矿业工程   37342篇
能源动力   17854篇
轻工业   51552篇
水利工程   33910篇
石油天然气   36444篇
武器工业   9805篇
无线电   723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668篇
冶金工业   28512篇
原子能技术   5629篇
自动化技术   76633篇
  2024年   5789篇
  2023年   21044篇
  2022年   18706篇
  2021年   23834篇
  2020年   22142篇
  2019年   25050篇
  2018年   11474篇
  2017年   18116篇
  2016年   21001篇
  2015年   25820篇
  2014年   50708篇
  2013年   40382篇
  2012年   46142篇
  2011年   45633篇
  2010年   40846篇
  2009年   42704篇
  2008年   56539篇
  2007年   48850篇
  2006年   34137篇
  2005年   36651篇
  2004年   31892篇
  2003年   26570篇
  2002年   22162篇
  2001年   19709篇
  2000年   16356篇
  1999年   13364篇
  1998年   11767篇
  1997年   10451篇
  1996年   9913篇
  1995年   9151篇
  1994年   7863篇
  1993年   6645篇
  1992年   6319篇
  1991年   5299篇
  1990年   4909篇
  1989年   5011篇
  1988年   798篇
  1987年   468篇
  1986年   305篇
  1985年   217篇
  1984年   176篇
  1983年   171篇
  1982年   139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13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大型风力发电机机组中常见的脉动湍流、风机尾流与涡流等湍流信号,研究了利用自然梯度下降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的湍流频谱分离效果,以区分中心风速与湍流信号,提高风机机组的综合工作效率。首先分析了风机组中常见湍流信号的后向散射与频谱分布特点,然后依据这些特点设计了对应的独立分量分析模型。在仿真结果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双目激光雷达天线的风速采集与实际分离效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10-14同时广义大气常数α≥4的通常情况下,利用双目信号能够分离出一个湍流中心和一个中心风速。对1 s内两个谱峰的波动范围进行统计,获得(2.59±0.05)MHz的中心风速以及(1.22±0.19)MHz的湍流中心估计,且二者的平均信噪比分别为25.93 dB和31.01 dB,能够在获得稳定的中心风速估计的同时得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湍流中心估计。  相似文献   
102.
刘杰  李环宇  赵伟强 《机械传动》2020,44(9):133-139,152
在齿轮齿根裂纹故障检测方面,利用倒频谱分析可以比较损伤程度的轻重,但很难具体量化损伤程度范围。为实现损伤程度的量化检测,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能量法计算含不同齿根裂纹的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响应,并结合损伤检测统计指标进行量化检测,通过PCA算法,对多维损伤检测统计指标进行降维优化后,计算待检目标序列与各个比较状态序列的关联度,用关联度表征裂纹损伤程度。在理论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倒谱分析可有效地识别出齿根裂纹故障,损伤程度越大,倒谱的尖峰幅值越大。PCA与GRA结合算法与GRA算法计算的关联度相比更大,区分度也更加明显。并可以有效地量化待检目标的损伤程度,为齿根裂纹的定量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对以煤矸石煅烧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的无机水性涂料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水灰比 <0.5时,由于矿物水化反应不完全而导致涂层遇水出现裂纹、脱落等现象;当水灰比 >0.7时,涂料在干化过程中矿物聚合物由三维网状结构向二维链状过渡,从而导致涂层性能开始下降,出现粉化现象;当水灰比为 0.5~0.6时,涂层耐洗刷次数在 4万次以上,硬度在 5H以上,耐水性能良好,涂层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4.
王立青 《江西煤炭科技》2020,(3):206-208,211
以王坡煤业331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高地应力松软煤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影响因素,采用螺旋钻进自排渣的钻孔施工工艺以及新材料径向膨胀主动承压式注浆封孔工艺,并与原工艺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分析,优化后的瓦斯抽采工艺应用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瓦斯抽采成孔及封孔问题,能够满足安全高效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钢管套筒灌浆连接轴向受拉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试验中设计了16组48个钢管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试件采用钢板代替圆钢管,并进行静载试验。分析了灌浆料裂缝扩展过程、荷载-相对位移曲线,并对抗剪键高距比、灌浆料厚度、侧向力等因素对破坏过程及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设置抗剪键的套筒灌浆连接试件,斜裂缝随机产生,裂缝分布不均匀;对于设置抗剪键的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裂缝首先出现在底部抗剪键位置处,与水平方向夹角约为30°,随后在中部和上部抗剪键位置处分别出现斜裂缝。由于每个抗剪键上荷载分担并不均匀,与抗剪键接触的灌浆料逐渐达到极限压应力,达到极限状态时,承载力全部由抗剪键间的机械咬合力承担,在连接承载力中,可忽略摩擦力和胶结力作用。随着抗剪键高距比h/s增大,各试件初始剪切刚度相差不大,承载力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建议抗剪键高距比0.06g/s>0.3,同时需要满足灌浆料灌注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锭子弹性管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减振弹性管对下锭胆的支承弹性和锭子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等性能的最优匹配效率,依据减振弹性管的等效抗弯刚度及底部等效刚度系数公式,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构建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数学模型。首先,结合Isight优化软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其近似模型,且使精度达到可接受水平,并以模型的关键结构参数弹性模量、螺距、槽宽、壁厚为设计变量,结合遗传算法对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图,确定出减振弹性管结构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案在保证减振弹性管弹性的同时,其底部振幅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7.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性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关磁阻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调速范围广等优势,但其双凸极结构和控制器的开关特性,导致存在转矩脉动现象,使得抑制转矩脉动成为焦点问题。首先从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和运行机理出发,针对线性解析方法难以分析转矩特征的问题,建立电机有限元模型求解出转矩特征并进行样机验证试验。分析样机结构参数对转矩脉动的影响,针对结构参数耦合问题,选择NSGA-Ⅱ算法在参数优化平台上对样机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寻优,在保证优化后样机的转矩脉动系数和平均转矩均优于初始电机的条件下,最终获得样机最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参数对电机转矩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对结构参数的优化能有效地抑制转矩脉动,该参数优化方法可以为开关磁阻电机结构性转矩脉动抑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溶液浓差能驱动的逆电渗析反应器制氢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品位热能制氢技术首先是将热能转换为溶液浓差能,然后通过逆电渗析(RED)反应器将溶液浓差能转换成氢能。为了验证RED反应器能将溶液浓差能转换为氢能,探索关键运行参数变化对能量转换过程的影响。设计了一个由40个膜对所构成的RED反应器,以NaCl水溶液为工作溶液,NaOH水溶液为电极液的制氢系统。通过改变浓/稀溶液入口浓度,溶液过膜流速以及输出电流来考察对RED反应器产氢率、制氢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浓/稀溶液入口浓度,过膜流速变化均会影响RED反应器的输出电流。在外电路短接条件下,输出电流越大,反应器产氢率和制氢效率越高,但能量转换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0.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固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有了明显改善,而在生态问题趋于严重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的过程中,森林抚育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愈发凸显。对此,文章针对森林抚育,从提高森林利用率、维持森林动植物生态平衡、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就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旨在给予相关森林保护工作者可行的帮助,并以此促进我国森林开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