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99篇
  免费   9591篇
  国内免费   7070篇
电工技术   3401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8376篇
化学工业   7087篇
金属工艺   5224篇
机械仪表   5402篇
建筑科学   9041篇
矿业工程   7655篇
能源动力   1103篇
轻工业   4924篇
水利工程   3350篇
石油天然气   11752篇
武器工业   656篇
无线电   93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66篇
冶金工业   3935篇
原子能技术   920篇
自动化技术   19137篇
  2024年   1334篇
  2023年   4386篇
  2022年   4173篇
  2021年   4443篇
  2020年   4372篇
  2019年   4402篇
  2018年   2245篇
  2017年   2907篇
  2016年   3301篇
  2015年   3828篇
  2014年   6427篇
  2013年   5051篇
  2012年   5654篇
  2011年   5671篇
  2010年   5147篇
  2009年   5084篇
  2008年   5993篇
  2007年   5455篇
  2006年   3910篇
  2005年   4008篇
  2004年   3406篇
  2003年   2892篇
  2002年   2341篇
  2001年   2001篇
  2000年   1767篇
  1999年   1383篇
  1998年   1242篇
  1997年   1075篇
  1996年   974篇
  1995年   840篇
  1994年   776篇
  1993年   503篇
  1992年   503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404篇
  1989年   40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72.
大庆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厚油层动用程度低,"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是有效的提高厚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在"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注聚阶段中注采比对井间压力、含水饱和度等变化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注采比对开发层位的井间压力及饱和度的影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相同的开发模式不同注采比的生产情况,绘制了不同注采比情况下,不同层位的井间压力及含水饱和度变化情况,为维持地层压力平衡,保持油田稳定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综合评价现有的相关滤波类算法,对典型的相关滤波跟踪器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滤波器的设计提供指引。从相关滤波跟踪理论的一般框架切入,重点对当前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滤波跟踪器即KCF,DSST,HCF和ECO展开研究,分别从理论分析以及在大规模公开数据集OTB100上的实验表现详细地比较各算法的优劣。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卷积特征的算法在跟踪准确性和鲁棒性上相比单纯使用人工特征的算法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跟踪速度也会急剧下降,具有尺度估计模块的跟踪器能够得到更优的跟踪成功图表现。最后对深度学习结合相关滤波方法存在的实时性不足、长时跟踪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离子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过渡区的影响,借助SEM和EDS,以Ca元素和Si元素为特征元素进行面扫描,实现了对骨料和砂浆基体的区分,发现了经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浸泡60 d后的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趋于疏松;以S元素和Cl元素为示踪元素,观察到其在界面区的富集,证明了界面过渡区是离子侵蚀的主要通道;浸泡60 d后界面区显微硬度分别下降约70%和20%,界面过渡区宽度分别增加约50%和20%.研究实现了对离子侵蚀后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位置和范围的界定,且表现出与显微硬度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
在45钢表面以超声波辅助脉冲电沉积制备Ni-TiN复合镀层。研究了平均阴极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超声功率和TiN粒子(平均直径20~30 nm)添加量对复合镀层的TiN粒子含量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为:NiSO4ꞏ6H2O 300 g/L,NiCl2ꞏ6H2O 30 g/L,H3BO33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3 g/L,TiN 25 g/L,pH 4.1~4.3,温度40°C,平均阴极电流密度4 A/dm2,脉冲占空比40%,脉冲频率1000 Hz,超声功率300 W,机械搅拌速率200 r/min,时间60 min。该条件下所得Ni-TiN复合镀层的TiN质量分数为8.35%,显微硬度为819 HV,表面平整、致密,晶粒尺寸均匀。  相似文献   
76.
荆山玉是湖北省保康县新发现的一个玉石品种,形成于大陆边缘—洋盆区过渡带的热水沉积环境,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灯影组的一种硅质角砾岩:原地震碎角砾岩,由角砾和胶结物二部分构成,角砾局部可拼接;角砾成分为早期硅质岩碎裂产物,胶结物除早期硅质岩碎裂产物外,还有少量后期充填的石英、铁质等,受角砾、胶结物颗粒大小、裂隙发育程度不同的影响,后期热液改造程度不同,角砾和胶结物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色调与铁质有关。荆山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第一阶段,低温150~225℃、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热水成因的硅质岩形成;第二阶段,热力膨胀外力作用下,硅质岩局部原地震碎形成硅质角砾岩,热水温度243~340℃,富氧氧化—贫氧过渡环境,红褐色的Fe~(3+)在胶结物、裂隙中富集;第三阶段,热水温度116~127℃、缺氧还原条件,黄色的Fe~(2+)在胶结物、裂隙中富集。  相似文献   
77.
为了揭示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对致密储层的伤害机理,文中基于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原理,开展了CO2注入压力下的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沥青质在岩心中的沉积特征,评价了沥青质沉积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量和渗透率伤害率随着CO2注入压力的升高呈现先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CO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主要沉积在弛豫时间大于10 ms的大、中孔隙,导致大、中孔隙占比下降,微细、小孔隙占比增加,且随着CO2注入压力的升高,大、中孔隙占比下降幅度增大,微细、小孔隙占比上升幅度增大;此外,沥青质沉积会引起润湿性发生反转,随着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润湿反转指数增大,岩心润湿性不断向强油湿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8.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带式运输机是重要的连续性运输设备,皮带撕裂是造成带式运输机运输失效的重要因素。详细分析了引起皮带撕裂的常见原因,并给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针对皮带撕裂现象构建皮带撕裂实验平台,并通过皮带受力应变实验分析掌握了皮带撕裂的特征,为预防皮带撕裂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