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用 10 0 0ml圆锥形玻璃罐 ,在温度、盐度相同条件下 ,通过投喂海水小球藻、酵母及小球藻和酵母的混合饵料 ,研究了其对轮虫产生休眠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投喂海水小球藻有利于轮虫休眠卵的产生。此结果为大规模进行轮虫休眠卵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1)
鱼苗适时下塘理论是在土池塘清塘后水质饵料生物发展变化规律、仔鱼器官发育内在规律和土池塘轮虫高峰期可控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生理适时下塘和生态适时下塘组成。其中,生理适时下塘是指仔鱼器官发育的阶段正好在结构功能上逐步适应开口摄食,而生态适时下塘是指外界提供适宜的开口饵料、适宜的密度和良好的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等。本文梳理了鱼苗适时下塘理论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鱼苗下塘的适宜生态因子和饵料,针对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的开口饵料研究现状,将适宜开口饵料分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水丝蚓、饵料鱼鱼苗、浮游植物、母体体表黏液、复合型开口饵料和微粒子饵料9种类型,并提出今后在鱼苗适时下塘精准性、枝角类等高峰期土池塘培养技术及鱼苗阶段系列配合饵料等方面还需系统研究的建议,以期确保鱼苗成活率和生产出高质量的苗种。  相似文献   
13.
早先,在苗圃或池塘放养生产中使用鱼藤酮,以消除杂鱼和捕食性鱼类。直到最近,才开始使用有机合成化合物。非洲山毛豆生长在热带国家,是手工渔夫用来毒鱼的一种植物(Reed等,1967;Cox,1979;Welcomme,1985;Lambert等,1993)。  相似文献   
14.
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轮虫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月、7月、10月和2018年1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东湖和刘桥湖两个小型湖泊进行采样调查,探讨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东湖共记录轮虫13科15属32种,刘桥湖共记录10科12属25种。东湖轮虫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2 722个/L和3.04 mg/L)明显高于刘桥湖(1 311个/L和1.30 mg/L);东湖主要优势种为刺盖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广布多肢轮虫和螺形龟甲轮虫,刘桥湖主要优势种为暗小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小链巨头轮虫、广布多肢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和迈氏三肢轮虫;东湖和刘桥湖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水温、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是影响两湖轮虫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鲢、鳙鱼的捕食压力间接影响了两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饵料对轮虫产生休眠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00ml圆锥形玻璃罐,在温度、盐度相同条件下,通过投喂海水小球藻,酵母及小球藻和酵母的混合饵料,研究了其对轮虫产生休眠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海水小球藻有利于轮虫休眠卵的产生,此结果为大规模进行轮虫休眠卵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无脊椎动物穿透带来的过滤水感官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风险,添加一系列不同粒径和不同高度的砂垫层于5根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滤柱中.在10个月的连续运行期间,滤柱出水中共检出7类无脊椎动物(其中轮虫和甲壳类生物为优势种群).结果表明:砂垫层的添加可以有效防止无脊椎动物的穿透,且随着砂垫层高度的增加去除率逐渐升高,轮虫和体长大于200μm无脊椎动物的去除率分别达46.6%和85.5%,石英砂粒径对轮虫的去除影响较大;砂垫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颗粒物,且出水中颗粒数与无脊椎动物丰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初到8月底,利用浮游生物网在野外采集含有轮虫的水体,通过对轮虫标本活体形态和固定后形态的观察,初步调查了连云港地区的轮虫种类组成情况。采样地点包括连云港新浦区、连云区、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共6个县区,其中连云区包括淡水区和海水区,其它均为淡水区。共发现15种轮虫,隶属于6个属。海洋轮虫种类中,只发现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轮虫种类和数量分布的多样性分析表明,臂尾轮虫属是连云港地区的优势种属。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2)
分别采用酵母轮虫和以小球藻、螺旋藻粉强化培育5 h的酵母轮虫为饵料,投喂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仔鱼,比较其成活率。结果表明:投喂酵母轮虫仔鱼的成活率为04.3%,而投喂小球藻和螺旋藻粉强化的轮虫仔鱼成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5.3%4.3%,而投喂小球藻和螺旋藻粉强化的轮虫仔鱼成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5.3%97.3%和79.3%97.3%和79.3%94.3%。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1)
鱼苗适时下塘理论是在土池塘清塘后水质饵料生物发展变化规律、仔鱼器官发育内在规律和土池塘轮虫高峰期可控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生理适时下塘和生态适时下塘组成。其中,生理适时下塘是指仔鱼器官发育的阶段正好在结构功能上逐步适应开口摄食,而生态适时下塘是指外界提供适宜的开口饵料、适宜的密度和良好的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等。本文梳理了鱼苗适时下塘理论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鱼苗下塘的适宜生态因子和饵料,针对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的开口饵料研究现状,将适宜开口饵料分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水丝蚓、饵料鱼鱼苗、浮游植物、母体体表黏液、复合型开口饵料和微粒子饵料9种类型,并提出今后在鱼苗适时下塘精准性、枝角类等高峰期土池塘培养技术及鱼苗阶段系列配合饵料等方面还需系统研究的建议,以期确保鱼苗成活率和生产出高质量的苗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3)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卜氏晶囊轮虫Splanchna brightwelli休眠卵卵膜的亚显微结构,并对卵膜与休眠卵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卵膜分三层,其中第一层卵膜(S1)包括两小层,即外表有乳状突起的第一小层(ML)和弹簧状的第二小层(SL),ML层外表乳状突起之间有的有小桥相连,有的无小桥相连,而SL层纵面观似弹簧状,外表面(与ML层卵膜接触的面)有较大的突起和较多的孔,内表面(与第二层接触的面)较光滑且突起较小;第二层卵膜(S2)纵面观均匀致密;第三层卵膜(S3)紧包胚胎,外表面光滑。从本试验结果推测,晶囊轮虫休眠卵第一层的第二小层卵膜的弹簧状结构装置,很可能是晶囊轮虫休眠卵休眠期间存放休眠卵产出气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