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3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通过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厚度、岩性组合和沉积相对比分析,认为由于早白垩世之前天山南部古地势高于北部,使得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以上3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明确了库车坳陷侏罗系各组厚度均小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以及早侏罗世沉积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成因机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天山南北古气候、构造古地理和古地形的差异,以及晚白垩世末期构造隆升与剥蚀作用,造成了库车坳陷与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沉积环境和厚度的差异,也造成了两者的储集层碎屑组分、埋藏方式、裂缝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进一步厘定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和有利砂体展布范围的基础上,梳理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深层储集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差异,认为勘探程度较低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储集层受沉积相、地温梯度、埋藏方式、异常高压、次生溶蚀作用、构造缝等控制,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262.
龙门山中北段处于中段与北段过渡转换位置,前期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基于重新处理的二维地震长线资料,综合运用野外基础地质观测、钻井结构分析和构造解析等手段方法,系统厘定了龙门山中北段构造变形特征.龙门山中北段厚皮带一侧变形层次深,以韧性变形为主,表现为一系列紧闭倒转向斜和背斜组合样式;过渡Ⅰ带发育多条逆冲断裂呈叠瓦...  相似文献   
263.
李世斌  马为  吴晓飞  雷清  范剑 《矿产勘查》2023,14(7):1124-1140
为研究太行山东南缘基底构造特征,本文选用区域布格重力面积数据及1∶2.5万重力剖面数据,利用位场边界增强方法处理,分析断裂构造平面展布;采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场源分解处理,剖析不同深度下地壳横向结构;采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反演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构建两条地壳密度结构剖面模型,查明研究区基底构造的分布特征、对局部断裂进行了精细厘定和修正。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场整体呈现NE、NNE向的异常,并存在数量较多的小尺度线性重力梯度条带。区内断裂带多沿重力高、低异常梯度条带分布,并控制构造单元的走向。沉积层至上地壳的地壳结构复杂,形成多个明显的以NE、NNE方向为主的构造单元以及3条NE向区域性断裂,延伸至下地壳,次级断层延伸至中、上地壳,区域莫霍面深度为37.0~39.8 km,整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特点。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断裂活动性、基础地质研究及矿产、清洁资源勘查提供依据,并为类似地质区域的基底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4.
井陉位于冀晋交界的太行山腹地,当地分布广泛、保存完整的石砌民居,不仅反映出太行山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居营造技艺,更是晋冀两地历史文化的物质缩影。本文首先从自然生境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对当地石砌民居的生成环境进行分析,并以结构类型为依据,将石砌民居建筑划分为石木房与石窑两种类型;其次,深入剖析其结构体系、平面布局以及立面形制特征;再次,分析石砌民居的院落组织特征,阐述其构成要素与功能,总结石砌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特征;最后,通过在地适应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对石砌民居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加以阐释。本文旨在通过井陉对河北太行山区石砌民居特征进行解析与凝练,为当地乡土建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重塑乡土文化认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5.
在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北沿江林场西发现一个产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点,化石产于依列克得组中.依列克得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含煤、油页岩等沉积夹层的地层.该组一般整合覆于上库力组之上,与上覆大磨拐河组煤系地层整合接触.其沉积夹层多为湖相沉积,产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沿江林场附近胜利煤矿出露的本组沉积夹层中发现大量孢粉及植物大化石,还有少量鲟鱼类、昆虫、叶肢介化石.经初步分析,此孢粉组合接近于海拉尔盆地南屯组至大磨拐河组下段之间的孢粉组合,化石群总体相当于热河生物群的中、晚期组合.  相似文献   
266.
刘琳璠 《建筑师》2022,(6):27-34
文章通过梳理王澍写作中“自然”这一母题,并对照其近期建筑项目,阐述自然这一宽泛概念在王澍设计中的转化和表达。文章细分出王针对自然解读的三个层面,通过“江山”“景观”和“道法”作为概念的延展,引申出王在其理论与实践中对于表象世界、身体经验和内部结构的总结与思考。文章同样关注王澍在对于自然论述中的主要参照物古代山水画的解读,并试图论证山水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在王的建筑设计中从技法到概念的引申。通过分析,文章质疑其符号性和语义性在两种艺术转译中的主导性作用。以王澍的实践为例,笔者鼓励更多不拘泥固有标准的丰富的创作形式和思考,从而促进文脉在当代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67.
从稀有性、典型性、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诸方面,介绍武当山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特征,探讨武当山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68.
美国包含有两大山脉:分别是东部的阿帕拉契山脉和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大落基山脉部分。与矿物或者煤炭开采相关的小型城镇曾经遍布于每一条山脉的不同区域之中。由于世界对于铜矿和煤炭需求量显著降低,居民离开了这些城镇,其经济活力也逐渐崩溃。被遗留下来的是一些美国最独特的城镇形式,其巧妙适应地形和交通网络的方式值得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