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6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4篇
矿业工程   7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1篇
石油天然气   5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孙帮涛  贺文 《建井技术》2021,42(2):5-11
根据云南某矿千米级暗立井井筒周边富水白云岩地层高水压、大水量的特点,为实现井筒安全快速掘进,采用预注浆堵水.井下设计3个大型硐室,作为钻探平台;地表建立制浆站,通过输浆管路,将红黏土水泥浆液输送至井下注浆站.注浆总段长496 m,分段下行式注浆.通过预注浆,井筒掘砌完成后,实测井筒预注浆段剩余涌水量为7.86 m3/h...  相似文献   
782.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 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  相似文献   
783.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的台内丘滩体钻遇了优质白云岩储层,但该套储层厚度薄、与围岩弹性参数差异较小,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识别和预测。为了提高白云岩储层的预测精度,基于铸体薄片与岩心CT扫描,详细分析了马四段碳酸盐岩的特征,通过岩石物理弹性测试,结合物性测试及试采资料建立了马四段岩石弹性参数与孔隙结构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一种变基质多孔微分等效介质模型的预测孔隙结构和储层的新方法,并进行了矿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马四段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2类储层,其中孔隙型储层可细分为以晶间孔为主和以晶间溶孔+晶间孔为主2类;(2)晶间孔为白云岩化作用形成,孔隙纵横比较大,晶间溶孔由晶间孔经过溶蚀作用改造形成,孔隙纵横比变小;(3)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纵横比最小;(4)沉积和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的孔隙结构影响大,孔隙结构的差异会引起岩石弹性参数的较大变化,利用该差异可以有效预测白云岩优质储层。结论认为,该方法首先通过变基质骨架建模准确划分岩石的基质类型,然后利用多重孔微分等效介质模型预测岩石的孔隙结构类型,并定量计算不同孔隙类型孔隙的体积占...  相似文献   
784.
为了揭示矿柱(岩心)受环境湿度在强度参数、变形特征和能量演化等方面的控制作用,对茶山岭煤矿-850 m中段的粉晶白云岩矿柱取心并制成标准试样。依托自建的密闭空间稳定湿度环境试验平台,成功实现了基于汽化方式的现场湿度系统模拟。分别测量了试样在干燥以及80%、90%和100%RH(相对湿度)环境下60 d后的孔隙率、质量以及尺寸,并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借助电子显微镜扫描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试样微细观结构变化规律及强度变形等力学参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湿度的增加会导致原本致密及排列规则的矿物颗粒失去胶结物的包裹而出现模糊的层间界面,孔隙率升高并伴有软化接触面的矿物颗粒脱落导致试样质量损失以及尺寸缩减。(2)环境湿度决定受载时试样的极限破坏模式,由干燥状态下的纯拉伸破坏过渡到100%RH环境下的剪切/拉伸混合型破坏,且破坏时试样表面宏观裂纹发育数量随湿度升高呈上升趋势。(3)受高湿从外围至中心扩展的“损伤-联结-侵入”效应,白云岩原生裂隙界面与矿物颗粒之间的摩擦作用以及弹性模量、峰值强度等参数减小,泊松比与峰值点应变则增大,加速了白云岩矿柱的失稳变形与破坏。(4)基于试验数据并依托颗...  相似文献   
785.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质岩储集层中自生白云石成因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偏光、荧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技术,对玛湖凹陷风城组白云质岩中白云石赋存特征及成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1)白云石发育准同生—浅埋藏期、中埋藏期和中—深埋藏期3期,主要形成于中二叠世早期的准同生—浅埋藏环境,其次是中二叠世中期的中埋藏环境。(2)白云石化流体为碱湖沉积背景下的高盐度咸水,准同生—浅埋藏期Mg2+主要由碱湖流体、火山玻璃脱玻化供给,中埋藏期Mg2+主要来自于黏土矿物转化、火山玻璃脱玻化以及长石等铝硅酸盐的溶蚀。(3)白云石生长过程中由早到晚Mg、Mn、Fe、Sr、Si等元素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与碱湖流体以及埋藏过程中风城组火山物质脱玻化、成岩蚀变的影响程度不同有关。(4)在碱湖微生物诱导作用下,准同生期泥晶—微晶白云石通过原生沉淀以及交代文石、高镁方解石等形成;浅埋藏期粉晶白云石主要由泥晶—微晶白云石的持续生长以及方解石、凝灰质等交代形成;中埋藏期白云石以粉晶、细晶为主,主要由白云石化流体对火山物...  相似文献   
786.
济阳坳陷冶里-亮甲山组次生白云岩储集空间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薄片、扫描电镜、荧光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济阳坳陷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次生白云岩储集空间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其储集空间组合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其成因受岩性、成岩后生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储层发育是在岩性因素的基础上,叠加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改造的结果;溶蚀作用通常沿先存裂缝、角砾问残存孔缝或在微孔隙较发育的岩石中发育,使各类储集空间溶蚀扩大。  相似文献   
787.
基于岩心、测井、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系统梳理了中东地区X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岩石特征、岩相类型以及各岩相差异成岩作用特征与序列、多期白云岩化作用特征与其成因模式,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品质的差异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屑类型与结构特征将X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分为12种岩石类型以及5大...  相似文献   
788.
砂化白云岩地层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输水隧洞中广泛分布,该地层中修建的小扑、扯纳苴等隧洞常出现塌方、突水涌砂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科学合理地划分白云岩砂化等级,对施工过程中的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从3个方面选取12个能够准确描述白云岩砂化程度的指标,建立白云岩砂化等级划分层次结构模型,将白云岩划分为微砂化、弱砂化(下段和上段)、强烈砂化(下段和上段)、剧烈砂化4个等级,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白云岩砂化等级划分。选取小扑2#主洞上游部分洞段建立模型并划分砂化等级。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白云岩砂化等级划分,其划分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89.
某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4m,基础为灰质白云岩,沙化严重,溶槽发育较多,地质情况复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抗滑稳定分析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溶槽部分回填大级配C15微膨胀混凝土,沙化严重坝段通过基础垫层混凝土配置钢筋及增设锚筋桩等方式避免大坝不均匀沉降,增加大坝稳定安全保证。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实现岩溶沙化严重地区重力坝稳定布置。  相似文献   
790.
针对湖南某白云岩机制砂石骨料生产线,综合考虑原矿特性、产品种类及级配要求等因素,提出“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柱碎机+一次圆振筛+多级选砂机”的工艺流程,尤其考虑到矿山排土场库容有限,制砂设备石粉产出量尽可能少的要求,对制砂环节选用适合本项目要求的柱碎机。通过优化设备选型及配置方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绿色低碳砂石骨料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