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3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随着人们对游憩需求的变化,徒步等户外活动在横断山等中国高海拔山区迅速兴起,自然文化景观丰富与脆弱并存的高山地区面临着新的压力。拥有广泛高山区域的瑞士、挪威在相似情形下各自形成了户外游憩景观模式。以横断山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贡嘎山地区为实例,阐述徒步介入后的高山景观特点;提出以瑞士、挪威高山区为参照对象,概述各自的景观策略;初探它们在城市化与区域空间格局,徒步线与保护地、沿线设施、高山村庄关系上对横断山区域的参考意义,以期对未来中国高山地区景观空间与体验策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2.
温泉钼矿是至今为止在西秦岭造山带上所发现的最大的一个斑岩型钼矿床,钼矿床产于温泉复式花岗岩体内部,钼矿化主要与陈家大湾细粒二长花岗斑岩和岩体裂隙有关。通过对温泉岩体不同期次侵入体中的钼元素含量统计,发现钼元素含量矿区范围内的岩体中高于外围,细粒二长花岗斑岩中的钼元素含量高于早阶段两次侵入的岩体,认为温泉钼矿床的钼元素主要来自于细粒二长花岗斑岩。通过对三次侵入的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内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温泉钼矿为斑岩型钼矿床,具斑岩钼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93.
赵夏 《中国园林》2006,22(1):7-10
济南城北的鹊山、华山一带,原为唐、宋时期的风景名胜之地,后因城北大面积水景的消失而逐渐沉寂,但“鹊华“意象却根植于济南的历史文化传统,甚至成为济南风光的典型代称,对鹊华景象和北郊水景进行了历史的考察,为新时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Modern cities are constantly growing and evolving. This expans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leeds into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s, caus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disturbance of native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to remote areas where topography limits human access. As a result, metropolitan areas often become gray places with low biodiversity, elevated temperatures, poor air quality, flood issues, and lack of a local identity. Quito, Ecuador is one of the cities facing this important challenge. Perched high in the Andes, Quito is a place of great biodiversity, nevertheless the constructed landscapes are dominated by introduced species due to colonization and to the lack of availability of native species in the nursery trade. This article walk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 native nursery in Quito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itial trial plots, a green roof, and a garden. It explains the discoveries made during the process and provides directions for future goals to reintroduce native plant species into urban environments and contemporary landscapes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sustainable cities. The goal is to help people reconnect with their natural heritage and to learn about native plants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ancestral knowledge of the natural worl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95.
野马泉矿床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其查明铁矿床和铜铅锌矿床均达到中型规模,但由于铁矿石中磁性铁占比较低,铜铅锌与铁共生关系相关性差等原因,一直未能开发利用。本次研究选择工作程度较高、资源量相对集中的M9、M10、M13三个矿段,运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进行矿体建模,将铜、铅、锌分别提高边界品位圈定矿体,对铁矿床开展磁性铁圈矿,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重新估算资源量,并对资源开发的环境因素和技术经济进行评价,建立矿床的资源—环境—经济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全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0.88%,净现值22816万元,项目确定性(NPV>0)79%。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期望值(8%),净现值大于0,且抗风险能力较高,说明项目技术经济可行,从而使野马泉矿区查明资源量的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6.
温州全域遍布低山丘陵,卧于江 流,濒临海洋,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迥 异的气象,在这样的气象背景下温州传统山 岳空间道教洞天福地被赋予更甚的“神仙” 色彩。重点关注其云雾、潮汐、海市蜃楼等 气象景观,结合史料逐一呈现温州洞天福地 中的气象景观表征,并对比温州与渤海湾地 区之间地理结构、道教聚集、气象景观的耦 合关系,阐明温州洞天福地在气象景观视角 下的地域性特色及其区域性的研究价值。此 外,从洞天福地的核心思想出发,探讨洞天 福地气象景观与理想人居环境之间的渊源。 该研究旨在发掘更多洞天福地气象景观资源 的自然与人文价值,以洞天福地为名山胜境 的代表,为洞天福地的道教风景名山建设提 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7.
新帐房云英岩型钼矿产出在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古亚洲洋成矿域、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合部位。海拉尔—新帐房断裂活动对于区域范围内侏罗纪成矿花岗岩侵位具有控制作用,细粒花岗岩内普遍发育云英岩化现象且矿化强度与云英岩化程度呈正相关。矿体均产于侏罗纪花岗岩内,呈北西向展布,透镜状产出,总体走向为145°,倾角为80°,平均品位0.22%,长约120 m。辉钼矿为主要的硫化物,其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等。云英岩化花岗岩呈“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黄铁矿、辉钼矿等硫化物的S、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帐房钼矿的硫同位素主要来自地球深部;Pb同位素反映成矿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同样具深部来源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新帐房钼矿具有典型云英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在大兴安岭北段地区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8.
北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天水段地处秦岭造山带反"S"型转折部位内弧北侧,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溶浆分异相对彻底,矿质浓度较高,矿石类型显示出以块状硫化物为主的特征。结合李子园金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该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严格受区内东西向复式背斜控制,矿脉主要富集于次级褶皱发育的地段及层间剥离断裂构造旁侧,由于区内应力作用方式属以近似水平滑移作用为主的运动形式,诸多矿脉皆显示出延深大、延长小的特点。本文根据北秦岭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天水段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一步提出了该区今后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9.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白马山金矿区内,构造位置上属南秦岭成矿亚带,岩体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岩体的岩性以石英闪长岩为主,边缘为少量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马山Ⅰ型石英闪长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为"C"型埃达克岩。早—中三叠世南秦岭地区处于板内伸展阶段,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在空间上共存,说明三叠纪白马山岩体与俯冲洋壳关系不大,可能源于陆陆碰撞造成的加厚基性下地壳。下地壳发生变质作用转变为榴辉岩相,岩石圈地幔拆沉,造成软流圈上涌、岩石圈伸展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形成白马山埃达克岩岩浆,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该文综合了地质路线调查、机民井(地热井)地温测量、水化学分析、物探剖面测量等工作成果,对冀东燕山中段的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区内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冀东燕山中段地热异常区主要分布在肖营子岩体边部,地热流体的分布、运移和储存受断裂控制;热储岩性为片麻岩或花岗岩,基本无盖层。热储深度3000~3200 m,温度105~110℃,热水形成时间12.3~27.8a。地下流体化学成分主要受肖营子岩体影响。热量来自于地壳深部。活动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交汇部位、背斜核部、高热导率且具有一定延深的岩体或隐伏岩体与低热导率地层接触带附近、区域地下水排泄区等为山区地热形成有利地段。通过估算,研究区内各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总可开采量为207.03×104 m3/a,其产生的能量为21.59×1010 kJ/a,相当于7367.59 t标煤或5156.29 t石油产生的能量。为今后研究区内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