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综合类   55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77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87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M. Ohtsu  K. Mori  Y. Kawasaki 《Strain》2011,47(Z2):179-186
Abstract: Concrete structures could suffer from the corros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s (rebars) because of the penetration of chloride ions. For crack detec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in concrete,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o concrete and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he corrosion proces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ontinuous AE monitoring is available to identify the onset of corrosion and the nucleation of concrete cracking because of the expansion of corrosion products. At the latter stage, the expansion of corrosion products generates corrosion‐induced cracks in concrete.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s of these cracks are studied in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Kinematics of microcracks are identified by SiGMA (Simplified Green’s functions for Moment tensor Analysis) analysis of A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E activity at the onset of corrosion and at the nucleation of corrosion‐induced cracks is in remarkable agreement with the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the corrosion process in steel. Then, mechanisms of corrosion‐induced cracks are visually and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by the SiGMA analysis.  相似文献   
52.
通过检测钢筋电位以及腐蚀电流密度的变化,比较了矿粉、粉煤灰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矿粉、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因而能延缓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钢筋电位与腐蚀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情况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3.
钢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广泛使用,但目前没有国家的行业标准,本文通过对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强度和连接最小螺纹扣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比较合适的最小螺纹旋和长度和螺纹扣数(9~11扣),为今后该项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桥墩等效塑性铰区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高强化是工程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研究配置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桥墩等效塑性铰区长度,整理了37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桥墩试验数据,与Priestley、Paulay、Telemachos及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建议的塑性铰区长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火灾中植筋连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6个植筋连接构件的受火试验。试件设计考虑了植筋深度和保护层厚度两种影响因素。试验中先对植筋试件施加一定荷载,约为常温下常规植筋构件设计承载力的10%,且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然后按照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对植筋构件进行加热升温,待构件受火90 min后,对植筋构件进行加载直至构件破坏失效。试验结果表明:植筋深度和保护层厚度对火灾中植筋连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钢筋锈蚀因素及地震作用后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通过数值算例获得了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并与完好结构的能力谱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及地震损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对震损结构进行考虑钢筋锈蚀因素的抗震性能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7.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具有大变形、大地压、长时间持续流变等特性,采用传统的锚杆支护材料很难有效地控制这类巷道围岩变形。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强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实现了围岩卸压与注浆锚固双重功能,提高了围岩的锚固效果,有效地保持了巷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加固方案的选择、相关构件强度的计算、接点构造的处理等主要加固步骤。实践证明,此方案较经济、合理,且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工作量。  相似文献   
59.
控制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质量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正泽 《山西建筑》2005,31(23):124-125
分析了目前普遍使用的钢筋闪光对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介绍了焊接中的注意事项及接头的试验性能,以提高对焊接头质量,保证整个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60.
大寺节制闸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寺节制闸已运行26年,出现了老化病害现象。为了解其老化病害的程度和原因,按照规范要求对该水闸混凝土结构进行外观质量和耐久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闸的水上(大气中)混凝土结构外观破损十分明显,露石露砂、顺筋裂缝、钢筋锈蚀、混凝土破损剥落等已十分严重;引起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局部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引起钢筋锈蚀胀裂,而水流冲刷磨蚀是水闸过流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