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176篇
化学工业   1380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202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8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75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7篇
冶金工业   164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设计对NO2气体具有高灵敏度、可逆性和专一选择性的敏感材料和克服敏感膜制作工艺复杂的缺点,利用旋涂技术制备了八异戊氧基-2,3-酞菁镍(N iNc(iso-PeO)8)气敏薄膜,采用AFM观察其表面形貌,研究了N iNc(iso-PeO)8旋涂膜对NO2的气敏性,分析了薄膜形貌和测试温度等因素对薄膜气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涂溶液浓度较低时制备的薄膜表面均匀,平整度较好,酞菁分子以无序聚集形式排列在基片上.工作温度升高,薄膜对NO2的响应恢复能力增强;不同温度下N iNc(iso-PeO)8旋涂膜对NO2灵敏度的顺序为:20℃<50℃<75℃<100℃>130℃.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酞菁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法合成了四叔丁基酞菁氧钒((t-Bu)4NcVO)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方法,验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调Q倍频ns/ps Nd∶YAG脉冲激光系统,在波长为532nm下,研究了化合物的非线性和光限幅特性.测得化合物的非线性折射率n2和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2.51×10-11esu和8.54×10-12esu,通过计算得到分子极化率γ’为3.7×10-29esu.在透过率69%时限幅阈值为1608mJ/cm2,箝位值为585mJ/cm2,有效激发态与基态吸收截面比为3.66.  相似文献   
73.
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制备了ITO/NPB/Alq3/LiF/Al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测试了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器件的亮度电压特性、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压为16V时,器件的电流达到最大值21.70mA,器件的亮度达到了11 700cd/m2;当外加电压为14 V时,电致发光光谱波峰位于528 nm处,归一化强度最大值为0.522 1a.u.制备的器件电子注入能力、电流和亮度均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74.
我厂工业精馏装置建于20世纪70年代,采用双炉双塔连续精馏工艺。原料为、酚、洗三混馏分,工艺采用的是切取高洗油,确保工业质量合格,然后对高洗油进行复蒸,确保洗油质量合格。但随着我厂4号焦炉的建成投产,焦油产量由130~140t/d增加到160~180t/d,处理三混馏分由32~35t/d增加到40~45t/d,原有精馏工艺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5.
雷艳秋  黄世强 《弹性体》2003,13(6):9-12
用格氏法合成了(α-基)甲基二氯硅烷,并以其与二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采用钠缩合法合成了(α-基)甲基硅烷与聚二苯基硅烷的共聚物。IR,UV,用X-射线和偏光显微镜对它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用热重分析法测试它的热稳定性,并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它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它在紫外区产生较强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可望成为一种良好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76.
H4SiW12O40催化合成乙酸-β-萘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4SiW12O40为催化剂,用乙酸酐和β-酚合成了乙酸-β-酯.结果表明,H4SiW12O40催化效果明显,产品后处理简单,催化剂可重复使用4次以上.乙酸-β-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酐0.06 mol、β-酚0.05 mol、H4SiW12O40 1.0 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此时产率达93.5%.  相似文献   
77.
张家明 《中氮肥》2002,(1):61-63
对木质素、丙烯酸、系3种水煤浆添加剂制得煤浆的特性及煤浆在Texaco气化炉上的试验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在Texaco气化条件下,木质素与丙烯酸可作为水煤浆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发展状况 ,尤其是石油的生产技术。指出了我国石油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乙酸,2-酚,二乙氨基乙醇为原料,用氯化亚砜合成相应的酰氯,再进行酯化合成相应的酯,并对其工艺方面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及操作步骤简捷等优点,且产品纯度较高。根据活性基团拼接的原理,引入其他活性基团,合成一类兼具两种特殊骨架结构的叔胺酯化合物。期望其优势互补成为新一类具有更好生理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80.
加氢处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环烷基单环芳烃,研究四氢催化裂化有利于加强对更多环数环烷基单环芳烃催化裂化的认识。综述了四氢催化裂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四氢主要遵循单分子裂化机理;从反应活化能、扩散、吸附等动力学角度对四氢裂解行为进行了解释;催化剂适宜的孔径和BrØnsted酸强度有利于四氢开环;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剂/油质量比增大、质量空速减小,四氢反应活性增强,同时氢转移反应愈发明显。适宜的催化剂孔径和Brnsted酸强度、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以及质量空速有利于四氢裂化生成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