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Planning》2022,(Z1)
于2008年4—6月在大连市沙岗子村的海参养殖场进行围隔试验,试验设投放高、低密度的鼠尾藻组和不放藻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围隔中共有藻类8门57属76种,优势种为短楔形藻、新月菱形藻和绿枝藻。其中浮游植物密度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差异不大;浮游动物有6大类34种(属),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瘦尾胸刺水蚤等桡足类及桡足类无节幼体,浮游动物密度亦是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数量差异不大。试验期内,低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9.6 cm,平均增幅为78.3%;高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3.9 cm,平均增幅为52.7%,低密度试验组鼠尾藻的生长要好于高密度组。  相似文献   
52.
《Planning》2022,(3)
为探究北京潮白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别于2016年6月和9月对潮白河水系11个水体(3条河流、7个水库和1个湖泊)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6月潮白河水系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9月共发现131种,种类组成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6月潮白河水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4415.3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8 mg/L,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76;9月平均密度为2977.4 ind./L,平均生物量为2.09 mg/L,H′平均值为3.15;基于H′指数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潮白河水系2016年6月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9月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CCA分析显示,Chl-a、NO-_2--N是影响潮白河水系6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NO-_2--N是影响潮白河水系6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NO-_2-N、SD和水温是影响9月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京潮白河水系水质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原生动物和轮虫为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类群, Chl-a与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等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3.
南京外秦淮河浮游动植物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外秦淮河的浮游动植物种类、数量、生物量、优势种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检出南京外秦淮河浮游植物5门37属43种,浮游动物3类12属13种.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3 367.23万个/L,生物量为17.912mg/L,浮游动物平均数量为91.38个/L,生物量为4.171 mg/L.从外秦淮河上游到下游,浮游植物种类数、数量和生物量总体上逐渐递增,浮游动物种类数和生物量上、下游多于中游,数量也呈递增趋势.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有微囊藻、颤藻、颗粒直链藻和团藻,浮游动物优势种有萼花臂尾轮虫、近亲裸腹溞和广布中剑水蚤,初步判定外秦淮河有机污染仍然严重,富营养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54.
采用野外生态学方法,于2016—2018年(每年6月和9月)研究了北京密云水库浮游动物多样性和重金属生态风险,并对水库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浮游动物共检出4类113种,平均密度为4 497ind./L,平均生物量为7.50mg/L。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台湾温剑水蚤(Cyclops taihokuensis)(桡足幼体)。浮游动物生物量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但种类和密度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浮游生物多样性良好,显示水体轻污染或无污染,但浮游动物小型化和优势种均显示有富营养化加剧的可能。水体中重金属均处在国家标准Ⅰ类,密云水库可作为优质水源。沉积物中重金属Cu、 Cd浓度明显减少,但Pb、 Cr、 As浓度明显增加,其中As浓度显著增加,并且潜在生态风险最高。总之,南水北调后,密云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复杂,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变化明显,多样性和均匀性均较好,但仍预示着潜在的富营养化风险;水体和沉积物中仍存在氮磷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偏高的问题,水库控制富营养化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5.
二氧化氯对剑水蚤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预投二氧化氯对原水中剑水蚤的去除效果,并与现行的预投氯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法可以有效地杀灭剑水蚤;与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相结合,可使剑水蚤完全去除。GC-MS及Ames试验进一步表明,处理水中有机物的种类与数量显著少于预投氯方法,水的致突变性也明显降低,经济效益优于预投氯法。  相似文献   
56.
《人民黄河》2019,(11):49-53
为研究黄河源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16年8月、10月和2017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黄河干流玛多段5个站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共监测到后生浮游动物62种,其中轮虫45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②后生浮游动物种类和密度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种类数在10月最大,8月次之,5月最小;密度组成在8月最大,10月次之,5月最小。③根据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利用指示生物法进行河流水质评价,目前玛多段水体清洁、水质状况优良。④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CCA结果显示,玛多段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主要受水体pH值、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城市湖泊,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大多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严重降低了湖泊价值.对此,建立生物栅中试装置以对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了装置中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数量和生物量的比较、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总数与出水主要水质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58.
随着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工程积极发挥防洪功能,使中国能够有效应对一些自然灾害,并满足当前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但中国的水生态系统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文章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三个方面研究闸坝对河流生态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研究结果对水生态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与生物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基于2017年秋,2018年春、夏3个季节的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野外采样调查结果,采用冗余分析(RDA)、广义可加模型(GAMs)等方法探究了白洋淀不同季节的浮游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建立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关系并进行了率定验证。结果表明:与1992年白洋淀干淀后重新蓄水时相比,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物种数分别下降了59%与37%,优势群落从绿藻门转化为蓝藻门。根据RDA排序结果可知,温度、透明度是影响浮游生物丰度的关键环境因子。运用GAMs构建了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定量模型,最优模型结构为Biomass-phy~s(T)+s(TN)+s(Cond)+s(Biomass-zoo)+s(Biomass-pro)+te(Biomass-pro_TN)+te(Biomass-pro_Cond)+te(Biomass-pro_Biomass-zoo)。将2019年6月采样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计算模拟效果良好,实现了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定量模拟,能够为白洋淀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0.
《Planning》2018,(1)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