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7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229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430篇
化学工业   4688篇
金属工艺   90篇
机械仪表   91篇
建筑科学   338篇
矿业工程   298篇
能源动力   59篇
轻工业   1402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711篇
武器工业   35篇
无线电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0篇
冶金工业   125篇
原子能技术   35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extraction equilibria of various di- and tripeptides with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D2EHPA) were studied at low pH values. The complex extracted to organic phase consisted of one molecule of peptide and two molecules of D2EHPA dimer. The extraction constants of the peptide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of peptides between 1-octanol and water, which is a measure of hydrophobicity. The permeation rates of peptides through a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were examined by using D2EHPA as a carrier, Span 80 as an emulsifier and kerosene as a diluent. The rates varied considerably with peptide type, depending upon the hydrophobicity.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抗坏血酸对核乳胶灵敏度、灰雾密度及潜影衰退性能的影响,并与日本富士ET-7B型乳胶的潜影稳定性能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作相应比较。  相似文献   
23.
唐秋明 《爆破器材》1994,23(2):7-11
文中在阐述NH4NO3-NaNO2-H2O发泡体系的发泡机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就获得较低的反应速率rR和气体生成量n的高pH值对高温的平衡关系,从而提出了高温发泡技术。  相似文献   
24.
坨五站中间乳化层快速增长原因及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采油厂坨五站高含水(95%)原油化学预脱水中,二级沉降罐内油水相之间的中间乳化层增长迅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现场调查和大量室内测试结果表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油溶性破乳剂WD-1加入点不合理。有2/3的含水原油在通过油水分离器之后才与破乳剂混合;二级沉降罐进油口伸入油相内,油流的冲击达不到中间层;WD-1对坨五站混合原油中的稠油破乳脱水性能欠佳,不能适应坨五站混合原油组成和含水的变化。针对上述各种原因筛选出了性能更好的一种破乳剂1916。根据确定的几种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将破乳剂加入点改在3个并联油水分离器之前;将二级沉降罐的进油口移到水相内;改用筛选出的破乳剂1916,结果使中间乳化层的增长受到了抑制。图2表4参2。  相似文献   
25.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成膜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PS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在不同基材上的成膜情况,并对共聚胶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进行了考察.由于该共聚乳液同时存在着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所以它在不同的基材上成膜可导致其膜表面的组成成分不同,因而导致其耐水性和附着力也随基材而异。结果表明,亲水性的聚氨酯组分均富集于胶膜内部,但胶膜底层聚氨酯组分的含量却随基材的不同而不同。在憎水且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共聚胶膜的耐水性良好;共聚胶膜的附着力在表面张力较高的基材上也良好。  相似文献   
26.
滕鑫  李新军 《染料与染色》2003,40(5):288-289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涂料印花粘合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MAC)用量的改变对印花产品的牢度和色光的影响:在核中,当MAC的用量分别为0.0g,0.2g,0.4g,0.6g时,干摩牢度分别为25,2.5 ,3,0,3.5,色光由暗变亮;在壳中当MAC的用量分别为0.0g,0.2g,0.4g,0.6g时,干摩牢度分别为2.5,2.5 ,3.0,3.5,色光变亮,对得色量和鲜艳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制备了四种不同粒度的超微粒AgBr照相乳剂,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粒子的大小进行了测定;观察到乳剂的紫外吸收峰随晶体颗粒的减小表现出逐渐蓝移;本文提出晶体表面的悬键的存在使得纳米晶体的平均键能升高,并对纳米AgBr乳剂的量子尺寸效应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8.
The production of porous polymeric particles is attractive for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and can be achieved by various techniques. Although numerous production schemes exist for glassy polymers, difficulties arise for soft, rubbery materials that need a chemical crosslinking step, such as elastomer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which shows the lowest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among the polymers. Recent studies suggest in situ hydrogen bubble formation or vacuum drying of water droplets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 matrix in order to generate porous PDMS structures. In this work we report early results based on the chemical crosslinking of water in PDMS emulsion droplets in a mechanically stirred thermostated water vessel. This approach is shown to lead to high porosity PDMS beads (ca. 10?3 m particle diameter) with an open structure whose properties (diameter and porosity)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solvent, surfactant, and polymer types and ratios),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agit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possible uses of these derived beads are discussed.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3: 967–971, 2002  相似文献   
29.
特超稠油污水回掺降粘集输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振华  白理明 《石油学报》1998,19(3):125-130
通过对河南古城油田BQ10区特超稠油乳状液的室内试验分析,指出该种乳状液的实际相突变点为68%左右,当相浓度Φ≥68%时,以W/O型为主的乳状液突变为以O/W型为主的乳状液.乳状液变型后,原油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以及原油之间的摩擦转变为水与管道内壁及水与水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幅度降低其粘度和摩阻损失;通过对古城BQ10区特超稠油区块单元内部污水回掺降粘集输的现场试验,证明与室内试验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符合,说明区块单元污水回掺不同于常规的掺热水,也不同于掺联合站处理过的净化污水,它优于单井掺稀油.最后指出该工艺可有效地降低井站回压,方便生产管理,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油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低耗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本文讨论了温度、搅拌和时间三要素对感光乳剂和工艺过程的影响,指出了上述影响的后果和严格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提出克服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