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3篇
  免费   686篇
  国内免费   475篇
电工技术   24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896篇
化学工业   383篇
金属工艺   88篇
机械仪表   283篇
建筑科学   654篇
矿业工程   143篇
能源动力   225篇
轻工业   166篇
水利工程   231篇
石油天然气   305篇
武器工业   40篇
无线电   6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3篇
冶金工业   268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25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71.
In the dehydration of fructose to 5-hydroxymethyl furfural(HMF), in situ produced water weakens the acid strength of the catalyst and causes the rehydration of HMF, causing unsatisfactory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is work, a class of benzenesulfonic acid-graf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strong acidity and hydrophobicity is obtained by the direct sulfonation method using 4-chlorobenzenesulfonic acid as sulfonating agent. The resultant MOFs have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greater than 250 m~2·g~(-1), acid density above 1.0 mmol·g~(-1), and water contact angle up to 129°. The hydrophobic MOF-Ph SO_3 H exhibits both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han MOF-SO_3 H in the HMF synthesis due to its better hydrophobicity and olephilicity. Moreover, the catalyst has a high recycled stability. At last, fructose is completely converted, and 98.0% yield of HMF is obtained under 120 °C in a DMSO solvent system.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the hydrophobic acidic MOF provides a novel hydrophobic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HMF.  相似文献   
72.
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01(Fe)/CoFe2O4和MIL-101(Fe)/NiFe2O4磁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磁强计(VSM)、热重分析仪(TG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等对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形貌、磁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将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吸附污水中罗丹明B(RhB),研究了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对复合材料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形貌均匀、结晶度高,具有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复合物具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优点。MIL-101(Fe)/CoFe2O4对罗丹明B有较高的吸附能力(97.3 mg/g)。热力学研究发现吸附等温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机制与吸附质和吸附剂有关。磁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污水处理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为灵活性资源提供快速、及时调度的网架传输通道,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网架结构与分布式电源(DG)规划对配电网传输能力的影响,提出考虑网架通道传输能力的配电网扩展规划及DG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线路负荷裕度指标和潮流均衡度指标用以评价配电网传输能力;其次分析了网架通道传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配电网扩展规划及DG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模型,保证了规划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网架通道传输能力,利用嵌套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将所提规划方法与只考虑经济性规划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没有增加经济费用,而且所得规划方案网架潮流更均衡,线路负荷裕度更高,传输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74.
一种并行工程信息集成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现有的并行工程信息集成框架对并行工程只提供消极支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技术域,支撑域,管理域三个域的建立与分析,特别是对CF积极支持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推拉式的建模思想,实现对并行设计的监督和控制。并依此思想建立了一个CE信息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75.
机床再制造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废旧机床资源循环利用的机床制造新模式,对于循环再利用我国量大面广的老、旧机床设备资源以及更新提升我国制造业机床整体质量和制造加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导致若干新兴产业的形成。在分析国内外机床维改再利用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机床综合再制造流程,并建立废旧机床再制造技术框架;结合机床再制造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并提出其产业需求、产业主体、产业模式等产业策略。  相似文献   
76.
介孔材料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胡瑞  靖晶 《贵州化工》2004,29(4):10-13
综述了介孔材料化学改性目的,改性原理以及改性方法。介孔材料的化学改性包括对材料骨架的修饰以及对孔道表面的功能化,介孔材料表面自由硅醇键、双羟基硅醇踺是化学改性的基础,利用疏水性物质改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水热稳定性,引入催化活性组分可以提高催化性能,利用具有特定官能团的硅烷偶连剂改性,则能够实现特殊的目的。详述了化学改性方法,包括元素取代法、共价键移植法和有机硅烷偶连法。元素取代法是对分子筛骨架结构的修饰,共价键移植法是一种不引起孔道结构破坏且非常有效的骨架修饰方法,对介孔材料表面进行有机硅烷偶连剂法修饰改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共沉淀法和后移植法。  相似文献   
77.
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理论框架探讨I:定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催生了旨在挖掘洪水利用潜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洪水资源利用"的概念出现,并迅速成为防洪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在梳理总结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从洪水资源利用概念形成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定义和概念性模型,指出洪水资源利用的本质是风险与效益的博弈;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推理辨析与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密切相关的若干概念及其定量关系;论述常见洪水资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和技术关键,进而建立涵盖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利用方式选择和风险效益评估于一体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8.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 have transformed how individuals interact, build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hips. We proposed a research model on the determinants of user continuance using Bagozzi's framework of self-regulation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llowing the process of appraisal → emotional reactions → coping responses, we developed the model by leveraging findings from social presence and IS continuance research.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Facebook users, we found that appraisal factors (pleasure, awareness, connectedness, and system quality) were strong determinants of emotional reaction (user satisfaction and sense of belonging). User satisfaction and sense of belonging together positively influenced continuance intention.  相似文献   
79.
张森  张铁欣  何成  段春迎 《精细化工》2020,37(12):2527-2533,2553
受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代谢的启发,将染料酸性红87(Acid Red 87)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PCN-222(Fe)中,构筑非均相拟酶光催化剂Acid Red 87@PCN-222(Fe),拉近染料与铁卟啉中心的距离,利用光致电子转移模拟P450的电子传递链。以1-(4-甲氧基苯基)乙醇为模板底物,对光催化氧化的条件如溶剂、电子牺牲剂、氧源等进行筛选,得到优化反应条件为高碘酸钠(53.5 mg, 0.25 mmol),2,6-二甲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64.3 mg, 0.25 mmol),Acid Red 87@PCN-222(Fe)(12.0 mg, 0.00625 mmol),乙腈(2 mL),530 nm波长LED光照反应24 h。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仍保持活性和晶态结构。该催化体系对苄基碳氢键氧化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可应用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匹美诺芬的区位选择性氧化,产率为48%,该体系还可将芳基硫醚类化合物氧化至相应的亚砜,体现其在精细化工制药、工业脱硫领域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80.
In social tagging system, a user annotates a tag to an item. The tagging information is utilized in recommend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hybrid item recommendation method to mitigat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approaches and propose a recommendation framework for social tagging system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onsists of tag and item recommendations. Tag recommendation helps users annotate tags and enriches the dataset of a social tagging system. Item recommendation utilizes tags to recommend relevant items to users. We investigate association rule, bigram, tag expansion, and implicit trust relationship for providing tag and item recommendations on the framewor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item recommendation method generates more appropriate items than existing research studies on a real-world social tagging datas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