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94篇
  免费   10753篇
  国内免费   4466篇
电工技术   5763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8270篇
化学工业   19007篇
金属工艺   7227篇
机械仪表   5236篇
建筑科学   10541篇
矿业工程   2043篇
能源动力   10883篇
轻工业   3984篇
水利工程   2543篇
石油天然气   3891篇
武器工业   776篇
无线电   54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764篇
冶金工业   4421篇
原子能技术   1937篇
自动化技术   5169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1353篇
  2022年   2460篇
  2021年   2921篇
  2020年   3113篇
  2019年   2603篇
  2018年   2377篇
  2017年   2919篇
  2016年   3266篇
  2015年   3392篇
  2014年   5309篇
  2013年   5933篇
  2012年   6497篇
  2011年   7035篇
  2010年   5235篇
  2009年   5413篇
  2008年   4731篇
  2007年   6045篇
  2006年   5427篇
  2005年   4838篇
  2004年   4065篇
  2003年   3611篇
  2002年   3198篇
  2001年   2589篇
  2000年   2254篇
  1999年   1790篇
  1998年   1511篇
  1997年   1352篇
  1996年   1128篇
  1995年   961篇
  1994年   810篇
  1993年   641篇
  1992年   556篇
  1991年   427篇
  1990年   382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241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7篇
  1959年   32篇
  1951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旋转壳顶在不同矢跨比、长宽比等参数影响下的风压分布特性,并得到风载体型系数,对现行风荷载规范作了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2.
埋地油气管道通过永冻土地带时,由于管内介质与周围的冻土发生了热力作用,使冰土解冻,在管道周围形成融化圈。文章分析了永冻土的特点,建立了永冻土地带土壤传热数学模型:融化圈内外传热方程、管道向土壤和土壤表面向大气所放热量的守恒关系、融化圈界面处土壤温度、相变界面处固相变为液相的传热条件。还建立了埋地管道模型,并以穿过永冻土地带土壤的输油管道为例,分析并计算了各种应力的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和大小,提出了在永冻土地带减小管道热力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水利工程开发方案优选具有多目标、多层次等特点,建立灰局势决策模型并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该模型对灌区改建扩建规划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dentical elements (IE) model of arithmetic fact retrieval (T. C. Rickard, A. F. Healy, & L. E. Bourne, 1994) to cued recall from episodic (image and sentence) memory was explored in 3 transfer experiments. In agreement with results from arithmetic, speedup following even minimal practice recalling a missing word from an episodically bound word triplet did not transfer positively to other cued recall items involving the same triplet. The shape of the learning curve further supported a shift from episode-based to IE-based recall, extending some models of skill learning to cued recall practice.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form of representation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original episodic memory underlies cued-recall performance following minimal practice.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5.
童明鸣 《特钢技术》2006,11(4):41-43
通过HPT250轧机在技术改造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即滑移系数对冷轧元缝钢管在轧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经过不断的技术研究和改进。使闲置多年的HPT250轧机为钢管公司的生产迭拉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四组分法从辽河减压渣油中分离出胶质、沥青质,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的临氢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一方面要裂化生成较轻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较重的反应产物以及甲苯不溶物。渣油在临氢热反应过程中,沥青质是生焦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胶质。比较了热反应生成的沥青质与原生沥青质之间以及热反应生成的胶质与原生胶质之间化学组成的区别,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沥青质和胶质较原生的沥青质和胶质分子结构缩合程度高,并且反应苛刻度越高,缩合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07.
外伴管伴热系统传热特性及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FLUEM软件,对外伴管伴热体系传热特性及其优化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讨论.分析表明系统中存在传导、对流及辐射传热,其中封闭空气夹层又存在层流自然对流.计入空气对流的模拟表明,工艺管受热不均匀,而伴管布置在其正下方、保持空气层不被保温层挤占可提高伴热效果.伴热平衡时,伴热介质温度、热损失随物料温度近似线性增加.空气层均温假设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而降低工艺管与伴管之间的热阻是提高伴热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三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建立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筒储存、表皮系数、窜流系数以及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观测井的井底压力没有影响,而井筒储存是否会对观测井井底压力造成影响取决于井筒储存系数的大小以及激动井和观测井之间的距离,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与单井试井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场协同理论,对直椭圆扁管、单向螺旋椭圆扁管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管内传热与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比较研究了不同的Re、Pr下,3种椭圆扁管的管内传热与流阻特性。结果表明,单向螺旋椭圆扁管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与直椭圆扁管相比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性能,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要比单向螺旋椭圆扁管的强化传热性能更好。在管内流体具有高Pr及低Re的条件下,2种螺旋椭圆扁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可作为很好的强化传热元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110.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stirred vessel gas/liquid contactor using non‐Newtonian media and carbon dioxide as absorbent and gas phase, respectively. Th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operational variables have been determined. Non‐Newtonian media (liquid phase) were prepared as aqueous solutions of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alt. The influence of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polymer concentration, stirring rate, and gas flow rate on mass transfer was studied for these liquid phases. Kinematic viscosity and density experimental dat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corresponding to the polymer employed. The Ostwald model has been used to fit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the polymer employed as absorbent phase.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as found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roposed model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