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6篇
  免费   1377篇
  国内免费   1417篇
电工技术   9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78篇
化学工业   7727篇
金属工艺   688篇
机械仪表   163篇
建筑科学   378篇
矿业工程   253篇
能源动力   248篇
轻工业   617篇
水利工程   80篇
石油天然气   384篇
武器工业   1103篇
无线电   9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96篇
冶金工业   328篇
原子能技术   155篇
自动化技术   2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953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055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1003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1082篇
  2006年   944篇
  2005年   881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文借助于缺陷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了陶瓷半导体内缺陷间的交互作用,得到了陶瓷半导体实验研究的三个重要启示:(1)强还原(或氧化)或施主(或受主)掺杂对同一样品不能同时起到最佳效果;(2)本征原子空位对施主或受主的补偿导致电导率的非线性增长;(3)缺陷的缔合降低了半导化杂质的有效浓度,从而使电导性能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2.
铂与氢、水和苯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量子化学程序Gaussian98(A.9)从头算的B3LYP方法,全优化计算铂对氢、水和苯的化学吸附作用,得到了3种相关络合物PtX、PtXX和Ptxxx(X=H,H2O或C6H6)的平衡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信息,并探讨了这些络合物的成键性质,以及苯环与铂原子之间的分子轨道作用性质。结果表明,苯环与铂原子之间有很强的成键作用,并随着游离氢原子和水分子的参与,作用强度有很大变化。苯分子吸附在金属铂上,它的芳香性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苯环被活化,苯环与铂原子之间形成η^2型π键络合物;水参与作用后,苯环与铂原子之间形成σ络合物;氢和水同时参与作用后,苯环与铂原子之间仅有很弱的π轨道作用。  相似文献   
83.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stream treatment of nanodiamond was shown to produce nanodiamond with bifunctional surface. OH- and different CH-groups were shown to be the main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d two main strategies for furthe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hydrogenated nanodiamond. OH-groups were shown to reac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acylating agents: anhydrides and chloranhydrides. Chlorination of hydrogenated nanodiamond with molecular chlorine and its subsequent treatment with alkyllithium reagents resulted in formation of alkyl-nanodiamonds. Chlorination was shown to reduce the size of nanodiamonds aggregates. We have also applied suspension-state NMR-H1 spectroscopy to study suspensions of alkyl-nanodiamonds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84.
辽东含硼岩系条痕状角闪混合岩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肃敬  樊敏 《有色矿冶》2006,22(3):7-10
痕状角闪混合岩与其围岩变(浅)粒岩为渐变过渡关系.并呈现一些特殊的结构构造.其岩石化学成份变化波动性较大,说明岩石化学成分不稳定,与矿化含量的不稳定性一致.其特殊的岩石化学组成显示为混合岩特征.条痕状角闪混合岩石稀土总量ΣREE的平均值为207.18 ppm;(Ce/ΣY平均值为3.25;La/Yb为平均值为 6.48,δEu平均为 0.48,Eu/Sm平均值为0.16.这些特点与里尔峪组的各种变(浅)粒岩相似,是层状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85.
中国南海北部二氧化碳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在油气勘探中发现了CO_2气,对油气有无影响?在借鉴世界、中国东部陆地CO_2气成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研究区CO_2,气的分布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本区CO_2气藏进行分类.认为研究区CO_2;气藏为无机成因,其特征受各盆地或地区具体地质条件的控制.哈萨克斯坦引起了国际石油界的很大关注,但它并不是前苏联唯一的具吸引力之地.美国地质调查调查所(丹佛)和AAPG今年著名讲演者Gregory F Ulmishek说.前苏联有20多个沉积盆地生产油气或具有尚未开采的发现.Ulmishek 1980年到美国前,获得过莫斯科石油学院地质学硕士学位,作为一个地质学家在前苏联工作过23年.他的1993—1994年题为“前苏联主要油气地质学及勘探潜力”的著名演讲在1993年12月6日至17日和1994年3月28日至4月8日的巡回活动中推出.  相似文献   
86.
反应条件对铱基催化剂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IrCl3.nH2O,H2IrCl6.nH2O催化甲醇羧基化反应中一氧化碳分压,反应温度,溶剂等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一氧化碳分压的增高,生成二甲醚的选择性降低,而乙酸和乙酸甲酯的选择性增加;在CO分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生成乙酸的选择性略有增加,在反应温度和CO分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用甲苯作溶剂,乙酸的选择性大大提高,可达86%,而没有二甲醚生成。  相似文献   
87.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处理所产生的沼渣具有产量大、灰分质量分数高的特点,研究沼渣中无机灰分对其热解过程的影响. 通过热重分析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沼渣热解动力学特性及其产物. 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沼渣除灰后,失重速率显著提高,热解起始温度由180 ℃降至160 ℃. 除灰沼渣的总表观活化能比沼渣的略高,原因可能是除灰使沼渣内部孔隙增加,在促进挥发分析出的同时,削弱了部分组分在热解过程中的催化裂解作用. 产物分析结果表明,NaCl能够促进油相产物中烃类向酮类的转化,ZnCl2通过促进酸类的脱羧作用,使烃类质量分数提高至66.8%;Fe2O3和Al2O3使烃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至66.8%和72.7%,CaO和MgO可以促进酸类脱羧生成酮,使产物中酮类的质量分数高达46.5%和39.4%.  相似文献   
88.
Inhibition of coronavirus (CoV)-encoded papain-like cysteine proteases (PLpro) represents an attractive strategy to treat infections by these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s. Herein we report 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 of the noncovalent active-site directed inhibitor (R)-5-amino-2-methyl-N-(1-(naphthalen-1-yl)ethyl) benzamide ( 2 b ), which is known to bind into the S3 and S4 pockets of the SARS-CoV PLpro. Moreover,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isoindolines as a new class of potent PLpro inhibitors. The studies also provid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nding modes of this inhibitor class. Importantly, the inhibitors were also confirmed to inhibit SARS-CoV-2 replication in cell culture suggesting that, due to the high structural similarities of the target proteases, inhibitors identified against SARS-CoV PLpro are valuable starting poi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an-coronaviral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包覆方式对片状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包覆方式下多层片状发射药的物理模型,并推导了形状函数和燃气生成猛度表达式,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的宽厚比、长厚比及多层结构的片状发射药进行了数值计算;制备了不同长厚比的片状变燃速发射药,并进行了密闭爆发器实验。结果表明,四面包覆和全包覆可以很好地消除临界宽厚比对片状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与两面包覆的片状发射药相比,四面包覆和全包覆的片状发射药能够延缓内层药减面燃烧的时间,其燃气生成猛度的阶跃程度分别提高了1.17%和1.23%,呈现出良好的燃烧渐增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