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5篇
  免费   771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电工技术   193篇
综合类   819篇
化学工业   116篇
金属工艺   99篇
机械仪表   81篇
建筑科学   2278篇
矿业工程   2399篇
能源动力   112篇
轻工业   29篇
水利工程   1667篇
石油天然气   268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9篇
冶金工业   426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9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岩体结构面对大跨度隧道工程稳定性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沈阳至大连(简称沈大)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韩家岭隧道区域调查和分析,研究了岩体结构面对隧道施工过程的影响,围岩失稳方式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2.
根据近几年对石膏矿山的现场调查,结合岩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对石膏矿采场顶板冒落及大规模采空区顶板冒落机理作了简要探讨,据此提出了预防采空区冒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3.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评价岩体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岩石质量评价,但通过钻孔取芯方式获取RQD存在明显不足,给岩体质量评价带来了一定的误差。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廊道岩体为实例,结合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采用测线法研究了广义RQD_t随测线布置长度与角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体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RQD_t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随着测线长度增大至10 m,RQD_t收敛于一个稳定的值;随着测线倾向和倾角的变化,RQD_t沿空间不同方向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研究发现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1 601 m廊道岩体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基于广义RQD_t的岩石质量指标能克服传统RQD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工程陶瓷的断续与普通磨削试验,讨论了两种磨削方式的表面质量及影响因素,并对断续磨削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根据弹性变形理论分析了巷道围岩裂隙开度在注浆过程中增大和恢复的机理 ,提出了采用稀水泥浆液注浆时 ,选择常量法和常压法的判断准则 ,给出了使用该判据选择合理注浆方法的步骤  相似文献   
76.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洞室群赋存于前震旦系褶皱基底,为陡倾下游的层状浅变质岩。主厂房第Ⅵ层大桩号段开挖时,单次长度达35.0 m,由于上游边墙处的施工支洞顶部岩体挖除、侧向约束解除、边墙高度突增,导致主厂房上游边墙岩体深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沿层面开裂及滑移、围岩变形及锚索受力陡增,危及到主厂房施工及运行期安全。为此,采用三维离散元法对岩体开裂部位加固及第Ⅵ层后续开挖区段长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锚索+接缝灌浆"的处理方案及"小区段、间隔开挖+及时支护"的施工程序。目前,右岸地下厂房已全部开挖完成,各部位监测项目均已收敛,监测成果验证了加固方案及开挖程序的合理性。相关思路可为后续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张世民  王秀婷  吴勇 《人民长江》2017,48(15):76-80
针对传统二维节理面粗糙度表征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岩石节理面三维粗糙度描述方法。首先,利用光学扫描系统得到节理表面点云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运用改进的变异函数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正态分布模型参数的三维粗糙度(VA)方法;最后,运用新方法对花岗岩张拉型节理表面的粗糙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反映节理面的起伏变化、频率和分形特征,并因此能描述出节理粗糙度的各向异性特性。  相似文献   
78.
白鹤滩水电站坝基的柱状节理玄武岩具有明显的卸荷损伤特性。为研究这类特殊岩体的卸荷损伤规律,通过变形试验和强度试验获取卸荷过程中柱状节理刚度和强度的定量表达式,并结合离散元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岩体卸荷损伤的数值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柱状节理玄武岩的离散元数值模型,开展开挖卸荷过程中柱状节理玄武岩力学特性的损伤规律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岩体卸荷参量从6.0 MPa卸载到1.0 MPa的过程中,柱状节理玄武岩竖直向和水平向的弹性模量分别降低64.8%和86.3%;黏聚力分别降低18.3%和46.1%;内摩擦角分别降低8.4%和64.7%;柱状节理玄武岩具有显著的卸荷损伤特性,在开挖卸荷过程中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且水平方向的降低程度大于竖直方向。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开挖方式和支护形式的选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9.
基于分形理论的坝基裂隙岩体注灰量与导水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天然岩体裂隙分布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准确评价天然裂隙岩体的渗透性和可灌性。离散裂隙网络作为描述天然裂隙网络的有力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裂隙岩体的某些特征,但都是基于统计意义上的概率分布,无法反应裂隙网络参数的内部联系以及微观特征。Mandelbrot提出的分形几何是描述不规则物体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裂隙网络中的裂隙迹长分布服从分形特征,很多学者利用这一理论对裂隙网络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裂隙网络渗透系数的表达式。然而缺乏裂隙网络的可灌性和灌浆量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裂隙网络的分形特征和裂隙迹长与隙宽的关系,建立了裂隙岩体导水率的分形模型,推导了裂隙岩体导水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表达式,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该关系式的可靠性。其次,分析了裂隙岩体灌浆注灰量与分形维数的关系,进而推导了注灰量与导水率的关系式,根据注灰量与导水率的关系曲线对灌浆区域的划分,定义了3个不同的灌浆区域:正常区域、微小裂隙区域和扩展区域,分别对应于正常灌浆、微小裂隙较多和裂隙扩展变形这3种不同的灌浆状态。最后,通过与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证实了本文注灰量与导水率关系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也说明了3个灌浆区域的划分是合理并且重要的。因此,该关系式和灌浆区域的划分可以用来预测和评价实际工程灌浆施工的合理性和可灌性。  相似文献   
80.
倪卫达  许忆 《人民长江》2017,48(1):69-74
通过建立柱状节理岩体径向应力比与力学劣化系数的数学关系,获取柱状节理岩体卸荷损伤效应的定量表达式。结合FLAC~(3D)提出一种考虑卸荷损伤的柱状节理岩体开挖分析方法,实现岩体单元的力学参数在开挖过程中随实际应力状态得到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开展柱状节理岩体试验洞的开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卸荷损伤的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试验洞围岩的位移、体积应变增量和塑性区均随开挖断面的逐步增加而增大,且呈边墙最大,底板次之,拱顶最小的分布规律。最后采用体积应变增量大于0.10%和塑性区作为岩体松弛的综合判别指标,其分析结果与钻孔声波测试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